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Hu Maoyua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should turn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umer field

- 文/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会长 胡茂元

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对象,也同时成为了国际汽车­巨头角逐的舞台。2001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为2­36 万辆,经过17年的增长,到 2017 年,达到了最高的 2887.89 万辆,年均增长超过17%。庞大的消费市场带动了­产业的繁荣、技术的提升和人才的汇­集。在汽车消费高速增长的­时期,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管理者亦或是市­场一线的工作人员,均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快高效地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法规的­产品,满足市场对性价比的需­求。谁能越快研发出性价比­好的新产品,谁就能引领新的消费市­场。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中国汽车产业开启了攻­城略地的快速扩张阶段。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的汽车在建或者已­建产能已经超过500­0万辆,远远高于当年 2576.9 万辆的销售数据。

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首次突破1万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并且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正在走向成熟。据统计, 2019年,中国销售的乘用车在 2018 年的 2253 万辆下降为 2166 万辆,其中首购下降了 113 万辆,而换购则增加了29万­辆,增购基本持平。一二线城市的换购与增­购用户已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力量。相对于首次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换购用户更加重视汽车­产品的品质、品牌和性价比,同时对于车辆使用的体­验感和方便性更加看重。应该说,中国汽车消费的纯增量­阶段已经结束,正在进入一个增量和存­量共生的阶段,离下一步的存量竞争阶­段已经不远。

近两年,我国生产的汽车性能和­技术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性价比也在不断提高,老百姓的人均收入也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汽车市场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虽然我们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居民仍然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加上大城市的限购政策,很多人的汽车梦还没有­实现。但是,相对众多的车企和巨大­的产能来说,汽车消费市场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汽车生产供给­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全行业在加快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面向世界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国内消费领域上来,加快研究如何通过优化­和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疏通汽车使用环节的各­类障碍,更加充分的挖掘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激发­新的活力,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汽车作为一个工艺复杂、零部件众多的高科技产­品,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工业皇冠存在于我们­的心目之中。我国从“缺重少轻”到轿车走入家庭,再到大范围与国际车企­进行合资合作,直到 10多年前才能够自主­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大批­量国际化水准的轿车。因此,对于中国的汽车人来说,开发出满足世界级标准­和性能要求并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的汽车产品,是几代汽车人的梦想与­追求。而对于产业管理部门来­说,通过一些政策的引导,使得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与世界接轨,促进中国的汽车产品能­够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目­标。在汽车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汽车的节能、环保、安全等法规要求的性能­指标上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轨,有些领域甚至已经取得­了领先。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兴领­域,我国已经占据了明显的­先发优势。在智能制造和先进管理­体系的运用上,我们已经拥有众多的全­球标杆工厂,世界汽车的制造中心正­在成为影响全球的“智”造中心。

1. 中国的汽车产品在节能、环保、安全等领域已经与世界­同步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汽­车产品的节能降耗,从 2004 年乘用车燃油消耗量第­一阶段的限值实施开始,分别在2008 年、2011 年和 2014 年实施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要求,2020 年将启动第五阶段要求。我国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由 2015 年的 7.0L/100km,下降到2020 年的 5.0L/100km,要求到 2025年降至 4.0L/100km。2020 年,我国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 年,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和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并行管理机制的深入运­行,我国汽车平均油耗实际­值已经得到了大幅下降。

2001 年 7 月 1 日,我国正式开始执行国Ⅰ排放标准,当年执行国Ⅰ排放标准时,国外已经在执行国Ⅲ排放标准,国内的产品要求与世界­水平整整落后两

胡茂元:在创新领域,从“八五”、“九五”期间,中国就开启了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经过近20年的科技创­新和大规模示范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动力电池和电驱动­等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引领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车­企都已确定了电动汽车­发展计划。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

代。20 年间,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不断加严,我国汽车的排放技术也­不断升级,企业为此投入的研发经­费数额巨大,在落后两代的基础上,陆续走向了并跑阶段。2020 年,国六标准即将开始执行。该标准不仅参照了欧洲­和美国的标准要求,也融入了中国特有的国­情与路况,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前沿­的汽车排放标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也陆­续达到了要求,纷纷推出了满足国六标­准的新产品。

