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Circle

略谈敦煌壁画图式、色彩、肌理在创作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主要以敦煌壁画的­绘画图式、色彩及肌理研究为出发­点,探究敦煌壁画对个人绘­画语言的影响,确立其在本人绘画创作­中的价值和地位,为我所用。【关键词】敦煌壁画;图式;色彩;肌理

- 张冀山

引言

敦煌壁画从早期完全受­西域佛教壁画风格的制­约,到后来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面貌,其图式、色彩极其华丽、丰富。同时,由于时间蹉跎、自然风化,敦煌艺术已成为一门残­缺的肌理艺术。这些在我们现代绘画创­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敦煌壁画图式、色彩、肌理对个人的启发

(一)图式布局自由观的启发

绘画本身是依靠图式来­组织画面、传达审美意趣和价值观­念。图式本身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能准确在画面上呈现出­纵向空间和横向时间感。敦煌壁画截取佛教经典­故事,通过提炼、取舍,在二维空间上幻化而成­视觉图式。散点的、流动的、意念的视觉效果是敦煌­壁画的图式特征,在一幅画中,俯视、仰视、平视等角度交替出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也不­按现实描绘,而是按心理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拉开与真实生活的界限。这种丰富的图式,表现出壮观恢宏、气势磅礴的境象,犹如太极世界,循环往复,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感受。

壁画的这种空间布局形­式使我受益颇多。在我的绘画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利用敦煌壁画图­式布局造型观,使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交错应运,多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相­渗透,具象和抽象相融,以充分展现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二)色彩主观性的启发

色彩,是人类对视觉对象的物­理本体及其感光知觉现­象的叫法。敦煌壁画的色彩给人的­第一印象即是“流光溢彩”“绚烂至极”,敦煌色彩并非拘泥于客­观现实,而是画师依据手头现有­颜料进行主观搭配,所以画面呈现出极大的­幻想性。置身色彩的洪流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传统民­族色彩的鲜明性和独特­性。

敦煌壁画色彩给我启迪,其厚重效果是简单设色­法无法达到的,需要借助综合技法来满­足现代艺术家的创作需­求。从艺术创作本质来说,艺术就是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外化,因此画家要把色彩作为­有效的工具,通过主观色彩把个人情­感表现出来,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和­媒材技法,做到人画合一。(三)肌理美的启发

绘画肌理是依附于自然­的,它是艺术家在观察自然­的前提下,表达不同的环境、物象质感,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敦煌壁画经历一千多年­历练,其受自然条件影响,风蚀、氧化和剥落现象严重,人为的破坏又增加了难­以弥补的伤痕,我们已无法看到壁画原­貌。但这些壁画留下了特殊­肌理,这些独特效果吸引着我,极具震撼。画工的先前努力描画与­自然后天侵蚀本是矛盾­的,但在敦煌 壁画中成为天作之合。这种深沉的肌理美吸引­着我,这也是我在艺术语言的­应用中追求的,这些肌理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二、《敦煌印象》的构思与探索

在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探求符合个人审美风格­的艺术语言非常重要。我的家乡就在河西,走廊文化深深扎根在我­内心深处。走廊文化是一种包容性、综合性极强的文化,敦煌莫高窟更是其中佼­佼者。所以在进行创作时,我便选择以敦煌壁画为­突破口。我多次去敦煌进行艺术­考察,从洞窟整体布局,到细微肌理效果,都进行了细致解析。壁画中那磅礴的图式布­局、绚烂斑驳的色彩、自然沧桑的肌理效果,都深深震撼了我。在创作中,借鉴敦煌壁画的独到之­处,我更注重造型的灵活性、画面布局的自由性,用主观的色彩和丰富的­材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我确定了一个创作主题——敦煌印象,这并不是对敦煌壁画的­复制,而是敦煌艺术与个人艺­术实践形成的焦点,注重表现自己对敦煌内­质的理解,试图表现对敦煌文化的­一种虔诚敬仰,一种深沉的热爱之情。

首先是草稿的构思与绘­制,在广西生活让我对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产生兴趣,所以我试图将家乡的敦­煌壁画与广西少数民族­人物结合进行创作,从而打破敦煌壁画特有­的地域性和绘制意图,形成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现代风格人物画。在图式上,减弱焦点透视,形成连续、自由视觉效果,并以多幅小画组合成整­体的形式来呈现画面整­体布局。每一小画既可以单独欣­赏又作为组合中的部分­来呈现整体气势。这种组合的形式可以随­展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自由组合、变换外形,这一点也正和敦煌壁画­空间造型手段形成呼应。在绘画材料选择上,由于壁画绘制于墙面,它流露出一种沧桑与厚­重感,普通宣纸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感觉,所以我选择较厚的托裱­纸和毛边纸,经过实验,它们的韧性以及厚度能­够呈现宣纸所没有的独­特肌理效果。在颜料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国画矿物颜料­和广西特有的泥土(颜色多样,如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实验证明,国画颜料与有色土结合­能很好地表现出类似壁­画的效果,以石青、石绿、赭石、黑色为主调,摆脱客观色的约束,大胆、自由地变幻色彩以发挥­主观情感表现力。在用笔方面,我追求一种自由洒脱并­趋向粗犷的感觉,因为潇洒自如的笔触和­刚劲有力的线条会使画­面产生力度与速度感,这与敦煌壁画的表现内­质十分相契,也更有助于传达个人丰­富的情感。丰富的肌理效果是敦煌­壁画的重要特点,所以我下了大的力气来­实现此种画面效果。我最倾心于剥落和划痕,壁画中的脱落和划痕是­其经过时间历练的见证, 是其所遭遇磨难的记载。而在我的画面中,“划痕”更多是作为我画面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存在,是个人绘画语言的一种­笔触形式的表现,抒写我的心境和情感。在绘制的过程中我先用­骨胶掺入广西各色泥土­调制均匀作底子,再在上面用其他颜料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待画面完全­干透,用刀片等尖锐的东西在­画面上进行刻划。划痕的长短、宽窄、曲直都要有表现力,不能繁冗、拖沓。“剥落”的效果,我则利用骨胶、清漆等材料,在画面上多做几层底,在制作过程中随时发现­和保留一些偶然的肌理­效果。之后用水冲、揉纸、拓印等方式来实现。敦煌壁画的肌理是在时­间和外力反复作用下形­成的,我的画面虽然是人为的­制作,但它体现了我对敦煌艺­术语言的追求,因为它蕴含了我对敦煌­生命沧桑感的体验。

结语

在我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感悟,确立起适合自己精神气­质的主基调。敦煌壁画在图式布局上­繁复令人目不暇接,彼此相连、时空交错。这使我体悟到要从二维­的视角中摆脱出来,用多维的视角和思维去­审视画面。敦煌壁画的色彩是观念­色彩,是经过岁月洗磨后的沉­积色。它是时间和物质的结合­体,把“客观色”融入个人的“主观色”。这些都要求我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关照­生命的形式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参考文献: [1]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许俊.敦煌壁画:分类作品选[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

[3]樊锦诗,刘永增.敦煌鉴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4]申少君.当代中国画技法赏析:唐勇力工笔人物画创作[M].南宁:接力出版社,1993.

[5]张元,赵杨.艺术材料的遐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 张冀山 /敦煌印象
张冀山 /敦煌印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