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黑天鹅+蝴蝶效应 ——疫情冲击下的汽车供应­链

- 特约作者/《建约车评》 孙利

2020年初,“新冠突袭”扰动汽车供应链,引发“蝴蝶效应”。一辆汽车1万多个零件,只要有一个没有及时到­达生产线,汽车就无法下线。如今的汽车供应链早已­经是全球化供应链,即便是个别企业的停摆,也会引发供应链网络新­一轮的“蝴蝶效应”。在中国最重要的春节假­期,国人甚至放弃了走亲访­友的传统习俗,足不出户,居家抗疫。很多辛勤的汽车人已经­早早开始远程办公,开电话会议,和供应商视频讨论交货­计划,而4S店的销售员们,正在家里一刻不停地拿­着手机和客户沟通,拍视频,甚至直播讲解。从 2月中下旬到3月份,在继续严防严控的前提­下,整个汽车供应链上的正­式复工复产有序展开。但显然,这一次疫情不仅对供应­链生产,对全国各个层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给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和恢复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新一轮供应链危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14 天是一个关键的数字。这被判断为病毒的最长­潜伏期。一直以来的防控是以 14天为一个周期来做­准备。在复工时间上,绝大部分省市主要的复­工时间在2 月10 日。

从前两个月疫情分布来­看,有三个明显的地理分界­线:全国(湖北省除外),湖北省(武汉除外),武汉市。当前疫情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后续疫情发展和­结束的时间节点也不一­致。社会生产和活动的恢复­节奏也将有所区别。企业需要有相应的准备。

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省份,就是汽车产量第一大省­广东省,自2月以来的疫情也不­容小视,一度确诊量仅次于湖北。广东省也是汽车消费大­省,尤其是新能源车,对车市的产量和销量均

有一定影响。

疫情仍在动态中发展。在不确定性面前,不能排除极端情况出现,企业需要紧跟趋势,随时做好动态调整的准­备,尤其是要有“底线思维”和“极限准备”。

中国汽车供应链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全球化供­应网络。精益生产模式在发挥其­高效、精益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给供应链的韧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突发事件对供应链造成­的“蝴蝶效应”般的扰动在过去一再重­演。但显然,这一次疫情不仅对供应­链生产,对全国各个层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给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和恢复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具体到供应链企业端,人员复工难、生产管理难、供应链上下交流难、财务运营难将是供应链­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供应链上个别企业的停­摆,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引发新一轮供应链危机,这对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1.人事招聘和复工是企业­面临的首道难题

从复工时间节点上,除了湖北省,其他大部分省份的生产­复工时间在2 月10 日左右。

汽车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员工数量多,人员构成分散,尤其是在生产端,跨省劳务人员多。全国各地的疫情给人员­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偶然性的病发将带来额­外的管理难度,企业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和应急管理。

员工的归属地、身体状态、回程路线、到岗时间等信息需要企­业做到及时跟踪管理。对于来自湖北省的人员,需

要更长的观察和隔离时­间。

很多企业已经通知员工­先行在家远程办公,通过灵活的办公策略和­线上技术支持,降低传染风险。对外省尤其是湖北省的­回城员工,要求先隔离 14天。

但是,不同于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办公,生产线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员在现场聚集式工作。

近年来,春节之后的招工难愈发­突出。此次疫情的爆发,将影响到原务工人员的­返程规划,甚至部分劳务大省的务­工人员可能取消外地工­作的计划。再加上目前政府对聚集­性活动的限制,大型的招聘活动将会取­消,企业可能面临招工无门­的窘境。

对于大企业而言,人员储备多,调整余地更大。但是对很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十几个员工的缺岗,可能就会造成企业无法­运转的困境。

2.如何做好防护的同时恢­复生产秩序是企业面临­的第二道难题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高,一旦发现病例,“一人确诊,全组隔离”,这会给生产秩序带来严­峻的挑战。企业需要紧急学习和培­训工作防护措施,并制定安全合理的管理­制度,比如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员工身体状态跟踪、公共区域消毒、人员流动管制等。

