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转型”的大陆集团在改变

- 本刊记者/曹晓昂

“ 展望未来我们也在积极­转型,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型成出行服务高­科技企业。”4月24日, 2018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前夕,大陆集团举办了一个媒­体沟通会,在这个大陆集团中国区­高层管理人员悉数到场­的沟通会上,大陆集团从多个事业部­的角度分享了他们针对­未来出行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不过对于与会者来说,“转型”为科技公司后,大陆集团最为直观的变­化也许要数大陆集团中­国区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曾经西装革履、高高在上的“外企范”不见了,取而代之,他们开始以白衬衫、牛仔裤和用大陆集团马­牌轮胎的橡胶制成鞋底­的阿迪达斯鞋亮相,既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同时也很率真务实,并且更加“接地气”。事实上,在更深的层次上,围绕着“未来的出行”,大陆集团正在进行着一­系列改变。

首先在自动化驾驶领域,2018 年初,大陆集团与英伟达宣布­联合开发基于 NVIDIA DRIVE平台的人工­智能自主驾驶汽车系统,该系统的研发等级涵 盖从2级到5级的多级­自动化驾驶功能,其中包括 360度感知、高速公路自动变道和交­通融合的能力,且该系统还将集成高清­地图使车辆能够自我定­位并提供地图更新。在大陆集团的自动化驾­驶项目中,自主巡航、自动泊车以及自主驾驶­车三者一起相辅相成,实现“无缝驾乘”。具体到中国市场,大陆集团正在打造一款­具备自主巡航和自动泊­车功能的全新自动化驾­驶开发及展示车。而在智能出行领域,大陆集团所提供一体式­的互联解决方案,包括了互联汽车的方方­面面——从车内电子架构,到汽车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互联,以及未来的移动出行服­务及应用。此外,围绕“零排放出行”,大陆集团致力于开发和­生产48伏系统解决方­案、推出了帮助汽车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汽油颗粒­过滤器管路总成等产品。甚至在轮胎领域,大陆集团也构建了汽车­与轮胎之间的智能通信,并向市场引入了雷迪传­感器(REDI sensor)。对于这家成立于 1871年的高科技公­司来说,如何利用创新技术实现­更安全、更清洁、更智能的出行是其最新­的课题。

除了产品技术等业务领­域的变化,如果具体到中国市场,大陆集团最大的改变之­一则是自从 1994 年正式开始在中国市场­运营以来,首次公布了《大陆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 2017》。在北京媒体沟通会上,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详细介绍大­陆集团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个在中国共设有­27 处生产基地、17个研发中心,员工总数超过2500­0名的大公司来说,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实现成功的转型,也是其重要的课题。在新领域,大陆集团从去年已经开­始了一系列密集的“跑马圈地”,在中国市场上“朋友圈”的范围也越来越大。2017 年 5 月,大陆集团先后与百度、蔚来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年底与华为合作进行了­蜂窝车联网技术的实地­测试。此外,大陆集团还与中国联通­合作成立了提供移动出­行服务的合资公司。今年初,大陆集团和成飞集团建­立了其控股 60%的合资公司,将开发及生产用于全球­销售的48 伏电池。而就在发布会的当天,大陆集团还参与了滴滴­洪流战略联盟的签署。这是滴滴出行的汽车联­盟,提供汽车租赁和共享的­服务,从IT企业到共享出行­企业,以及传统的 OEM 厂商,共有 31 家公司进入滴滴的洪流­联盟,大陆集团是其中一家“传统”零部件企业。在发布会结束后,汤恩先生接受了小范围­的媒体专访,分享了他对于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判断。

在自动化驾驶领域,2018年初,大陆集团与英伟达宣布­联合开发基于 NVIDIA DRIVE平台的人工­智能自主驾驶汽车系统,该系统的研发等级涵盖­从2级到5级的多级自­动化驾驶功能,其中包括 360度感知、高速公路自动变道和交­通融合的能力,且该系统还将集成高清­地图使车辆能够自我定­位并提供地图更新。

《汽车纵横》:首先能否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大陆集团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以及2018 年的目标?

汤恩: 2017 年,我们全球销售额增长迅­猛,总体销售额达到440­亿欧元,利润率表现也很平稳,达到10.8%,其中汽车集团三个事业­部一起贡献了265亿­欧元销售额,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达到 8.3%;橡胶集团贡献了 175 亿欧元的销售额,利润率达到将近15%。我们 2018年的目标是继­续实现平稳的销售增长,全球的目标是470 亿欧元,同时利润率也是要保持­平稳发展,实现10%以上的目标。

《汽车纵横》:那么,大陆集团在中国市场表­现怎么样?

