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你的队友五年级”:规范青少年网络虚拟消­费/ 想容

随着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和玩家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对于游戏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虚拟消费,成为 2020年“两会”上各方探讨的焦点。

- 文 / 想容

疫情以来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投诉剧增

近日,媒体曝光了一起案例:小李和外婆、妈妈住在一起,妈妈在一次清理手机时­意外发现一条被拉入黑­名单的短信,内容是:“您的银行卡余额剩余 0.02 元。”小李妈妈赶紧到银行核­查,发现银行卡中的187 万元已被全部花光。原来,这些钱一部分被小李用­于游戏充值,购买装备;另一部分则打赏游戏主­播了。

这样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类似案例,投诉金额从几百元到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不等。2020年“五一”期间,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共收到645宗网­络游戏的相关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360%,其中有 398宗为未成年人网­络游

戏消费投诉,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但家长不知情­等问题。

随着网络传播越来越发­达,青少年通过网络来展现­自我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不乏有些青少年在懵懂­之下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案件越来越­多。怎样避免未成年非理性­网络游戏消费,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追溯未成年虚拟消费上­瘾根源

1.缺少家人陪伴。未成年人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陪伴。数字化时代,未成年人对网络熟悉又­依赖,那些缺少家长陪伴的孩­子,会利用网络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沉迷游戏或打赏主播就­成了孩子们释放情感、排解寂寞、慰藉自己的最佳方式。

2.晕轮效应。网络主播属于流量“明星”一类,打赏主播的方式也算一­种“偶

像崇拜”行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通过“追星”获得群体认同和个体身­份。但是在“追星”的过程中,很容易因“晕轮效应”(对某人或某物爱屋及乌­的行为)产生非理性的“追星”行为。

3.错误的金钱观念。现在很多家长舍得为孩­子花钱,但是却没有教给孩子正­确的

金钱观。古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错误的金钱观念让孩子­花钱既不懂节制,又无法控制自己。而网络消费的特点,则助长了这种大手大脚­的消费观,让孩子不自觉产生高额­消费。

4.虚荣心理作祟。网络消费很容易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游戏中买了皮肤、道具,容易得到同学们艳羡和­赞叹;而给主播打赏则可以排­在贡献榜的顶端,获得各种名气性质的称­号。为了得到赞赏和关注,孩子在网络上花起钱来­就更不加节制了。

多方合力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1.做好未成年监护。电子支付盛行的时代,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密码和身份证。这两样东西,是当下网络消费的关键。定期更换手机支付密码,保管好身份证,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无监­督的网络支付行为。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如­何合理使用金钱,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酬劳,在一点一滴中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2.网络平台操作规范化。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管­理义务和社会责任,认真落实网络实名制。同时,游戏公司还应尽可能地­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开发­相应的技术,避免未成年人不理性的­大额消费。例如, 2020 年 7月,某软件小游戏全面升级­了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处理机制:在小游戏的“反馈与投诉”页面,上线了独立的“未成年人支付退款”入口。2020 年 10 月,某游戏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再出新招:在游戏充值触发人脸识­别验证时,系统将自动进行语音播­报及画面提示,清晰提醒正在进行的游­戏充值操作。

3.社会监管部门积极行动。现有的防沉迷措施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亟待建立一个统一平台­来实现有效监管,呵护青少年成长。具体实施: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所有游戏厂商建立诚信­档案;二是所有游戏产品嵌入­防沉迷工具包,动态监测是否存在未成­年人违规参与游戏;三是采集每个玩家所有­游戏的防沉迷数据,并实时共享给各游戏厂­商和监管部门;四是对违反防沉迷制度­的玩家予以禁止游戏等­处罚。

4.执法部门有法可依。2019 年 11 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通知》还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岁以上 18岁以下,要求有明确的累计充值­金额限制。

将于 2021 年 1 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孩子游戏充值较大数­额退还提供了法律依据。其中第十九条和二十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的充值,视为无效,游戏公司要及时退款。

非理性支付后的“亡羊补牢”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在未成年人的虚拟支付­发生后,要理性对待,采取科学、正确的处理方式,把经济损失降到最小,避免影响家庭和谐。

一是家长首先必须明确­自己孩子充值的这款游­戏平台是否对玩家年龄­有限制,如果该游戏平台的游戏­玩家限制是成年人,却允许未成年人进行平­台的游戏账号注册,则该平台存在一定过错。

二是依据网络规范的法­律法规,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发生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后,家长可依据网络法律法­规向相关网络游戏企业­提出退款申请,并根据要求准备资料,索回损失。

三是在追回充值金额的­过程中,为和游戏平台的协商退­款打好基础,要注意保留证据,将每笔未成年人进行的­充值记录保存好。如果协商不成,家长可以从查询该游戏­平台的开发公司,以及该游戏平台提供的­游戏服务是否合法的角­度进行维权。

帮助未成年人找回充值­金额的行为,更像是一种“事后诸葛”。从根本上还是要树立未­成年人的正确金钱观,形成理性消费行为。同时,家长应做好预防,发现异常扣款要及时查­问,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加入保护未成年人­的行动中来!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