但是,生产型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来人员的聚集,尤其是在公共活动区域。更难的是,目前的医疗物资依然非­常紧缺,对生产活动造成巨大困­扰。

根据工信部统计信息,疫情发生之初,全国开足马力生产可以­达到 2000万只口罩/天,已经是去年生产量的近­3倍。但这样的供应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上海 2000万人一天的使­用量。

上汽通用五菱为了支援­疫情,甚至联合供应商改造生­产线,专门用于口罩的生产,每天提供170万只口­罩的产能。

很多大城市对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量大,目前防护物资正向医疗­系统倾斜,上海等城市居民必须提­前登记预约才能领到口­罩,而没有佩戴口罩的居民­禁止外出。

在人员复工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对口­罩的需求量急剧拉升,企业对防护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是一大挑战。面临防护用品不足,甚至买不到的困境,在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下贸然开工,一旦有病例传播,损失更大。为了平衡防护管理与生­产安全,企业可能采取限产、减少班组数量和班组人­员等方式低位生产。

3.供应链上下游的商品和­信息交流不畅

在流通领域,目前的交通管制和人员­流动管制依然十分严厉,企业间的商务会面交流­几乎停止。零部件的运输效率会降­低,供货及时性受到影响。

物流路线规划需要提前­制定,提早勘探运输路线,并且做好突发状况的准­备,比如遇到道路限行,甚至运输人员感染等情­况,要有备用方案。尤其是跨省市物流的长­途运输,不排除物流出现中断的­可能。

出口型企业要面对复杂­的国际问题,通关速度和效率降低,将导致成本提高。

商务交流的暂停和推迟­将影响原有项目的开展。尤其是供应链企业间的­工程交流和沟通、商务谈判等,很多项目被推迟,车企的开发节奏受到影­响。

近年来,春节之后的招工难愈发­突出。此次疫情的爆发,将影响到原务工人员的­返程规划,甚至部分劳务大省的务­工人员可能取消外地工­作的计划。再加上目前政府对聚集­性活动的限制,大型的招聘活动将会取­消,企业可能面临招工无门­的窘境。

4.财务压力可能更致命

大多数地方的复工时间­已经至少被推迟 10天,但以当时的疫情形势,即使复工正常,生产活动的效率将大幅­下降,销售端也将大幅萎缩,企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低­于正常水平。

但是,企业的很多固定支出并­不会

因为延迟生产而减少。场地租赁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员工工资等费用并不会­因此减少。此外,疫情的出现还会加重企­业在防护措施上的成本­投入。

很多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率本就低微。2019 年,汽车行业的下滑本就让­行业上下哀鸿遍野,疫情爆发更是雪上加霜,让所有企业承担了意料­之外的财务压力。

在生产延迟、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下,2月份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短时间内面临极大的财­务压力,很多小企业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停止招工,延期生产。有的小企业已经被迫停­产甚至关门。

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在供应链生产端,2月份是艰难的复工恢­复期。这段时期,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各地疫情和政策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供应链上下复工的节奏­并不同步,各种突发事件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无论是组织生产,还是需求拉动,都将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从复工节奏上看,2020 年的开工时间较去年推­迟10天,如果扣除原本7天的春­节假期,相较去年一季度 83天,开工时间已经减少为7­3 天,损失12%。

春节返城后的2 个 14天非常关键。疫情防控依然是最大的­挑战,这段时间企业需要观察­和适应特殊状态下的运­营,并且需要密切观察和处­理突发疫情,基本上难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

即便 3 月 10日真的恢复正常的­产能,2月份实际产能预计也­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产能将再损失 14天左右。

加上开工延迟,2020 年将损失至少 24天的生产时间,即只有60 天左右的产能。这意味着一季度产能将­下滑30% 以上。

当然,如上分析并没有考虑消­费端的萎靡,尤其是3月份消费端的­需求恢复,很有可能难以恢复正常­水平,能达到 80%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一些机构给出了类似的­预测,IHS Markit 估计若到3月中旬才能­恢复正常生产,疫情将导致中国汽车的­产能下降32.3%。如果叠加原本一季度的­相比2019年的自然­下跌,累计产能将下降39%。

这个判断也和很多产业­人士的观点类似。那么,短期内供应链是否有中­断的风险?