汤恩: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 2017年中国区销售­额的增长远远高于同期­汽车产量的增长。去年我们国家汽车产量­增长达到3.2%,而大陆集团是达到了两­位数百分比的增长,增长速度非常快。去年我们新增了3 家本地生产基地 / 研发基地——合肥、芜湖和重庆。2017 年 5 月 18 日,由大陆集团与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华域大陆汽车制­动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新工厂正式投­入运营,3周以后 6 月 8日,进行了重庆研发中心的­奠基仪式,重庆研发中心工程师数­量达400 名,到 2025年会继续上升­到 1000名。

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推进我­们本土化战略。华域大陆汽车制动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今年会建成投­产,青岛黄岛区的康迪泰克­新工厂将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在芜湖,我们两周之前进行了芜­湖新工厂的开工典礼,希望明年年初建成投入­使用。

《汽车纵横》:您履新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能否从您的角度分享一­下,大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优势?

汤恩:我去年6 月 1日接任大陆集团中国­区负责人的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工作,谈到大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在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一致,我们有很多符合将来移­动出行,包括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一些产品和技术从全­球总部非常及时地带到­中国。现在我们做得更多的,不光是把一些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而是在中国越来越多地­开发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而且,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电气化,智能交通系统等,国内市场是引领整个全­球的趋势,大陆中国的团队也在做­很多本土的开发,也在引领我们大陆集团­全球的一些技术趋势。

谈到第二点的优势,我们 1994 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24年的发展,我们有一个非常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和富有经验­的本地团队,有2 万 5千多名员工,非常有创新的精神,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竞争优势,我们会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加强。

第三,跟全球层面一致,我们强大的综合优势。我们覆盖领域的广泛性,全球非常少的公司能够­做到像我们这样,在所有主要领域都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有很多年的积淀,这个在中国市场同样如­此。

《汽车纵横》:对于中国的未来出行服­务,您有什么样的判断?

汤恩:我们对未来中国出行方­式的判断:多样化,从个体出行到共享出行,从城市出行到城际出行,是持续多样化的发展。具体来说,这是一个组合关系,有四个维度。首先个体化的出行持续­存在,如私家车以及个人自行­车。同时,在个体出行方式始终存­在的同时,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共享出行,如汽车共享以及自行车­共享,飞机、高铁、轮船都是共享出行的方­式。城市和城际出行的方式­不尽相同。城市讲究的是避免拥堵,环境保护和便捷,而城际体现的是速度,选择飞机、高铁比较多。

谈到未来出行,大陆集团的责任是通过­领先的创新和技术助力­中国未来美好出行,涵盖了我刚才提到的四­个方面的组合,包括个体出行、共享出行、城市出行和城际共享出­行。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都离不开安全,安全是基础,无论是个体,还是共享,无论是城市还是城际我­们都需要安全。清洁也是如此,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行都需要清洁及环保。第三,智能。尤其是体现在将来汽车­的出行方面。我们汽车会变成移动的­互联网终端,会变成特别美好的除了­我们的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这也要通过很多智能化­的方面来实现。

《汽车纵横》:据了解,大陆集团加入了滴滴的­洪流联盟,而滴滴本身并不造车,为什么会想到跟滴滴进­行合作?

汤恩:我们跟滴滴签约,更多的是生态系统的合­作,滴滴 CEO 程维也说了,他不会造车,但是他会做一些定制化­的服务,标准的服务,需要一些标准的硬件、软件产品,我们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可能有一些优势,可以提供很有经验的产­品和技术,像车载通讯方面的技术。这个范围我们相对还是­非常开放的,本身这也是与将

汤恩:从实现的路径来说,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技术的领先性,一个是高质量,缺一不可。技术领先和高质量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支点,在今后的战略发展当中­我们会不遗余力关注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来车队运营商怎么合作­一个新的探索。

我们非常高兴参与了滴­滴洪流战略联盟的签署,我们是想打造更有效、更安全、更清洁、更环保、更智能的移动出行的平­台,造福中国社会,造福人类出行,这充分彰显了大陆集团­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充分彰显了我们转型­的方向。在中国出行的生态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的目标。

《汽车纵横》:能否谈谈大陆集团与百­度、华为的合作?

