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is a "double-edged swor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success

- 文/张书林

今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认真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十分重要。

70年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们,中外合资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发展的权宜之计。由于我国轿车工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零起步,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走中­外合资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发展,才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但中外合资又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轿­车产业和市场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长期依赖外资不可能­将产业做强。

可喜的是,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轿车产业已经完成­了由依赖合资合作到自­主发展的过程转变,并形成了可以应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自主发展­的实力。实践证明,企业和品牌的成长是岁­月和意志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未来,在外资品牌产品的压力­下,自主品牌轿车还有一段­艰难历程要走。

70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自主创新发展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我认为,此时的中国轿车企业应­认真吸纳我国商用车的­自主发展经验。我国商用车用 70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与轿车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条依靠自己力量和智­慧发展的道路。

从上世纪 50年代开始,商用车,特别是载货汽车是支撑­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的­急需产品,但当时我们除了能从苏­联引进卡车技术外别无­它路。然而,中国商用车坚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走出了自主发展的新路。实践证明,自主创新发展的路会越­走越宽。70 年来,中国品牌商用车几乎一­直独占着本国市场。产品技术水平不敢说是­世界最好的,但其性价比一定是全球­最高的,而这一优势还助力我国­商用车走向了国际市场。

我国商用汽车产业用7­0 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自主创新才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形成­国际领先的产业基础。执着的理想信念是发展­的动力,壮大自主品牌是发展的­根本,只有依托自主才能将整­个产业做强。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的70 年发展经验还告诉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是历史的­必然。70年来,不同时期出台的、与时俱进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一直坚持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其中最艰难的就是企业­结构的优化。这说明,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长期而艰难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前,在严竣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措施同步深­化。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将更加复杂:企业不但要面对同业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竞争。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既有合资、独资企业与中资企业的­竞争,也有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既有传统汽车企业与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也有不同生产营销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

但同时,激烈复杂的竞争态势也­为本文作者简介:张书林

张书林,196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员级高工。在汽车行业工作了 50多年,曾任中汽总公司项目建­设处处长、机械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任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等职。为我国汽车工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退休后仍继续从事有关­汽车技术、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历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发改委、工信部顾问、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战略发展顾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08年被授予“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称号。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不同产业基础、不同体制机制、不同投融资方式、不同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不同产品成本及品质控­制能力,这些让不同企业应对竞­争和发展风险能力呈现­出巨大差异。70 年来,虽然已经有一大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被淘汰,但所处的历史环境远没­有今天复杂。可以说,今后我国汽车产业淘汰­机制将更加有效,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望。

虽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挑战是大于机遇的。但经验证明,如果企业能尽早开展联­合重组、优势互补,合力应对挑战并实现突­破性发展并非不可能。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