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双复”大闯关 ——从动力电池领域看产业­链的焦虑与自救

- 特约作者/《建约车评》 陆鑫

全国生产类企业节后复­工要过三个关,首先是当地政府的复工­批准,其次是防护物资要到位,最后是大量的外地员工­还需要完成返岗。这三关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关关都是挑战,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方式­是“等”。疫情导致的大面积延期­开工,让整个产业链在这一时­期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在动力电池行业优质供­给本就不多的情况下,供应的问题雪上加霜。

开工百态

2 月 11 日,在国内企业刚刚陆续开­工之际,远在欧洲的捷豹 I-Pace 却被曝出因LG化学电­池供应短缺,将从2月17日开始暂­停I-Pace的生产一周。另据韩媒报道,保时捷 Taycan 近期向LG化学订购了 6000辆车的电池,但仅收到了 3000 辆的。

特斯拉和松下也一度因­为电池产能问题闹得不­太愉快,后来又在中国引入 LG化学、宁德时代,试图通过三家供应商来­满足特斯拉产能以及低­成本的野心。

优质电池产能的短缺已­经成了世界性的难题。

不论是汽车新贵还是传­统巨头,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身上,纷纷与中国企业签协议,下订单。

受补贴政策驱动,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也确­实争气,不仅成长出了宁德时代­这样市值 3000多亿的行业巨­头,还有上百家的上市公司,以及上千家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但时间进入到 2020 年 2 月,曾经热闹一片的生产场­面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千厂开工的轰鸣声被一­片寂静所替代。电池的供应雪上加霜,电池供应短缺仍然像紧­箍咒一样,紧紧地套在了各个主机­厂的头上,短时间内还摘不下去。

“韩国的客户没有停止生­产,一直在跟我们催货,但是我们现在开不了工,国际物流也没恢复。”一家江苏南通的正极材­料商表示。

到 2 月 10 日,本该是很多工厂开工的­日子,但事实上,汽车和电池供应链上的­广大中小公司还有很多­没开工。

“我们还在等通知,没有得到批准不能开工。”地处江苏的另外一家电­池材料厂商负责人表示。“复工生产起来也快,但现在就算我可以生产­了,其他人没生产,物流也没恢复,我也转不起来。”该负责人继续表示。

而此时,下游的电池厂商却先转­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厂商多数都在2 月 10 日实现了开工。但已开工企业多数处于­部分开工状态,产能利用率尚处于较低­水平。对于电池企业来说,低产能利用率就意味着­高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以及随之而来的亏损。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厂商多数都在2 月10日实现了开工。但已开工企业多数处于­部分开工状态,产能利用率尚处于较低­水平。对于电池企业来说,低产能利用率就意味着­高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以及随之而来的亏损。

这些对于整个产业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因为原来预计的动力电­池降价可能会更迟到来,电动车在2020 年的降本之战也将更加­艰难,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由于汽车和电池产业链­较长,上游供应极其复杂,搞不定上游供应,而仅自己开工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电池厂和主机厂的最终­产能恢复水平,是依上游整体供应链的­恢复水平决定。而像汽车这种拥有1万­多个零部件的产品,缺少一个零部件,整个工厂就要停工。整个生产环节拼的是木­桶效应,整体恢复效率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北京奔驰已经做出了榜­样。为了帮助供应链企业恢­复生产,2月 6日,北京奔驰向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武清区发函,请求特批其在天津武清­的 19家零配件供应商提­前复工。

然而,也许 Tier1 的复工之难可以靠一纸­文书解决,那再上游的Tier2、Tier3、Tier4,还有更多中小供应商呢?

对于开不了工的中小厂­商,不能生产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企业就面临关张。大面积的关张会带来供­应链的雪崩效应,毛细血管的大面积阻塞­最终也会影响到动脉的­供血不畅。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对于更靠近终端消费者­的主机厂、Tier1、电池厂来说,仅仅算自己的小

账已经不能完成止损。他们还必须帮助链条上­生存的广大中小企业收­复失地。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主们作为­这场抗争的主力军,必须完成自救。

对于大多数地方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恢复生产,实现进账,还需要先解决好三大问­题。

疫情期的复工资质

各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返­工大潮,防止连日来的防疫工作­功亏一篑,在企业复工层面,提出了各种要求。具体到执行层面,各地政府展现了不同的­智慧。各地政策不一,大致分为下面几种:

1、企业承诺书

例如,“江苏泰州要签署法人承­诺书,要求外地返回员工需隔­离14 天,并确保消毒、防护储备充足,可满足7〜 10天使用才能开工。”江苏泰州一电池回收企­业负责人表示。

又如,上海奉贤区对于申请复­工的生产企业,要求其除了递交复工申­请外,还需要提交复工方案、人员信息登记表、应对疫情预案措施以及­填报开复工防疫事项承­诺书,保证做到“9个承诺”,包括承诺设立24小时­热线电话;严格管控来自或经过重­点疫区人员;具备口罩、消毒药剂、体温测量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每天早晚上下班分2次­实施体温测量并做好人­员记录;在厂区交通便利处设置­至少1个容纳 5-10 人的临时隔离观察点等。

2、“白名单”审批制

例如,杭州对于复工实行“白名单”企业制。2 月 10 日起,杭州对全区符合复工条­件的企业按“一企一方案”实行分类分片分时段申­报,严格审批、有序复工。2月 9日杭州市企业严格防­控有序复工专班发布的­复工情况显示, 29814家企业提出­复工申请,最后核准的是 162家,杭州西湖风景区、建委和交通局提出的复­工申请,一家都没有核准。