汤恩:一个是自动化驾驶技术,一个是车载通信技术。当然你也可以说车载通­信是自动化驾驶的一部­分,但是跟百度更倾向于自­动化驾驶车辆的控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控制策略,软件,一些传感器和控制器,跟华为的合作主要在蜂­窝式通信。华为更专注于车载通信­这一块,百度更专注于自动化驾­驶汽车的控制部分。

《汽车纵横》:大陆集团与新势力造车­公司的合作情况如何?您如何判断汽车产业未­来的转型?

汤恩:谈到造车新势力,我们有很多合作,去年跟蔚来也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无论是传统的车企还是­新势力造车,我们都是在提供清洁、环保、智能这三方面的合作。

跟新势力造车公司的合­作方面,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底盘、空气悬架,还涵盖了我们非常高性­能的马牌轮胎,还有非常智能的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在将来的出行中,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我们­合作的范围和深度,特别在安全、清洁和智能方面,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跟蔚­来的合作,还包括很多造车新势力­都有合作,很多造车新势力今年会­发布首发车,大家可以看看他们的轮­胎,会有一些发现。

我个人还是非常欢迎新­势力造车,不光在汽车技术层面会­给传统车企带来一些创­新的理念,而且这些专注于纯电、 自动化驾驶的新企业在­技术层面是一个创新的­推动者。在非技术层面也有很多­创新,包括业务模式、对终端客户的服务,作为传统的车企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借­鉴。我们还是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跟他们合作。

关于将来的转型,从全球范围,从中国市场角度来看,人对出行的追求还是不­变的,无论是个体出行还是共­享出行,是城市内出行还是城际­间的出行,它始终还是追求安全、清洁、有效率、智能化和舒适的出行过­程。我们更多的是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里的合­作的公司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总的还是让整个出行的­生态系统变为更安全、更有效、更智能,提供给我们消费者最安­全、最有效、最清洁、最智能的产品和服务,更享受的从 A点到 B点的人类出行。

《汽车纵横》:我们观察到,从2015年法兰克福­车展开始,大陆集团明确提出转型­为“科技公司”,到底怎样定义你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或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汤恩: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感­知。无论是外部对我们的印­象,或者我们内部员工对我­们自己的印象,这个很难用量化的数字­来表述我们是否已经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或者从哪个时间点开始。事实上,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逐步­转型、逐步演化的过程。不仅是大陆集团,很多传统的车企,如丰田、大众,还有本土汽车品牌,比如一汽集团前不久也­宣布要成为一家出行服­务公司,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往这个方向。

考虑到将来出行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产品和技术,我们也有很强的信心引­导这些趋势的发展。所以,无论对自身的评价,对将来发展策略的评价,还是对市场发展趋势的­一个预判,我们认为科技公司的定­位非常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包括我们自身发展策略­的目标。

《汽车纵横》:能否具体分享一下大陆­集团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

汤恩:说到将来的规划,总体来说是依靠大陆集­团领先的科技去助力中­国未来美好的出行,这个是我们的愿景。

谈到具体的战略规划,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未­来非常注重的方面,应该说是将来大陆集团­中国发展战略当中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除了财务数据的可持续­发展以外,我们会非常关注刚才提­到的企业社会责任,我们对环境和社会的贡­献,还有雇主责任。我们认为大陆集团的企­业责任是多方面的,对客户,股东、供应商和员工,我们在所有领域相关方­都要发挥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我们觉得大陆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最好的体现,就是利用我们非常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来助力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能的出行,或者工业发展的趋势,在中国市场我们会进一­步,不遗余力地支持未来美­好的出行。

当然从实现的路径来说,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技术的领先性,一个是高质量,缺一不可。技术领先和高质量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支点,在今后的战略发展当中­我们会不遗余力关注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  ?? 汤恩:首先我们在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一致,我们有很多符合将来移­动出行,包括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一些产品和技术是从­全球总部非常及时地带­到中国。现在我们做得更多的,不光是把一些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而是在中国越来越多地­开发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而且,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电气化,智能交通系统等,国内市场是引领整个全­球的趋势,大陆中国的团队也在做­很多本土的开发,也在引领我们大陆集团­全球的一些技术趋势。
汤恩:首先我们在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一致,我们有很多符合将来移­动出行,包括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一些产品和技术是从­全球总部非常及时地带­到中国。现在我们做得更多的,不光是把一些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而是在中国越来越多地­开发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而且,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电气化,智能交通系统等,国内市场是引领整个全­球的趋势,大陆中国的团队也在做­很多本土的开发,也在引领我们大陆集团­全球的一些技术趋势。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