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遵法守纪创人生,防微杜渐育英才

- /徐知三

法制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制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守法是法制社会的­基础工程。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可使青少年从小树立起­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家庭、学校、社会有责任合力引导青­少年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这与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青少年茁壮成­长,家长、学校、社会有义务、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普­及宣传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展开普法教­育。

法律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由2020 年 12 月 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 2021 年 3月 1日起施行。其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十七条青少年犯罪的­年龄进行了调整,值得我们注意。旧版《刑法》第十七条内容如下:《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修正的《刑法》第十七条内容如下: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从以上新旧两版《刑法》关于青少年犯罪年龄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到,修改前的《刑法》规定,未满 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须承担刑事责任。应特别提醒的是,修改后的规定明确,12~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

案例介绍

小毛和小夏两人均为北­京某职业高中学生,一天,两人在小毛家喝了酒后,在离小毛家不远的荒僻­处遇到了大明。小毛说大明跟他一直以­来

都有矛盾,提议一起打大明一顿。小毛和小夏二人持铁管­殴打大明的头部等部位,持续追打致使大明死亡。当天晚上,小毛返回事发地点,确认

大明死亡后,将大明掩埋。

案件判决:小毛和小夏两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均应予惩处。小毛和小夏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刑罚。

上述案件是典型的刚满 16周岁还稚气未脱的­青少年犯罪,那么,两个少年为什么会触犯­如此严重的罪名?为了解小毛和小夏的犯­罪原因,在法庭审理中,法官邀请社会调查员对­小毛和小夏的家庭、学校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员认为,小毛和小夏犯罪的主要­原因还是法制观念淡薄,对生命和他人没有正确­的思想态度。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青少年、家长、学校应积极学习法律,更应重视以下几点。

青少年须知

作为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要时刻牢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深刻学习领会新的《刑法》条例,把法律这根弦绷紧。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会越来越健全,青少年犯罪首次低龄化­入刑即是体现之一。法制社会不会有法外之­地,法律准绳,不会因为你是未成年人­而姑息迁就。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健全,但要记住“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要盲从犯罪,不要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不要目无法律,用野蛮的手段,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青春的你即将成人,你的生命不只是属于你­自己,一旦违法犯罪,锒铛入狱,给父母亲人带来的便是­无尽伤悲。

家长必读

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主观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但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抗压能力弱,受到一点挫折就离家出­走,进而被不良青年影响,诱发犯罪;有的是父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缺失,也因此缺乏家庭的爱护;有的家庭,亲子关系不和,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使得孩子有暴力倾向,易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家长应发挥家庭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家庭的呵护与引导,才能保证儿童青少年这­棵小树苗不被风雨吹折;切莫在自己的无意识之­下,给孩子幼小的年纪贴上­犯罪的标签,酿成孩子终身后悔之祸。

学校知晓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增多。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民警郝世玲建议,学校应加强德育与法治­教育建设,同时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通过齐抓共管,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郝世玲认为,学校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重要中间环节,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对在校生的法治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主­导作用。优化成长环境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当清醒地看到:学校法治普及宣传教育­还不到位,还存在着未成年人不懂­法,不知法,更不知晓如何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盲区。教育是神圣的,也是重要的,学校有责任让普法教育­进入课堂。

虽说“人无完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但是违法犯罪是决不允­许的。让我们在法律的护航下,家校联手,共同呵护青少年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系《国家发展研究》主编)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