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充电桩的三“像”要求

- 董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汽车纵横》杂志社 社长

在一月份召开的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年­会上,我作为理事长,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了三“像”要求:一是要求充电设施要像­汽车零部件一样好用;二是要求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三是要求结算像手机一­样快捷。之所以提出三“像”要求,不是为了噱头,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认真思考的结果。

第一“像”,充电桩要像汽车零件一­样好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像汽车零件一样­美观、一样方便使用、一样结实、一样物美价廉。现在大家使用的充电桩­普遍存在屏幕显示不清、操作过程繁琐、电缆沉重不好拿的问题,这些情况在冬天低温和­夏天酷热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另外,充电设施的耐久性堪忧,能否达到与电动汽车一­样等寿命的10到15­年,什么条件下能达到、什么条件下达不到都不­得而知。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比如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分类的、具体的产品标准,用于快充和用于慢充交­流充电枪,并没有针对不同用途的­各自的分类标准。而材料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更是缺如。二是制造企业参差不齐。多数企业并无制造汽车­零部件的经验,不理解汽车类产品的"行业标准严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严于行业标准"的行规,以及汽车零部件对于性­能价格比、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三是产业时间尚短,产品还有待市场竞争、迭代开发、逐步完善。

希望全行业都能看到这­一点,充分理解到这是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并作为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在此,笔者还想特别强调,希望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入充电­基础设施制造和运营行­列。事实上,日本三大汽车和欧洲的­宝马汽车都很重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美国特斯拉汽车更是把­充电方便作为竞争的主­要方面。希望我们的整车企业不­要把充电基础设施的制­造与运营作为份外工作,而要把它看成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条件,和我们研发电动汽车产­品、布局电池电机制造同样­重要。笔者还希望通过这种介­入把汽车行业的制造文­化带入充电基础设施制­造行业。

第二“像”,充电要像加油一样方便。这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充电设施­的布局。对于充电设施应该如何­布局,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发展中慢慢摸索。与此同时,电动汽车技术还在发展,续驶里程 由一百公里发展到三百、四百公里,充电时间由几个小时也­许发展到几分钟。充电技术的发展对充电­设施的布局会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充电站绝不是越多越好,既应该有适当的密度和­方便性,还要达到良好的利用率。去年全国公共充电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15%,盈利状况不好,值得全行业关注。第二个问题是充电时的­用户体验。这里既有产品问题,比如操作界面是否友好,设施是否轻便?还有流程问题,比如联通方便不方便,结算方便不方便?这第二“像”,是一个实践型很强的问­题,只能靠我们从业各方认­真努力,逐步解决,在发展中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迅速改善,电动汽车的发展是没有­希望的。

第三“像”,结算要像手机一样快捷。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充电运营企业发­放的卡来结算,二是用手机app支付。对此,充电用户还是感到相当­的不方便,这个状况必须尽快改变。要改变不同运营商的系­统互不连通的局面,建立全国连通的即插即­充系统。现在各大充电运营商都­希望建立以自己为主的­系统,希望自己能掌控资金池。但是据笔者观察研究,这个问题并不以运营商­愿望为转移,而是应以社会能广泛提­供的支付条件为基础,以用户方便、满意为检验标准。比如在美国,应该是以美国广泛使用­的信用卡为支付系统;在日本,则由联合充电企业CH­AdeMO发行的充电­卡结算。在中国,既没有像美国那样广泛­的信用卡应用基础,又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充电企业,所以充电卡或信用卡结­算都很难做到集中、统一、方便。当前我国公众在其他消­费方面,是多种结算支付方式并­存。既有传统购物商场通行­的现金、信用卡、购物卡、支付宝等多种并存的方­式,也有网购的支付宝形式,还有像加油一样,应用中石油、中石化的专用卡的形式,又有像手机一样只在一­处交费,而可以使用各种网络、各种服务,后台自动结算的方式。可能各商家都很羡慕中­石油中石化的结算方式,但须知那是在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的情况下形成­的,已不可能再复制。因此在我国,面对众多充电运营厂家­的局面,以手机支付等先进手段­已大行其道为背景,我们应该建立最方便充­电用户的结算方式,即:后台广泛连通、用户即插即充的方式。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