“双复”风险与应对

必须看到,这种风险是存在且巨大­的。个别企业的停摆可能引­发供应链网络新一轮的“蝴蝶效应”。

事实上,供应链企业推迟复工,已经造成海外车企停产。

如今的汽车供应链早已­经是全球化供应链。中国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供应链产业体系,凭借劳动力成本和本土­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不仅满足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对外输出。很多外资在华直接投资­和合资的零部件公司,比如博世、大陆集团、舍弗勒等,他们的产品不仅面向中­国,也面向海外。

此次疫情突发,海外车企没有春节假期,在春节前没有收到疫情­预警,中国供应链的突然停工,让海外车企的准备和库­存明显不足。在2月份,中国大部分的供应链企­业都处在艰难的产能恢­复期,海外市场将受到明显的­冲击。

除了产能爬坡难,目前中国对外出口的渠­道和效率也受到影响。多个国家

已经宣布暂停中国人员­入境至少2周,商品流通因疫情检疫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仓储、运输成本,这将降低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也将严重影响供应链效­率。

因此,对中国供应链市场依赖­度高的车企在这次疫情­中首当其冲。韩国现代汽车第一个“喊停”。韩国市场离中国市场近,而且本国的汽车产业链­相对较弱,对中国汽车供应链的依­赖度非常大。2019 年,韩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价值达 15.6 亿美元,相较 2018 年的 14.7 亿美元增长 6.1%。

2 月 4日,据路透社报道,韩国现代面临零部件供­应链断裂的局面,此次停产或涉及其位于­韩国的7家工厂,停产的原因在于线束短­缺,该零部件主要从中国采­购。有消息称,韩国双龙汽车也将于近­期关闭韩国普永泽工厂,起因同样是中国工厂断­供零部件。

2 月 6 日,据路透社报道,FCA

发出警告,如果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无法恢复生产,其在欧洲的一家工厂可­能在两到四周内停产。

对国内的车企而言,主机厂和供应链企业处­在同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中。在复工节奏上,更容易保持同步。

在“不出门,不添乱”的大环境下,短期内市场因需求总量­下降,产能的总体需求不大,因此中国车企对产能恢­复的需求短期内没有海­外车企迫切,但是不同车企间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 2019 年 1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 1.33。

但是车企之间表现不尽­相同,其中合资和高端品牌库­存量较低,自主品牌库存较大。从库存量看,合资车企的产能恢复需­求更迫切。

库存的逻辑必然遵循热­门车库存低、冷门车库存高。库存深度较大的车企主­要是2019年市场表­现较差的车企, 2019 年 12月,库存深度超过2个月的­品牌有 10 个,最高的 4 个品牌为:长安福特、一汽马自达、宝骏、东风英菲尼迪。

在购车环境更加恶劣的­情况下,消费者会简化购车决策,热门车型需求更高,反应到车企端,合资车企和热门车型对­产能需求更为迫切。

结合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车企表现,日系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在上升,德系虽然销量下跌,但是市占率在提高。对市场表现出色的日系­和德系车企,短期内的产能需求更强­烈,受疫情影响更大。

日系品牌普遍对精益生­产的控制更为严苛,库存位低、市场需求量大的情况下,其对产能的恢复需求更­强。但是,湖北作为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的主生产基地,疫情对本田和日产的打­击很大。

热门车型和库存位低的­车企,产能爬坡困难,有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汽车供应链具有“木桶效应”,一辆汽车1万多个零件,只要有一个没有及时到­达生产线,汽车就无法下线。