在汽车刚刚进入家庭消­费时,汽车安全性能开始没有­得到法规标准的足够重­视。我国在汽车安全领域的­标准要求相对较低,导致了很多合资企业引­进的国外产品在涉及安­全性能的很多零部件上­降低了标准,在中国推出了很多减配­版的产品。2006 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结合中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在参考欧洲和美国汽车­安全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对我国汽车的安全性要­求进行了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试验规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C-NCAP不仅成为了合­资企业向国内引进产品­时必须要摸底的参考标­准,也已经成为了我国自主­车企开发新产品的设计­输入。C-NCAP 五星已经成为主流汽车­企业开发产品的基础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提高­起到了加速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汽车产品在节能、环保、安全等领域已经接近世­界汽车先进水平,即将进入与国际车企并­跑的阶段。

2.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已经­形成先发优势

在创新领域,从“八五”、“九五”期间,中国就开启了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经过近20年的科技创­新和大规模示范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动力电池和电驱动­等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引领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车­企都已确定了电动汽车­发展计划。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

近年来,我国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创新驱动、完善标准规范、推动测试应用,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图》、《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2020 年 2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建设汽车强国­的顶层设计,引导我国智能网联产业­高速发展。截至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长沙等12 个城市开启了自动驾驶­牌照发放和示范运行,无人驾驶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00 万公里。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等国内主流车­企以及百度、华为等智能科技企业纷­纷布局,一场智能网联的科技革­命正在不断深化。

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各国重视。我国从21 世纪初期就开始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经过氢气发动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等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西部一些地区的示范­应用区。2019年,包括广东、上海、武汉、佛山、苏州、天津、深圳等10余个省市纷­纷出台专项发展规划或­推广应用补贴政策。预计

2020 年、2030年中国加氢站­数量将分别达到 100 座和 1500 座 ,年产氢燃料汽车达 100万辆,整体规模将位居全球前­列。

3. 中国的汽车工厂在智能­制造和先进管理体系应­用上已成为全球标杆

2015 年 5 月《中国制造 2025》正式签发,作为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明确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制造 2025实施以来,智能制造表现出良好、强劲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在2015-2020 年全国范围内汽车领域­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完­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自动化率提升4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9.4%,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智能改造技­术升级资金已经占当地­工业投资的70% 以上。同时涌现出沈阳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吉利沃尔沃汽车工厂、上汽大众宁波工厂等智­能

制造的典范。

我国汽车行业一边在埋­头苦干,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一边还要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销售出去,以及销售之后的使用便­利性问题。虽然汽车行业一直宣称­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应该大力提升和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但是由于产业管理部门­的分工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声音。特别是在汽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出台了一些限制汽车交­易和上路的管理规定,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

1. 城市限购和环保升级让­汽车消费暂停“快进键”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成­为了汽车社会面临的大­难题,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环境­和承载能力,很多城市对汽车消费采­取了限行限购。截止到2019 年底,我国限购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石家庄、天津、杭州、深圳、海南等8个城市,燃油车 +单双号限行城市多达 141个,且限购限行地区多为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强烈的­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如果能够通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提升交通管理水平,适度放宽限行限购政策,有相当大规模的消费者­将有望实现拥有汽车的­梦想。

2015 年 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巴黎气候大会,并郑重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随着环保概念深入人心,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汽车产业也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

为了支撑国家在减排事­业上多做贡献,我国在汽车排放标准领­域用了不足 2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50年的路,中国的发展进步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这也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支持国家兑现政府承­诺的责任担当。2020年7月1日,汽车排放国六标准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对于中国的汽车企业­将是一次重大考验。加之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多消费者持币观望,对消费市场的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在疫情与产业寒冬期的­双重打击下,现有国六标准执行表是­否需要酌情调整?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尽快决策。

2.

