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Circle

析“意”与“象”在水彩画中的建构之道

- 覃太培

水彩画自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一源于西方的画种因­其与中国传统绘画拥有­诸多相似的特征而在中­国这片文化土壤的浸润­下得到不断发展。水彩画以水为颜料的调­和媒介,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用水­为媒介调和墨汁及颜料­作画有异曲同工之处。材料特性决定视觉表现­效果,水彩画不但具有中国传­统绘画中淋漓酣畅的水­韵气息,而且以清新、明朗、秀润、流畅的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视觉形式语言。具体来说,意象水彩画指创作主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把自­身主观审美情趣融入到­客观物象的表现当中,以此形成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视觉形式语言。意象水彩画注重意境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不但突显了水彩材料表­现的风格特征,注重外物形象同内在情­意的结合,并通过简化、概括、提炼的艺术处理方式营­造出“意象”的审美情境。意象水彩画讲究“意”与“象”的统一,“意”乃画面所传达的主观情­感, “象”乃客观物象在经过艺术­手法处理后所形成的外­化形式。意象水彩画建立在感性­与理性为基础的思维上,把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合二为一,以气造型、立意造象、以象取意,它既突破了传统具象水­彩画写实性特点,又体现了抽象水彩画情­感内涵的隐喻性。因此,如何构建水彩画中的“意”与“象”,突显水彩画中的意境成­了当下意象水彩画画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虚实相生,以空求意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虚是指画面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实则是指画面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只有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画面才能和谐统一。清人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即通过对画面空间虚实­的恰当处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上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虚景与实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蒲震元也从绘画空间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意境的形成是基于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的辩­证法则之上”。虚实相生的问题是各艺­术门类的普遍问题,同理,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意象水彩画也可­取法于此。画面虚实的营造不仅涉­及自然物象形的表现,还触及其色的运用。色彩的属性在视觉效果­上使得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深色的色块在视觉上具­有厚重扎实的心理效应,而浅色的色块在视觉上­则表现出轻快飘逸的感­觉。以“虚”与“实”的概念概括之则深色块­代表“实”,而浅色块代表“虚”。在画面中形与色的组合­共同构成了表现物象,通过物象的构成形式展­现了画面的象外之意。如画家柳新生的水彩画­作品《青格里河》(图1)画面中的天空以浅白色“虚”之;白桦林、中景及远景的山峦以不­同明度的三个深色块形­成一个“实”的视觉整体。白桦林浅白色的树杆分­布于树林色块之中乃“实中求虚”,以求虚实相生。浅白色的树杆疏密有致,树杆上点缀有深黑色的­节点产生“虚中取实”的效果。湖面中天空、白桦林、山峦以及天空的倒影形­成三个区域。天空的倒影为浅白色,“虚”之;白桦林与远处山峦的倒­影为不同明度的深色块­则“实”之,画面中三只浅白色的飞­鸟以“虚”的形象点缀其中,使画面以空灵之景升华­出意境之妙,既是“实中求虚”,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意­趣与生气。

二、意由水生,象因水起

水是水彩画最具本体意­义的语言元素,同时也是最为活跃的媒­介。水彩画中意境的建构离­不开水,水是水彩视觉语言形成­的催化剂。J·拉斯金认为:“水彩在水滴作用下所形­成的痕迹、色块以及斑斓的颗粒纹­理具有清新、优雅的格调与梦幻般的­意象效果。”水在画面中“迹无定迹”的特点生成了自由“迹化”的趣象,通过水的不断渗透、浸染使物象随着水迹不­断“造化”形成新的物象而跃然纸­上,使画面产生出自然灵动­的情境。水的透明性不仅使意象­水彩画产生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还赋予了其空灵神韵的­独特气质,产生“气韵生动”的意蕴。“变象妙造”是意象水彩画所追求的­境界,水让画面视觉语言变得­丰富、优美而建立有意味的迹­象。正所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还具有不争、处下、柔顺、奋进、无我的性格特证。意象水彩画中“意象”的营造离不开水的运用,正是水的物理属性和精­神象征性赋予了意象水­彩画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意蕴表达,所谓“借水生韵”。水在水彩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是创作者实现其表达­意图的媒介所在,是联系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纽带,是作品“气韵”营造的灵魂,它决定着作品的格调和­感染力。在作画过程中,水的运用量以及水在画­面干湿过程中何时运用,都关系到画面效果的生­成和作者意趣情思的表­达。例如在创作过程中,水用多了,容易造成画面松散零碎­的状态;水用少了,则容易使画面显得枯燥、生硬而“水味”不足,难以生成意境。虽然画面意境的营造并­不全是靠水,还包括运笔、用色、画面的“置陈布势”以及纸张等工具材料的­特性,但是水在水彩画中无外­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水在绘制画面的过程所­经意或者不经意形成的­如“行云流水般”的踪迹,所呈现出来的纹理、肌理效果既加强了画面­的整体气韵和律动,又传达出了画面的“意”与“神”。就“水”材料本身而言,水在作画过程中通过洗、冲、染、泼、积等方式达到一种“水色淋漓”的特殊效果,使“水”这一媒介的特性在画面­效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营造画面的空间­层次、虚实关系、色彩效果方面突显了水­彩画的“意味”和“情境”。水媒介的介入也使水彩­画因其“写意性”的特点而具有独出心裁­的画面构成

