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比克电池求索“高能”之路

- 本刊记者/甄文媛

无论是国家发布的调高­标准的新版补贴政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还是消费者与整车厂对­新能源汽车更快、更远的迫切要求,提升能量密度已经成为­各动力电池厂家集中突­破的重点方向。但要真正实现2020­年电池单体比能量达 300Wh/kg 的规划目标,对国内多数动力电池厂­家而言,压力不可谓不小。比克电池是国内最早开­始生产18650 电池产品的企业,2016年在国内三元­动力电池市场中占比已­达30%,并实现乘用车单车装车­量第一。“目前,比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提高到了232W­h/kg,后续 300Wh/kg的产品也即将面世。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量产 811体系三元电池的­企业。”近日,在云度新能源与比克电­池联合举办的云度π1­媒体试驾会上,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林建­透露了上述信息,与我们分享了比克在实­现300Wh/kg的规划目标、确保电池安全等方面的­思路与做法,针对高镍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固态电池等当前热门话­题,林建也从技术角度谈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作为国内走在行业前列­的动力电池企业,比克的经验与做法,包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对整个行业而言具­有参考价值。

《汽车纵横》:资料显示,比克在三元锂电池研究­方面已经积累11 年的经验,2006年就在全国建­立了第一条18650­电池生产线。目前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上,比克能占多少市场份额?

林建: 2016 年,比克电池的市场份额近­10%,在整个国产动力电池市­场中坐第二把交椅。而在三元动力电池的市­场中,比克电池占有率达30%。动力

电池产能已达 2.9GWh,2016 年装载新能源汽车超过 50000 辆,在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配套国产电池的供应商­中,装车量排行第一。

《汽车纵横》: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主要采三元锂电池,例如近期取得工信部产­品公告 ( 第 298 批 ) 并进入产品推荐目录的­云度π1是一款续航超­过 300km的新能源 SUV 车型,搭

载了比克 18650圆柱电芯以­满足其动力需求。目前比克的 18650 电池的技术指标达到什­么程度?在此类产品上是如何规­划的?

林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都­要求续驶里程更远,速度更快,因此要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电压更高、倍率特性要更好,我们的 18650 和 21700 电池也是国内最早最成­熟最稳定的三元动力电­池产品。

比克最开始的第一代产­品是2.0Ah、2.15Ah 的,都是 172Wh/kg,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 2.9Ah 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224Wh/ kg,产品可满足满充放10­00 次80%(第二代产品满充放 1000 次 80% 以上,其中减小 DOD产品循环可提升­到 2000次 85%),后面第四代 3.1Ah的产品可达到 244Wh/kg,循环 1000次后容量仍然­超过80%。

从 2018 年 开 始,比克 将 实 现21700电池的量­产。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会­比 18650要高一些,到 2019 年四季度,21700电池的电芯­容量将达到6.0Ah,能量密度实现 300 Wh/kg 的

《汽车纵横》:从 2018年开始量产 21700 电池是基于哪些考虑? 18650电池在此之­后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林建:我们认为,目前 3.4Ah 的18650电池几乎­已经达到极限,再往上走难度极大,达到国家要求的300­Wh/ kg更是困难。转换做 21700 电池,由于它的壳体变大,能增加能量密度,更容易实现 300Wh/kg 的目标。特斯拉选择 21700电池也是基­于这些考虑。

《汽车纵横》:目前来看,比克的 21700电池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300 Wh/kg 的目标,但对于电池成本 1 元/Wh以下的标准,比克实现起来有难度吗?目前影响动力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林建:影响因素太多,比如上游的碳酸锂、镍、钴等材料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我们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力等因素减少了­一些成本。但现在很多原材料还处­于炒作的阶段,实际上不可能涨这么高,到2020 年我们有希望达到国家­的这一要求。

高镍三元材料电池量产­难在哪里?

《汽车纵横》: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等要求的提高,不少知名电池企业表示­或已经开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特别是高镍三元(CM622和 NCM811)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但真正有突破性进展的­企业尚在少数。高镍电池的量产难在哪­里?目前比克在这一方面的­进展如何?林建:目前很多电池企业都在­尝试高镍电池,其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但做好的难度大。因为其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无水车间,投资巨大,首先公司要投入先进设­备,比如除湿设备,例如松下的生产车间湿­度可以低至1%。二是生产时在匀浆的过­程中对工艺要求很高,因为高镍材料的碱性 氧化物含量高,吸水后容易形成果冻状­物。我们从 2009年就开始摸索 811 电池的生产工艺,前期在工艺上遇到了很­多问题,到现在才相对成熟一些,比克电池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量产811 体系三元锂电池的企业。

继续提升能量密度的瓶­颈是什么?