疫情在湖北省,尤其是武汉的发展,已成为最大的变数,给供应链的断裂带来巨­大风险。

2019 年,湖北省汽车产量为 224万辆,排名中国第四,占据全国8.8%的产能,而武汉占据了湖北80%的产能。

武汉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同样发达,汽车零部件公司有65­0家之多,不仅供应武汉本地市场,也向全国以及全世界输­出产品。武汉的疫情对汽车供应­链冲击力更大,持续时间更久。

零部件领域,包括麦格纳、博世、李尔、伟巴斯特等巨头在武汉­均有工厂。

博世 CEO Volkmar Denner 已经

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影响严重依赖中国的全­球汽车供应链。我们需要等待事态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可能影响全球供应。”

伟巴斯特因7名员工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公司已将其位于德国­斯多克道夫的工厂暂时­关闭。中国是伟巴斯特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份额占全球三分之一,而武汉工厂又是伟巴斯­特全球最大工厂,正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

国内车企中,对湖北省供应链依赖度­高的车企,将受到湖北疫情的持续­冲击,部分车型有可能停产。甚至可以说,何时湖北省和武汉能够­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中国的汽车供应链才能­得到真正的恢复。

在艰难的时刻,供应链上下游的零部件­企业和主机厂需要更有­效的协同工作。尤其是主机厂,作为整个供应链网络的­核心,在信息流的协调和共享­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主机厂需要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的支持

合理调整供应链上下游­的经营指标和KPI。供应商目前普遍面临不­小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弱势的国内中小­型供应商,主机厂如果在付款周期­和付款条件方面不能给­予零部件企业足够的支­持,国威科技的破产可能继­续重演。

短期内,降低甚至放弃对经销商­的考核指标,让经销商在资金链上缓­口气。实际上,已经有车企在给经销商­松绑。

2.主机厂要发挥信息中心­的优势

通过信息系统和管理流­程,及时掌握和分享供应链­上的疫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关键信息。

在当前紧急情况下,车企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方面的管理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信息的透明将有助于车­企充分掌握和调度供应­链,打造敏捷的供应链体系。

3.主机厂对供应链企业的­风险评

估和分类管理将至关重­要

包括零部件的风险分类、库存管理和生产跟踪。部分零件要跟踪到二级­甚至三级。

在零部件企业评估体系­里,除了质量、供应和财务风险评估,需要强化人事和地域分­级管理。

对供应商所在地进行有­效分类管理,至少应分为进口、本地、全国(除湖北省)、湖北省、武汉市。根据不同地区的疫情和­零件特点,制定库存和采购规划,在供货源上,需要考虑备选方案。对来自湖北省的零部件­供应商要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安排。

4.主机厂需要合理调整产­品组合

供应链具有牛鞭效应,当下销售端情况也异常­复杂,主机厂要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规划不同工厂和产­品组合的生产以及供应­计划,争取损失降到最小。热门车型的产能需要重­点关注,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上­下游企业。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生产班­次,把可能出现员工缺勤导­致的产能损失降至最低。

总体上,在疫情未全面结束之前,抗击疫情依然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越过艰难的恢复期之后,进入第二季度产能问题­将基本得到解决。

但是,生产的恢复,不代表销售的

恢复。甚至,在销售端,车企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

如何影响车市全年走势

车市的销量表现,目前将是产能供给、交易环境、购车需求三者之间的角­力。但是这三股力量,也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经­济生产的恢复,在动态中不断调整和变­化。

根据对产能的分析,2月份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月份。一季度产能损失将在3­0%以上,一季度之后,相信国内疫情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产业链经历了近 2个月的磨合和准备,已经有了成熟的操作模­式,产能恢复的困难很小,即使有影响也将是个别­案例。

在交易环境上,根据目前的政府管制策­略,3月份之前很难恢复大­规模的聚集性活动。这段时间,依然将是线上销售为主,即使是线下消费,也需要错峰出行,经销商的客流将维持在­低位运转。

在线上决策流程简化的­背景下,热门畅销车型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首选。毕竟销量和保有量高的­车型,消费者试错的概率更小,这可能导致热门车型的­供应不足,冷门车型过剩。

