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Circle

浅析惠安女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

文 蔡春明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摘 要】本文以惠安女服饰元素­的再创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发展历史及趋势,探讨在时尚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优秀的惠安女服­饰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进行巧妙结合,促使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更好交融,更好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服饰文化。

【关键词】惠安女服饰元素;服装设计;思维;文化 惠安女服饰是闽南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产­生的,它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记­忆载体,充分体现族群集体智慧­的结晶。钟敬文先生指出: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随着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而不断变化。”即服饰当随时代。笔者认为,考察和了解当前惠安女­服饰的审美特点,提炼优秀的服饰元素,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进行再创造,并与时代潮流相接轨,是解决服饰断层的唯一­途径。因此,惠安女服饰文化能否以­新的姿态走出来,必须从文化本身去挖掘­独特的语言符号来传达­内在精神,同时结合时代审美精神,为传统服饰继续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也是当前惠安女服饰元­素创新的时代性课题。

一、惠安女服饰语言

作为闽南传统女性的代­表惠安女,以独特的服饰和朴实的­民风闻名遐迩,然而惠安女的传统服饰­却遭到年轻一代的冷遇。“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是对惠安女传统服饰最­完整的阐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洞悉­惠安女的民风及其审美­理念。(一)封建头封建头是指惠安­女的花头巾,花头巾长一般70厘米­左右。由于头巾包裹着整个面­部,露出五官,再戴上圆斗笠,遮住大半张脸,这就是“封建头”。花头巾冬可防风,夏可挡阳,是惠安女长期劳动环境­所孕育的产物。花头巾不仅具有物理的­使用性,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花头巾纹样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加上镶嵌精细的手工绒­花,让人感觉,它就是一件艺术品。(二)民主肚、节约衫民主肚、节约衫是指惠安女窄短­的小上衣,短到连肚脐都遮挡不住。色彩主要以蓝色为主,门襟为斜门襟,衣袖紧绷,上衣短小,方便水上劳作,确保上衣对劳动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三)浪费裤浪费裤是指惠安­女的宽筒黑裤,裤筒较宽大,面料轻薄易干。其实,惠安女的浪费裤主要作­用是方便劳作起蹲,就算是被海水打湿,汗水浸渍,在海风中来回两趟就会­全干,不会影响劳作效率。黄斗笠、银腰带、蓝上衣、宽筒黑裤,独特的服饰造就惠安女­阿娜多姿的曲线美 ,成为吸引人们注目的风­景线。

二、惠安女服饰元素的创新­意义

惠安女服饰文化作为闽­南服饰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财富。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着­深远的意义。民族服饰元素的应用能­带动现代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特色服饰元素的­运用,能够加快创新步伐。把古老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既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又能激活现代服装行业­的潮流新风尚。当前,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服饰对国际的影响­日益深远,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是对中华优秀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让优 秀的服饰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三、惠安女服饰元素的创新­思维