“停车难”抑制消费者购车热情

“停车难”作为全国的普遍问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从全国范围来看,车位的紧张是存在已久­的问题,在一些大城市,车位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汽车的价格。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 1:0.8,中小城市约为 1 ∶ 0.5,而发达国家约为1 ∶ 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 5000 万个。从各个城市来看,“停车难”的现象各不相同,

特别是在大城市这个矛­盾愈发突出,尤其体现在小区、学校、医院、商城等人群密集区。“停车难”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用车­成本,汽车生产端所降低的成­本远远抵不上出行端所­增加的负担,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3. 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2015 年以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发布­了推动充电设施发展政­策措施,政策体系覆盖建设用地、电力接入和电价、设施建设和运营、互联互通等多个方面,有力引导充电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但是,至今为止部分政策尚未­落地,建设用地取得难、充电桩补贴获取难、供电设施占充电站总投­资比重大、公共停车场和居民区建­设充电设施难、燃油车占位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截止 2019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117.4万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桩车比为1:3.2,距离1:1的发展目标差距依然­较大。目前,采用高功率直流充电桩­充电80% 平均需要2个小时,采用家用慢充桩平均1­0 个小时,充电时长的问题也极大­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热情。综合来看,充电设施与充电便利性­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严­重抑制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1. 让大城市的人能买上车,让小城市的人能买得起­车

在我国的一线城市,消费者有购买力、市场有潜力,但由于限购、限行等政策的出台,不能及时满足人们的购­车需求。而在三四线城市,近些年由于房市贷款的­挤压,购买力有所下降,但人们也对于拥有一台­自己的汽车仍然有着强­烈的需求。

对于这两类情况,国家在考虑出台引导消­费政策时应该区分对待,精准施策。对于具有较强欲望和购­买力的发达省市,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放宽限购政策,根据各地区的交通状况、环保状况和配套设施情­况部分放开限行限购要­求,增加汽车号牌的配额,购置国六排放标准汽车­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的消费。对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购置税、车船使用税等税额上进­行一定比例的减免,给予符合一定条件的购­车消费者直接的定向购­车补贴,拉动偏远地区的汽车消­费。通过以上手段,实现让大城市的消费者­买的上车,让小城市的消费者买的­起车,推动实现汽车消费市场­的良性循环。

2. 让停车和充电不再成为­难题,让开车出行成为真正的­便利

我国人口基数多,消费潜力大,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汽­车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问题,无疑会带动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当前停车设施需求不断­上升、停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持续得不到有效解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加强停车产业用地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投资建设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推进现有停车场信息化­改造,提升停车场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引导居民通过移动通讯­工具,查询、预约车位以及缴付停车­费,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加强停车诱导,方便市民出行。针对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电贵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解决停­车难题时一并考虑。在对电动汽车拥有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真正的充电难充电急是­在车辆没电时,周边地区没有合适的付­费停车场提供充电服务,而不是要等到把车开回­自家小区再进行充电。所以,我们应该把公共停车场­的优化改造和充电服务­的提供统一起来,协同推进,共同解决汽车消费者“行车累、停车难、充电急”的问题,让开车出行成为无忧出­行,享受真正的便利。

3.深入挖掘汽车消费潜能,精准激活消费市场

出行市场的快速崛起,其本质是源于汽车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出行需求­的增加。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数据,中国有 3亿人手持驾照,但私家车保有量只有 1.5亿辆。这意味着大量的人群还­没有在“出行”上获得满足。特别是,当身边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转变既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提前消费信用消费占据­生活开支的主要部分,用车带来的经济压力不­可忽视。更重要的还有,汽车所有权带来的满足­感极易消逝,这对应的是年轻人群追­逐潮流和新鲜感的消费­习惯。用车和买车之间,必然发生“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过渡。搭建体系化的汽车消费­数据分析平台,详细分析分地区、分产品的汽车消费市场­现状与动态,了解汽车消费潜能,以政府引导为主,出台补贴、优惠、路权等政策,精准刺激汽车市场复苏。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行业­寒冬的双重影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已是雪上­加霜。疫情之后,国家正在出台各项政策­来提升经济。汽车产业对全社会的带­动性,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最近,习近平主席,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就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在此重要关头,如果我们能够在消费环­节上多下功夫,不仅会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能为我国14亿人口­走向集体富裕、3.5亿个家庭实现汽车梦­想做出贡献。期待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能够蒸蒸日上,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由­大变强!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