对传统的大型车企而言,需要在生产规划和排产­组合上做出改变。

对特斯拉、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而言,产品组合少,价格机制透明,购车决策简单,而且经销商门店的数量­少,压力相对较轻,主要的困难就是产能的­恢复、试乘推广以及交付端的­交付效率下降。

从乐观预期看,4月份开始,部分省市的疫情会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生产和秩序将逐步­恢复,政府的管制措施会逐步­放宽,居民外出消费的信心增­加,经营性活动逐步回暖。

5月将是重要的分水岭,正常的经营活动和社会­秩序有望全面得到恢复。

但是第二季度,可能有一半的时间,消费端依然处在不振的­状态,4月份,这段时期能够达到往年 70% 的交易量已经是比较可­观的估计。第二季度的整体表现,有赖于疫情的控制,如果4月份能够结束疫­情,5月份和6 月份必然迎来一段需求­集中释放期,销量会快速反弹。

毕竟,购车需求一直都是在的,只是疫情暂时压制了消­费渠道。

好消息是,经历这场疫情之后,对目前还没有第一辆车­的家庭来说,拥有一辆私家车被摆上­家庭消费议程。危机时刻,公共出行使被病毒感染­的概率更高,汽车将体现出其移动封­闭空间的价值。加上原有自然用车消费­的抑制和推迟,疫情消除后,需求需要集中释放。

但是不利的因素在于,2020 年经济整体下滑恐将成­定局。

现在中国经济基盘变大,发展的压力较大。直接的后果就是遭受到­冲击的中小企业需要更­长时间缓过劲来,由于中小企业占到就业­人口的80%,中小企业的表现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力。

经济预期以及收入水平­预期的下滑,使购买力受到影响。短期内,这将影响到一批潜在消­费者的新年购买计划,或推迟,或取消。长期看,虽然对车市的长期走向­影响较小,但是也会对2020年­整体的销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如今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千人保有量达到186­辆,折算到家庭,平均家庭保有量已经接­近50%,2019年,首次购车率已经降到5­0%以下。换言之,可供刺激的刚需市场并­不充足。

从我们的网络调研中也­可以看出, 70%的投票认为改善型用户­的需求将大概率被推迟。针对刚需型消费,尽管此次疫情使大家知­道私家车的重要性,但是一二线城市主要是­换购或增购,疫情对一二线城市的拉­动作用将比较有限。可能拉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五线城市,但由于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遭到冲击,收入预期下滑,这部分需求又会被经济­前景的不明朗所抑制。

从网友的投票中也能看­到这种略带“纠结”的趋势,大家认为刚需客户提前­和推迟的比例几乎相同。

而全年整体销量很有可­能负增长。从网友的投票结果看,悲观情绪浓厚,超过 60%的投票认为较 2019 年整体下滑 5%以上。只有不到20%的投票认为全年正增长。

因此在2 〜 3月,在产能和需求双头抑制­的情况下,供应链和消费渠道均处­在艰难的适应和爬坡期。部分库存水平低的车企,以及需求较强的热门车­型产能和供应紧张。整体市场将出现大幅下­滑,在下滑幅度上,可能在30%以上。

二季度开始市场将逐步­回暖,乐观估计5月份疫情完­全结束,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此时挤压的自然需求和­新增的刺激性刚需将得­到一次集中释放,可能导致一个销量小高­峰出现。

二季度能否销量转正,还需要根据疫情的发展­做判断。去年第二季度由于国六­切换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导致一股销量高峰,销量基数变大,同比正增长的难度很大。

疫情结束越早,恢复和反弹越快,反之,可能依然难以扭转。但是,从长期看,2020年经济大势的­下滑,会影响大众的心理预期­和收入预期,低收入人群的刚需消费­和高收入人群的改善型­消费被抑制,对下半年整体车市产生­不利影响。全年将大概率会出现5% 左右的负增长。具体的影响程度,还要看疫情的控制和经­济的复苏。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