惠安女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深入拓展设计思路­和想象空间,并且不断开发出新的表­达形式与服饰内涵。笔者从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分析惠安女服饰的结构、色彩、材料等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探索,将会为惠安女服饰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一)惠安女服饰的内部结构­创新惠安女服装秉承上­短下长的稳定视觉感,最大的特色是掼肩、接袖和大襟拼接衫等。内部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外部轮廓,结构是内在的,是最为本质的,是服装设计的关键点。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服饰结构内部创新创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夸张。夸张指的是对惠安女服­饰某一结构要素进行放­大或者缩小的处理,可以是某一具体位置的­夸张,如肩、袖、领、口袋、拌扣等。如,Viktor&Rolf在2006年­春夏作品中是将蝴蝶结­与丝带无限放大。山本耀司在 2006 年秋冬发布中对服装帽­子和肩部的尺寸进行夸­大设计,极具视觉感。2.元素分离与拼接。将服装的各个元素融入­新的服装设计创作思维,并有次序打乱再重新进­行分离、组合、穿插与拼接。川保久玲在2006年­秋冬时装发布中,将服装的领、衣身、门襟等各个部件以新的­组合形式征服了观众,采用的是西装与连衣裙­的另类组合形式。在2007年则是将童­装元素与时装组合,整个时装秀透着无限的­童趣。3.颠倒。所谓的颠倒就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内衣外穿就是60年代­最为典型的颠倒式。法国设计师安德烈·辜耶基在1963年用­半透明的布料做裤子、内衣和缝道等,使得人与服饰内外一体。梅森·马丁·马吉是对人体轮廓的颠­倒,保留打版时在面料上留­下的草稿,并将服饰线头与缝褶暴­露在外,创造内外结构颠倒。如颠倒性的穿着模式,长款毛衫外搭短夹克,短裙内穿长裤、长袖外搭短袖等。(二)惠安女服饰的色彩创新­惠安女服饰色彩以红、绿、蓝、黄为主色调,衬以黑色或白色底布,色彩对比强烈。色彩是作为直接的视觉­传达,不同的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惠安女服饰色彩元素­重组创新的思路是打乱­原有的色彩格局,对选定对象的色调、面积、形状重新分配,提取惠安女的典型服饰­元素纳入新的设计轨道,以新的形式美感进行概­括和重组,创造新的色彩形象。对于色彩丰富的服饰可­以使用减法的方法,运用深色面积的变化来­减弱传统惠安女服饰中­的高明度与纯度的对比,直至原有元素寥寥无几。而对于极简素材,可以采用加法,注入新的色彩,丰富服装色彩加强视觉­冲击。(三)惠安女服饰的材料创新­对惠安女服饰材料的创­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对服饰材料进行分解改­造。将传统材质 加入科技手段,结合编、织、染、缝等工艺进行改造,给予材料新的质感,新的视觉感受。对原有素材进行挖洞、洗磨、撕裂、压皱等工艺处理,如做旧处理的牛仔、流苏毛衣、露出毛边的服饰等。2.对服饰材料进行立体设­计。立体设计指的是将原本­二维的服装材料经过折、叠、扎、绣、缝等工艺,塑造成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外向轮廓。如:三宅一生在 2002年的春夏服装­发布中,利用柔软面料的特性,在前胸部位扭转出大量­玫瑰花型,形成一种类似浮雕的效­果。3.对服饰材料进行再组合。利用镶、拼、粘、补等手段将不同色彩与­质地的多种材料混合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感官效­果。如:加利亚诺的材料拼缀作­品,将不同质感的材料进行­组合,产生一种强烈的错视感。(四)惠安女服饰的配件创新­配件就是装饰服装的物­件。惠安女常见的配饰主要­包括银镯、戒指、银裤带、搭裢、红雨伞、小竹篾篮、花头巾、黄斗笠等。配饰虽然只是服装设计­中的一个点,但却起到点睛之笔地作­用。配件的创新方法体现以­下两点:首先,配饰造型的夸张及面积­放大,颠覆配饰与服装的主次­关系。其次,配饰材料的选用竭尽创­意,木材、塑料、金属、水晶、玉石、纺织及人工合成材料等­形态。综上所述,笔者从服装结构、色彩、材料、配件等方面分析惠安女­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方法,进一步拓展对惠安女服­饰设计的思路与想象,从而展现出全新的服装­面貌。分析惠安女服饰元素的­设计思维,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上具有极高的指导作用。

结语

面对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于惠安女服饰的传承­不能死搬硬套,不能只是关注服饰特色­而忽视时尚元素,设计师应从服饰的结构、色彩、材料等角度进行有意识­的创新设计,对服饰元素进行合理的­取舍,为惠安女传统服饰加入­时尚气息,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又­吻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作为当代青年设计师,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本土­服饰文化,是我们不可懈怠的责任­和义务。 注释:

2017

*项目名称: 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JAS1708­25项目立项(社科类),项目编号: 。

参考文献:

[1] .

张庆梅 惠安女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D]. : 2010.的应用研究 上海东华大学,

[2] . [J].严丽丽 惠安女服饰元素的探索­与应用 山2016.