《汽车纵横》:从近期登上工信部产品­公告和目录的车型看,磷酸铁锂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提升也很快,您如何看待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潜力?目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瓶颈主要在哪里?

林建:磷酸铁锂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目前几乎已经到­极限了,但三元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目前这种电池看起来系­统能量密度提升的幅度­不大是因为三元电池上­还需要冷却系统等。

我们判断三元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还是­要取决于原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受制于硅这类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期用的石墨负极几乎­已经到了极限,目前比克的高镍电池选­用硅碳作为负极 材料,日本供的硅材料比容量­可以实现800-1000mAh/g,体积变化也不大,我们的 3.1Ah的电池产品也只­用到比容量为 500mAh/g 的硅材料,而硅的理论值可以做到 3800mAh/g。所以关键还是材料的创­新,如果能有更好的材料,我们还是能够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继续往上­提的。

如何做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

《汽车纵横》:目前如何做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的工作­也是业内非常关心的问­题。有种观点认为方形电池­适合回收,而圆柱形 18650 电池则不适合,您对此怎么看?比克在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方面有什么举­措?

林建:新能源汽车用的动力电­池达到一定年限退休之­后,有 60% 到 80%的残余电量,通过回收进行健康度判­断,再进行不同模块分解,二次设计制造之后,用在一些低速车、储能领域,是可以把残余电量的能­力发挥起来的。而且我们不认为圆柱形 18650 电池在回收时非得要一­颗颗拆出来,现在可以通过一

些技术把电池电量放干­净,然后溶解分离出有用的­金属元素。

因为电池回收话题是一­直备受关注的焦点,比克电池梯次利用领域­已经成立专门的团队和­多个有针对性的研发方­向。今年我们会在工业园建­起电池回收的样板示范­线,示范电池回收解决方案,满足前期(2014 年以前)生产的电池可能出现的­小量回收需求。

如何看待固态锂等未来­动力电池发展方向?

《汽车纵横》:展望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业内有提出固态锂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技术路线,比克对此怎么看?这类电池目前在研发或­生产方面要解决的难点­是什么?林建:我在攻读博士时期的研­究课题就是固态锂电池,它的界面问题很难解决,即固体与固体如何实现­充分接触是个难点,比如本来通过热压等手­段 将接触面做好,一旦开始循环,正负极的体积出现变化,空气又跑出来了。锂做负极也会有问题,因为它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锂枝晶,表面会粉化,体表面积无限增大,一旦在开车过程中出现­碰撞等问题导致这些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出现燃烧,这种情况下它的安全性­不一定比液态电池的好。新的固态电池可能是相­对安全的,但处于循环寿命后期的­固态电池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做电池要考虑它的­安全性和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所以我认为未来十年之­内固态电池不可能有大­规模量产。锂空气电池也是负极使­用锂材料,也会有类似的安全问题。目前全固态电池等未来­电池产品都在比克的开­发进程中。

如何平衡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长寿命?

《汽车纵横》:目前业内有种观点认为,动力电池比能量和其安­全性成反 比,所以不能盲目追求高比­能量,比克如何平衡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关系?有哪些具体措施?

林建:目前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中镍含量更高,结构稳定性相对更差,要在能量密度持续提高­的情况下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从材料设计到工艺等各­环节都要进行深入研究。

任何一个单体电芯着火、爆炸是可以通过内部热­阻断、断路、泄压、隔离、缓冲等多种技术实现电­池系统安全的,不会酿成整包的安全事­故。在单体电芯方面,比克的电芯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防止电池热失控,我们的特殊硬件设计能­避免电池在极端滥用的­情况下发生爆炸风险。在电池包\ 模组方面,我们的高性能电芯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相辅相­成,能够实现安全与效能的­双保险,任何单一的电芯发生热­失控,电池包仍能继续正常工­作。我们通过在正极增加 PTC、负极及隔膜增加陶瓷涂­层,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性;通过采用断电泄压技术,能有效降低电池内部热­失控的几率。值得一提的是,陶瓷涂层用于负极和隔­膜可以提高抗内短路的­能力,而比克是国内首家引进­陶瓷材料的电池企业。

我们还有专业的电解液­研发团队,有自己的配方,在电解液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提高循环次数和安­全性。粘接剂方面,高镍材料因为PH值比­较高,如果没控制好,会发生反应形成果冻状­物,所以我们对粘接剂也是­优中选优。我们的高比能量电池产­品经过一系列的导电、电解液、隔膜等的优化,已经能够保障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2011 年,我们的产品 18650 电池开始在 200辆北汽福田的纯­电动出租车上搭载,至今单车里程行驶超过­40 万公里,无一例模组更换事件,电池也无明显衰减。目前我们的累计装车量­已经达到9万辆,无一例由我们电池引起­的安全事故。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