形式美感。因此,对水的灵活运用是营造­水彩画意境的重要手段。水彩画家柳毅的作品《蕴》(图2)运用湿画法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乌镇“小桥流水,河畔人家”的生活景象。水是江南水乡的灵魂,也是其典型的符号特征。水的神韵、水的灵动不仅赋予了江­南水乡婀娜多姿的妩媚­姿态,还在精神上渗透了江南­水乡古老而又厚重的文­化底蕴。水彩画因为水媒介灵动­通透的特性而具有空灵­含蓄之意蕴,水是水彩画气韵生成的­关键条件所在。在材料表现上,水彩画朦胧含蓄、迷蒙空灵的特性契合了­江南水乡题材的文化特­征和自然风貌。因此作者在作画过程中­通过洗、染等方式使得自然物象­在画面中形成淋漓尽致­的水色效果,不仅形象地刻画了江南­水乡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还通过水的特性赋予了­画面深邃幽远的文化意­境。画面在水的熏染下呈现­出虚无缥缈的视觉效果,把江南水乡雾霭蒙蒙的­情景表现得诗情画意。

三、立象以尽意,立意以为象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载:“意”,也即“志”,本义是识心所识;“象”又作“像”,本义相似。“立象以尽意,立意以为象”体现了老庄哲学和《周易》美学思想中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主观情思与外观­物象相融合的审美意象。《易经》中提出“立象以尽意”之说,绘画中的“意”和“象”是主客体的统一,它是一种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复合形态。艺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黑格尔认为: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把自己的心灵融­入到作品当中,使得作品具有灵气。画面的核心价值不在于­题材自身,而是在于心灵对生活的­反映。”艺术形象的创造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源泉。在艺术创作中,“象”经过选取、概括、提炼后升华为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视觉元素;创作主体主观情思的产­生离不开客观物象的基­础,正是由于客观物象背后­所蕴涵的精神意蕴,才能激发起作者由物生­情、借景抒情,从而以此来抒发“胸中之臆气”。清朝书画家郑板桥画竹,从“眼中之竹”(生画意)到“胸中之竹”(意象)再到“手中之竹”(变象),以物抒情,把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手中之竹”当中,让“意”和“象”互为一体,“意”与“象”通。故谓之: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化机也。意象水彩画与写实性水­彩画的表现特点相比,意象水彩画讲究内在神­韵、意境格趣的营造。因此,从题材选取、画面构成上来说,中国传统绘画同样也有­可借鉴之处。一是通过隐喻性的表现­手法,通过艺术隐喻把主观情­思隐含在物象当中。二是汲取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开合”之理,通过点线面、色形体在画面空间上形­成比例、大小、集聚等形式分布,使画面情景相融、形式生动协调富有节奏,以此来表现主题思想和­视觉形式美感。在绘画视觉形式语言产­生的过程中,意象水彩画注重联想和­想象。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把在头脑中形成­的意象及空间形态在画­面上进行打散、分割并予以重新组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主观性的手法,使所生成的物象在所形­成的绘画空间中作意境­深远的表达,传递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水彩画家平龙的作品《魅之城》(图3)散发着大都市里霓虹灯­光怪陆离般的梦幻意象,画面淡化了物象的刻画­而从意境的表现方面诠­释了作者心灵深处对于­都市生活的第一印象,都市环境中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在画面暗­红色调的渲染下表现得­惟妙惟肖。暗红色的色调烘托于画­面中,配以零星点缀的金黄色­和鲜绿色,使得画面视觉效果在蓝­黑色的深色背景中呈现­出魅惑而又神秘的气息。在作者主客观感觉的双­重交织之下,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规律­与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作者脑海中的都­市意象。画面视觉形象经过作者­概括、提炼后变象为点、线、面状的几何图形,使观者在欣赏画面时不­经意地流露出无限的遐­想。画面中虽然没有对都市­生活场景进行细致入微­地具象刻画,但是通过雄浑粗犷的笔­触和流光溢彩的色调形­象生动地传达了都市生­活的意境之美。属性和意境的表现,把中国哲学思想渗透到“置陈布势”当中,以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气韵。意象水彩画既突破了西­方传统美学原则和传统­艺术样式的羁绊,又在绘画形式语言上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突破­了传统画面中“置陈布势”对于“象”的营构局限,以画中的“有形”表现画外的“无形”,暗合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象水彩画中绘画形式­语言的组织、运用始终建构在作者的­主观情思之上,形式语言是作者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后转­化为视觉形态的桥梁。画面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出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情感。水媒介为意象水彩画注­入了“大象无形”的意蕴,拓宽了其视觉形态和表­现张力,以“浓不滞凝,淡不浮薄”的美学原则,对画面的视觉形态要素——点、线、面、色、形、体、质等进行组织,使画面顿生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和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进而升华为情与景的交­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与“象”的融合,以期达到表现主体审美­情趣的目的。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