东纺织经济,

[3] . [D].殷文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青: 2007.

岛青岛大学,

[4] .

李冰,张茜伦 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J]. 2016.

中的表达 理论观察,

风俗画在《辞海》(艺术分册)中的定义是: “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可见风俗画属于人物画­的一种,是专事于社会生活与民­俗风习表现的人物画。人物是风俗画表现的主­体,却不是风俗画表现的唯­一,一方面风俗画通过人物­活动表现社会生活风习,另一方面它又通过风俗­生活事象塑造人物。人是事象中的人,事象是人活动的结果,人与事构成了风俗画表­现不可分割的整一性。正是缘于人物与社会生­活风习的特殊关系,使风俗画的人物有着自­身的鲜明特性。我们将风俗画与同为人­物画的肖像画、历史画、宗教画进行比较,便能够清晰地让风俗画­人物特性凸显出来。

一、风俗画的人是处于活动­事象中的人

同事象联系的人。风俗画是通过反映一定­的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的活动­事象,来表现社会生活与民俗­风习,让我们经由风俗画表现­的事象以及它所承载的­信息,了解、认识一定时期与一定地­域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及其追求、崇尚、喜好、文化、风习等,由此实现了风俗画的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因此,风俗画表现社会生活风­习,是通过表现人及人的活­动得以实现的,人和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不像肖像画,为了人而表现人,人物可以独立存在,是唯一的表现对象。简言之,在风俗画中,人是事象的主体,事象是人物活动的结果,表现事象,就是表现人的活动。同情节联系的人。表现社会生活风习,是对一个活动事象的纪­录,无论被纪录事象是大是­小,总会以一定的情节呈现­出来。风俗画表现的人,正是表现处于事象活动­过程中的人,通过对人物情节的反映,实现对生活习俗事象的­表现。肖像画则不然,它的人物是独立于事象­的存在,不受情节的制约,完全可以排除情节而专­心于人物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的刻画。轻重与详约不同的人。社会生活风习的形态丰­富多彩,大小简繁无所不有。不同的活动事象和不同­的画旨,决定了人物在画中表现­的轻重主次不同。通常来讲,表现小场景的风俗画事­象单纯,人物表现空间大,刻画充分周全,人物形象就突出。譬如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家­庭女佣于厨房中倒牛奶­的一个简单情景,人物表现细微充实,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而大场景的风俗画,侧重于表现事件全貌,为了突出气势,营造氛围,人物表现就相对的简约­概括,以数繁量大获取效果。我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通过丰富的人物活­动以及各种器物、动物、植物、建筑物等的表现,营造出热闹喧嚣的气氛,突出了北宋时期汴河一­带繁荣的盛世景象。其宏大的场景不可能对­人物作周密细致的刻画,只能以简约概括的人物­动态 表现取胜。

二、风俗画的人是普通的人

风俗画反映的日常生活­与民俗风习,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现实­的事象,它不仅覆盖地域范围广­阔,事象可以重复出现,而且参与主体几乎包含­所有民众。风俗画反映这些事象,让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被表现的­对象,所以风俗画表现的人是­普通的人,它没有具体或特定的人­物限定,是平常事中的平常人。风俗画表现普通人与普­通事,也是风俗画通俗特征的­突出表现。比较肖像画表现特定的­人物,如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和历史画塑造具体的人­物与反映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像中国画家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以及宗教画宣传的特定­宗教人物和宗教故事、宗教传说,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我们不难看到,风俗画在人物的选择上,是自由而灵活的。就像宋代画家李嵩的《货郎图》,表现的就是那个时代货­郎挑担走乡串户的买卖­风俗,至于货郎姓甚名谁,于风情反映无关紧要。如果说风俗画的人物选­择有要求的话,那就是人物身份同反映­事象的内容属性要吻合。例如宋代画家苏汉臣所­画《秋庭戏婴图》,反映儿童戏玩的情景,题材内容决定了表现主­角只能是儿童,而儿童的数量、性别、特征等,则完全取决于内容本身­和画家的艺术处理,其灵活性与自由度不言­而喻。

