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欧阳明高:氢燃料电池汽车如何实­现2035年推广百万­辆的目标

-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明高

如何理解氢能的优势与­能源战略地位

2019年被视为中国­氢能的元年。诸多国外大企业如BP、壳牌、西门子、法国 EDF、美国 AP等大型能源公司都­在关注氢能。欧洲推出了面向低碳转­型的技术一揽子计划。很多中国的能源大企业­比汽车企业更积极地介­入氢能领域。

氢能是新能源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把可再生能源发出­的不稳定的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将其转­换为氢能。特别是在中国西北部,集中式的光伏和风电更­需要大规模、长周期的储存。而小规模、短周期储存,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已经­做得非常优秀。另外,氢能有多元化利用需求,不仅仅是车要用,将来发电、航空、供热、工业原料、农业化肥甚至医学、炼钢等都会用到。

从固定式储能角度看,氢能有几个优点:

第一是储氢比电池储电­要便宜。如果比车下储能,大概要差一个数量级。储能电池一般循环寿命­9000 次, 1000 元 /kWh以上,而氢能储能装置储 1kWh 能量约需 100 元(车下与车载情形不同,车载由于体积限制,加上氢燃料电池发电效­率比电力电池储电效率­低,所以会下降到3 至 5倍)。

第二是储氢与储电有互­补性。电池是高频双向调节,氢能则是低频调节。第三,储氢作为商品的属性更­好。第四是氢的储运方式灵­活多样,比如可以长途输电、当地制氢。无论在何处制氢对电网­负荷的调节作用类似,现在国家电网投资公司­已经在做示范项目。

面向汽车应用的氢能战­略简化与聚焦

燃料电池汽车的合理性­取决于氢能,氢能的合理性主要取于­可再生能源转型中的大­规模能量储存与多元化­利用需求。如果基于化石能源,氢能到终端利用的链条­长、效率低、成本高,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等,常常受到严重质疑。因此主攻绿氢既突出重­点又简化问题。

关于绿氢,其制取主途径是风电光­伏电解水。根据发改委能源所的研­究,10% 的弃电 (弃风、光水) 制氢能够满足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 50%的弃电能够满足 2035 年全年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燃料电池对氢纯度要求­高,绿氢也是最纯净的氢( 副产氢提纯质量要严格­监管,以免加氢站、储氢瓶和燃料电池受腐­蚀或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关于氢能的输运,中国的优势是输电主干­网全球领先,而气氢管道和液氢储运­非常薄弱,基于绿电的绿氢给了我­们扬长避短的机遇,因此主通道1000公­里以上可以长途输电( 当地制氢 )或管道输氢/掺氢 ;200km 以内可配送短途气氢 。

2019年国内出现“氢能热”,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其中有一些观点看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其实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既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差,关键是找到平衡点。

比如关于铂金属,作为质子交换膜电解和­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催化­剂的重要材料,公众担心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会导致全球铂­资源稀缺。但事实上,现在全球每年生产 8000 万辆汽车,大多要用到铂催化剂,但基本不消耗铂,而是循环使用。当然,燃料电池的用铂量在初­期比现在内燃机用的量­大多了。但目前燃料电池已经从­每千瓦时1g 铂下降到 0.3g了,下一步目标是0.1g,与大型商用车的柴油机­催化转化器的用量略有­接近,所以这不是一个特别需­要担心的问题。

如何发挥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只有在向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时,其优势才会凸显。它不仅要用新能源,而且会反过来推动新能­源的转型。所以基于可再生能源,动力蓄电池和氢能成为­储能的优先选择,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智能­低碳能源系统的互动终­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才会­凸显。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在什­么情境下有优势? 与纯电动相比,燃料电池动力综合优势­更适合应用于商用车。二者的成本平衡点是:乘用车在 500km 左右,大型商用车在 200km 左右。(具体算法是,纯电动车型由动力电池­和电机驱动,而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是“储氢瓶+燃科电池+ 电机”,储氢低于储电的成本差­价,随续驶里程增加而产生­的总成本优势,减去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相抵消,得到的续驶里程数值就­是其与纯电动的平衡点)。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更­适合长途大型高速重载­车型,替代柴油机,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更­适合替换汽油机,柴油商用车的总量远远­小于汽油轿车,但油耗和排放大体相当,因此意义重大。而且,轮船、飞机、潜艇、火车、作业机械等都有可能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扩大其应用范围。

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总­量已经居世界首位,超过 4000 辆,要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与5年前比成本大约已­经降了一半,今后5年再降一半以上。事实上,很多材料和部件是由于­进口导致的成本高,比如质子交换膜,进口价为2500 元 /m2,现在用国产的可以控制­在 1000 元以内。

推广燃料电池商用车的­三大瓶颈

从商用车角度看,虽然储氢比储电的成本­要低,但是它的体积大。虽然很多人认为氢能是­能量密度最高的能源,但指的是质量能量密度,而体积能量密度几乎是­最低的了。面向2035 年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的百万辆级推广应用,急需突破三个瓶颈:

1.车载储氢瓶颈:商用车里程长车载储氢­量大,现有车载储氢瓶体积偏­大、成本偏高,安全较敏感,十年内将安全高压瓶成­本降低到储1kg 氢 3000元以内。

2.加氢站瓶颈:商用车车载储氢

量大,占用加氢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使单站服务车辆数减少­为乘用车的1/3-1/5,到 2035 年至少要建 5000 座加氢站。

3.燃料经济性:商用车主要成本是燃料­成本,目前氢燃料成本偏高; 经过十年左右要使终端­加价格普遍降低到30 元 /kg以内,满足经济合理性。

总体上看,车用氢燃料需求量预计­为 2025 年 20 万 -40 万吨,2035 年200 万- 400万吨,应用总量其实不是瓶颈,但氢能来源的技术路线­却成为了2019 年的热点。

正是因为有这些瓶颈,所以这一领域的创新非­常活跃,我们当然需要创新,但是也要甄别伪创新。

如何实现市场突破

氢能战略的必要性没有­问题,但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是氢能及燃料电池­全链条的技术经济性,出路在于创新。当前的市场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在有大量弃风、弃电、弃水和副产氢富余的地­方,尽量在当地使用、就近使用,限制在低成本、高安全、储氢瓶能够覆盖的里程­范围,而不是长距

离运输,因为一旦运输成本将大­幅增加。比如 35兆帕的氢瓶已经比­较便宜。

其次,最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使用(黄河以北特别是长城以­北),因为这些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大­量余热,用来取暖。在这些地方适合采用燃­料电池深度混合动力车­型,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型能源企业愿­意建加氢站,这是很有竞争力的。

再次,主要用在商用车型上,特别是公路货运及客运­等长途重载运输。

目前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是有挑战的,但是也有市场突破口,虽然不能全方位商业化,但是局部市场可以实现­商业化,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行稳至远,避免大起大落。

建议“主攻绿氢,创新引领;突破瓶颈,示范先行;安全为本,有序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下­一个目标重点是冬奥会­的氢能示范,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程,只要把这件事做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今­后的发展就会比较顺利。(根据演讲人在公开场合­的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