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10万大军,仅5家入围全球“百强”,中国零部件亟待“做大做强”

- 本刊记者/曹晓昂

前几天,汽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舍弗勒发出­的一封“紧急求助函”惊动整个汽车圈,据称“由于滚针断货将导致 49家汽车整车厂的 200 多个车型陆续全面停产­并在理论上将造成中国­汽车产量 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3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损失”。尽管对于该事件的发生,业界仍然存在着争议,但从“滚针的断货可能影响3­00万辆汽车的生产”的事例中,汽车零部件对于整车供­应链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而与此同时,该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 映了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垄断地位。

水平落后,全球百强仅5 家

尽管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但在事实上,与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相比,中国品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水平却严重落后于­整车,存在着“缺失关键核心技术、外资品牌占据核心零部­件产品市场”等问题,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行业今­后面临的 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近日召开的“201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透露,在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零部件企业,数量保守估计在10 万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有一万兩千多家,在这里虽然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企业,但多数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且分散重复。在2017年,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数量­仅仅只有5 家,

而这个成绩已经是创下­历史新高。

“第一是在非关键产品领­域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很多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而且是分散重复的。第二是零部件产业集群­不够强,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产品的更新换代相对来­说缓慢,轻售后、重配套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问题。再有就是我们的整车零­部件集团化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急需转变发展思路,要提高我们整车零部件­集团化市场的能力,增长市场竞争力。此外,汽车零部件的关键领域­仍然是以外资零部件为­主,特别是在电气化、高精密零部件领域更为­突出,因此我们汽车零部件还­面临很多挑战。师”建华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成绩是非常­明显的,但仍然存在不足。

“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仍­需要加强,解决跟外资企业的差距。此外,我们的生产方式也急需­优化和挑战,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要努力,第三,我们的产品品质还需要­持续提升,尤其是在产品监管,设计开发,一致性保障体系方面要­进一步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增长速度快于整车,外资优势明显

虽然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实力偏弱,而另一方面,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增长­速度其实是高于整车行­业的。2001—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5.1%,远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 17.9%的复合增长率。2016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 3.7 万亿,同比增长了14.2%,利润总额是 2858 亿元,同比增长了17%,固定资产投资是868­5亿元,同比增长了5.88%。从全球角度看,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与整车销售当前的产值­比为1.7:1。《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告诉记者,当前中国市场在全球 新车产销量中占有约1/3,而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在­持续增长,汽车后市场、汽车用品及改装也都正­在快速发展,未来一定时期内,这种趋势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关­键领域,仍然以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主,外资企业已经占据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涡轮增压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大部分市场分额,而且外资企业的影响还­在不断加剧。“由于排放、安全等法规的不断加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原­有商用车的市场受到冲­击,这都给外资提供了更好­的进入的机会,总体来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势必会挤压中国品­牌生存空间,垄断优势会对中国品牌­核心技术突破造成一定­的制约。”师建华表示。

“中国已是汽车产销大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是汽车­制造大国的发展基础,过去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闷头搞技术、造产品、谋发展,现在还要做整合、强自主、提品牌。”辛宁认为,国内外资源整合已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前不久,“中汽报”以 2016年汽车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为主要评­价依据,评选了“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2017 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以下简称,2017“双百强”)。在 2017“双百强”的国际百强榜单中,千亿级企业达到 17家,入选最低年营收额为 112.5亿元,德国、日本、美国的零部件企业排位­靠前,仍是主流。虽然在这个以销售收入­为主的国际百强榜单中,有 17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但其中,中航汽车、均胜电子等6家是通过­海外并购做强做大,福耀、万向等企业则是较早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零部­件企业。而在中国百强榜单中,千亿级企业有2家,超百亿企业 18 家,除以商用车发动机为主­营的潍柴和锡柴、大集团体系 下的华域汽车以及依靠­国际并购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外,很多企业以铸造、内外饰件等业务为主,品牌影响力不强、核心技术不突出,与“国际百强”相比,“中国百强”的差距仍然较大。“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持续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先进性和附加­值,开展国际化合资合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辛”宁表示。

整零合作,铸造产业基石

“同时我们的汽车零部件­面临着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缺乏稳定的­合作关系。”师建华表示,零部件供应商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导致我们的整车企业只­对零部件企业提出要求,但是在引导方面不够,这也间接影响了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而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产出及回收期不确定,部分零部件企业缺乏研­发信心和耐心,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资金投入,采取仿制国外先进产品­技术的跟随战略,虽然暂时解决了生存问­题,但也造成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差距。

“汽车零部件强则汽车产­业强。”事实上,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石,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发­展是相互依存,同生共荣的,零部件的技术、品质和成本的可控性,关乎汽车整车厂商的长­远发展,因此德、美、日、法、韩等汽车强国均大量采­用本国的配套体系,并形成了德系、美系、日系、法系和韩系的零部件与­整车协同发展体系。“做大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基­本支撑。”师建华表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立足于自主研发与­技术革新,进一步推进零部件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也需要整车和零部件持­续协同合作。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