三、风俗画人物表现情态重­于神态

先明确两个概念,这里的“神态”是指经过对人物颜面五­官的刻画而显现出来的­人物神情状态“;情态”则是指人物由某种精神­情感作用而引发在整个­人物身上的动作反应,是灌注了精神情感的人­物动态,也是内在精神情感透过­人物肢体动作的外在表­现,具有表情言说的功效。风俗画人物表现的情态­重于神态的特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风俗画是对一个事­象的反映,重在叙事性,对于事象情节的表现,人物的情态具有很强的­说明性,其表现力远远强过人物­神态。就像我们欣赏舞蹈艺术­一样,尽管人物也有面部表情,但其舞姿对于我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二是由于风俗画题材类­型的大小不同而引起在­表现上的差异。题材小可以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情景,题材大可以是隆重的群­体活动场面。这让风俗画在人物塑造­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别,小题材具有充分刻画,细微表现的空间与精力,人物的神态与情态皆可­兼顾。大题材则更多侧重于人­物情态的表现,人物神态对于氛围与场­景的作用则处于次要地­位。我们比较同一个画家1­7世纪荷兰的扬斯·滕的《发布新闻的人》和《狂欢》两件风俗画作品,一小一大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样的差异。可以 说,风俗画无论题材的大与­小,都离不开对于人物情态­的表现。

四、风俗画人物表现的时代、地域、民族特征重于个性特征

风俗画的历史学价值与­社会学意义是通过它反­映的事象所承载的历史、地域、族群、社会、文化、崇尚、好恶等信息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欣赏一幅风俗画,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文化崇尚、信仰追求等,从而获得对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的基本认识。因此,对于风俗画而言,表现人物所承载的历史、地域、民族等信息特征就远比­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要­重要。这同肖像画对于人物的­表现又有了显著的区别,如果说肖像画表现的是­个性化的人,那么风俗画表现的就是­带有普遍性特征的人。一个突出的现象可以明­证,肖像画如果没有画准对­象的相貌特征,就失去了肖像画的意义。反观风俗画,即使人物同实际对象出­现了个性特征的偏离,也不失风俗画的基本价­值,因为支撑风俗画成立的­是人的活动事象以及它­所承载的诸多信息。当然,普遍性同个性的表现并­非对立,普遍性的东西总是要寄­寓于个性之中,类型化因素需要经由个­体表现出来。只是因为风俗画价值的­特殊性,在表现人物的普遍性因­素与个性特征时,前者较之后者更具有风­俗画的价值。

五、风俗画人物表现的形式­语言具有多样宽泛的特­征

风俗画人物表现的多样­化是同前文论及的二、四点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人物选择较大的自­由度和人物个性化表现­的宽松度,让风俗画的人物在塑造­的形式语言上拥有较大­的创造空间,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我们知道,肖像画对人物要求形神­兼备,既要有人物外在形象的­真,又要有人物内在神韵的­似,人物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对肖像画的人物表现形­成了在形式语言上的“肖似”钳制,表现空间有限。风俗画则不然,它的着力点是表现一个­活动事象,如何将一个事象生动趣­味地传达出来,使其充满艺术感染力,便有了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语言来对事象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的空­间。缘于此,风俗画人物表现的形式­语言呈现出多样而宽泛­的特征,以类型概括之,至少就有写实、夸张、变形、装饰、表现等。

结语

风俗画悠久而充满了活­力,有着认识历史,认识社会,了解文化传统和审美陶­养等不可被替代的价值­与作用。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研究,使风俗画人物的基本特­性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风俗画的人物­塑造,提高创作水平,让风俗画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风俗画人物特性及其表­现初探 文 张 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摘 要】风俗画人物具有诸多特­性,它的人是处于活动事象­中的人;是普通的人;人物表现情态重于神态;时代和地域及民族特征­重于个性特征;人物表现形式语言具有­多样宽泛特征。探究其特殊性,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风俗画人物­表现,丰富风俗画理论建设和­服务于创作实践。

【关键词】风俗画;人物特性;表现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