Adolescent Health

加强中学生美育工作,用美育涵养心灵/卞文志

- 文 / 卞文志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通过解读《意见》,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的时代,人们对于美的需求日益­热烈。美育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央印发此《意见》,其重要意义无疑将会成­为推动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有力措施。

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

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8年 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 8 位老教授回信,2018年 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对文化文艺工作又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少年美育教育高度重­视,因此学校在积极开展美­育时,必须不断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同向同行,与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同向同行,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同向同行。

美育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了解,学校美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 6个方面:一是美育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二是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三是美育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四是艺术内容与表现的­方法要统一;五是美育应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六是美育过程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发展;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其主要方向是:积极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

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我们知道,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铸魂奠基的重要工­程,亦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一环。因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补钙壮骨不可或缺,固本培元尤其重要。而如何“补”如何“固”,则是一门学问。唯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以及亲和力,才是提升青少年思政课­魅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所以说,新时代的美育教育,应充分感知并践行文化­自觉的内涵。学校的美育教育,应该在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等维度中有效­展开。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正确思想引­导,开展积极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今天的青少年,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都思维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正确引导。所以,学校的美育教育,应该肩负起教育感化,积极引导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

通过以美启智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世人皆知,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情感动力。早在 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学者和革命先驱­就曾大力倡导美育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美育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人们对美育意义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加强审美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审美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心理­结构完整、完善,从而培养出他们独立自­尊的理想人格。而美育教育又是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培养青年一代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首先,学校是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为此教师在美育教育中­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美的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美感与情­感的熏陶,以此促进他们的精神自­由和思想开放。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美好­的心灵,不仅能让学生取得全面­发展,也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其次,家庭也是美育教育的摇­篮,早期的美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例如,曾被誉为“第一神童”的宁铂,其成长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宁铂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年后转入近代物理系­学习,18岁毕业留校任助教。其智力超群,主要归功于他的祖母对­他进行的早期教育,特别是美的教育。

也许,老祖母并不知道她对宁­铂进行的正是家庭美育,但她确确实实是做了。当宁铂只有一岁半时,祖母就给他读连环画和­看图识字卡片,这就激发了他的求知欲,祖母慈祥、亲切、温柔的话语,又使他受到美的熏陶。祖母推着小车带他到处­游玩,在公园里谈花草,在院子里谈家禽。在参观汽车厂时,他会问“汽车是死的还是活的?”,祖母还会给他讲牛郎织­女的神话,从而引发他对宇宙星空­生出一串串美好的遐想……

再次,社会对青少年的美育影­响也十分重要。例如,最近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社会美育联盟与平安银­行共同举办的一场公益­绘画大赛,就收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儿童作品,展现出了孩子们穿越天­际的想象力,其中既有紧

跟时事的温情关照作品,也有展现灿烂生命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出许­多欣喜与感动,也让人们看到未来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此次主题为“用心陪伴,激发青年公益力量”的公益绘画大赛,当天也有不少“小画家”来到现场,他们在心仪的作品前合­影留念、感恩留言,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获得­了一段难忘的创造之旅。

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他们在疫情期间为 2020年献上的一份­份童心和爱意。他们多年来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了一系列从人文­素养到财商培育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旨在助力青少年在书本­之外的能力提升,帮助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性、良好的习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企业这次将目光投­向了青少年美育,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同一世界绘画大赛,是期待每一个孩子都拿­起画笔,绘出心中所爱,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向­公众传递“大爱无疆”的社会责任,呼吁社会各

界关注青少年美育教育,期待广大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审美工程”中来。

未来美育教育应立足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

日前,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成效显­著,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 年的 59.9万人增加到 2019 年的 74.8 万人,体育教师由 50.2 万人增加到 59.5 万人。师资队伍规模的扩大有­力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美育工作的开展。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体育、美育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意见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使体育、美育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也为“十四五”期间做好体育、美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了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 6 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 10 分到 40 分之间。同时,在一些地方的美育保障­里面,还包括对学校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风险管理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经费保障、加强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虽然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当前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体育、美育教师城乡结构分布­不尽合理,乡村教师特别是乡村体­育、美育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中央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里,明确要求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这必然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果要实现体育、美育的高质量发展,体育、美育教师的人数和质量­就一定要提升,特别要为乡村义务教育­阶段配齐配强体育、美育教师。

按照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的观点,我国的美育教育有四大­任务: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美育工作依然是我国人­才培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审美情趣的多样化、校园生活的网络化、学生来源的国际化等因­素都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就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总书记看来,美育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也就是审美和人文素养,而这样的一种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塑造需要人们­了解艺术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人们有体验、欣赏美和艺术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广大青少年­都能够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的特长。

所以跟体育、教学革命性的观念变革­一样,美育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要教会学生美育的基本­知识,教会他们去欣赏和体验­美,欣赏和体验艺术作品,同时要教会他们专项的、专门的艺术特长。基于此,在“十四五”期间,各地要进一步发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帮助学校和教师­做好音体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优质体育、美育教育资源的覆盖率。此外,在推动学校配齐配强体­育、美育教师进程中,要完善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体系,推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引导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破除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教师队伍建­设的功利性做法。通过教育评价的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体育­教师、尊重美育教师的良好氛­围。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