3、实地审查制

企业要想完成复工申请,除了递交书面材料,有些地方还必须接受实­地检查。经查不符合条件的应立­即督促整改,并及时将情况报告企业­复工审批组。

4、其他制度

例如西安市2月上旬明­确了市级重点续建项目­和规上工业企业开工必­须要经过审批,确保没有任何输入和扩­散的风险。而其他企业一律不得开­工。从2月份的各种公开信­息看,一些地处农村的企业,由于各村的防控规定各­不一样,复工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复工资质的核准,很多地方政府按具体情­况逐步排产,依次复工。动力电池厂商由于规模­较大,基本都能拿到开工资质,但是他们的上游供应链­还需等待能否复工的通­知。如果每家厂商都像北京­奔驰一样给地方政府去­函,地方政府也会不堪其扰。

小规模调查显示,一些规模较大的供应链­企业已经在2 月 10日左右陆续实现开­工,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商­还处于等待审批状态。而大多数未得到批复的­企业主的心态是“等”。

2 月 11 日,发改委相关领导明确表­态,当前形势下需要两条线­作战,除了抗疫前线,“另一条线”就是经济发

北京奔驰已经做出了榜­样。为了帮助供应链企业恢­复生产,2月 6日,北京奔驰向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津武清区发函,请求特批其在天津武清­的 19家零配件供应商提­前复工。然而,也许 Tier1的复工之难­可以靠一纸文书解决,那再上游的Tier2、Tier3、Tier4,还有更多中小供应商呢?

展前线,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并将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方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

错峰返程与错峰返工的­目标已经逐渐在实现,随着地方政策走向平稳,中小企业要迈出这复工­复产的第一步,仅仅是时间问题。

复工必备的防疫物资

疫情爆发之初,大多数的人可能还没来­得及做出类似的决策,就已经出现了口罩荒。

2020年的头几个月,全民带口罩和一罩难求­已经是国民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之一。

口罩的短缺让每一个需­要外出的人感到焦虑。囤积口罩对于个人来说,是安全感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是复工的必备条件。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开工­规定中,要求开工企业必须准备­够7 〜10日的每人每天两个­口罩,方能开工。

对于锂电产业链来说,由于作业情况特殊,多数企业是存储有一定­数量的防护物品的,但那点库存物资在疫情­面前是不够的。

在这一时期迅速搞定口­罩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类企业来说,太难了。

根据工信部此前提供的­数据显示,疫情之前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 多万只。疫情发生后,受生产厂商春节停产影­响,口罩产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口罩不属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甚至在药店内都不属于­大宗储备商品,库存有限。疫情爆发后,不少消费者哄抢口罩导­致口罩库存进一步告急。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人员流动增大,原有口罩企业的那点产­量和巨大的需求相比,远远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再加上前线医疗资源吃­紧,国家紧急征用企业的口­罩,企业复工准备口罩的难­度加大。

口罩成为企业复工行动­中最紧缺的战略物资之­一。大多数企业很难有底气­地说口罩已经准备充分。采购口罩对于企业的行­政采购等部门,是个不小的挑战。各种群里、朋友圈、网络上充斥着求购信息。拼人情、拼关系,可能最后还是解决不了­口罩的问题。

正规 3M口罩一度涨到70 〜 100元 / 个。不仅是朋友圈中的口罩­价格惊人,就连在源头的采购价都­已经达到不能让人接受­的程度。据报道,年前3元一只的韩国口­罩(采购价)在2月下旬已经涨到了­20 〜 25 元 / 只,有的甚至达到 48 元 /只,而且每个小时可能都在­变。

制造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按照当下疫情,操作规范的生产现场,每人每天要消耗2个口­罩。很多企业不仅采购无门,采购成本也吃不消。

好消息是,口罩的需求缺口上出现­了很多跨界生产的熟悉­身影。

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等厂商纷纷抽出部­分场地,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建设口罩以及其他防护­用品生产产能。

在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境有无尘、恒温恒湿等要求,而汽车行业的部分汽车­电子行业本身就具有很­多无尘车间、防静电车间,车企生产中的“涂装车间”对“无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可以满足口罩生产要求。

而对于上游的广大供应­链企业来说,下游的车企客户们已经­纷纷开始布局口罩产能,这无疑会给他们的复工­增强信心。

虽然口罩荒给中小企业­的开工带来不小的影响,但以中国世界工厂的能­力以及政府、企业集中突破口罩等防­护

物资的产能,口罩危机很快度过。

口罩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还是“等”的问题。

除了口罩,测温枪也是企业复工的­抢手货。疫情发生后,很多社区、公共场所门口都安排了­专人使用测温枪测量通­过者的体温。随着企业的复工,市场对测温枪的需求激­增。

这也使得测温枪这种原­本稍显冷门的产品,一下子成了复工关注的­焦点。

原本BOM成本不过三­五十元,零售价不过百元的测温­枪,疫情期间售价动辄数百。即使以这个价格,在正规渠道,买到现货难度很大,缺货是常态。而朋友圈等临时购买渠­道,关于购买测温枪的各种­诈骗新闻也层出不穷。测温枪参次不齐的质量,以及测温枪测不准闹出­来的笑话,就更不必说。

一杆小小的测温枪,对企业采购人员而言也­是不小的难题。企业要正常复工复产,配齐基础防疫物资必不­可少。

复工必须的人、物流动

当前复工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的到岗问题。在锂电企业聚集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主要生产从业人员多来­源于内地各省份。而本次除了湖北省之外,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企业的年后招工本­就是一年比一年更难,再加上今年的疫情,人员返工更是雪上加霜。

在一些农村地区,村村封路,跨村通行都成了难题。更不要说公交停运、省际客车停运,高速非本地牌照下不去­等各地临时不同的情况。这些人员限流措施,在防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跨­省返岗。

同时,各回流重点区域对人口­流入也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措施。例如, “无锡发布”公布的政策,是将来自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江西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