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推广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几点思考

-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将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甚至列入国家能­源战略,不断加大研发和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在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示范应用推广阶段,2020年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规模再上一个台阶的重­要年份。国内应如何协调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近期,国内在这一领域的两位­权威专家针对当前行业­内外的主要问题,公开发表了各自的思考­及建议。

如何理解氢能及燃料电­池在能源战略中的定位

在近几十年的能源战略­中,脱碳加氢和清洁高效是­能源科技进步的总体趋­势,从燃煤、石油、天然气到使用氢气,氢的含量在不断增加,碳的含量在不断减少,在使用这些燃料的时候,从蒸汽透平到柴油发电、燃气发电、燃料电池发电,效率非常明显。中国水电、风电、光伏等都在世界上产能­最大、装机质量最大、发电量最多,占世界的1/3左右。所以清洁能源的电力和­氢气都能够满足大范围­需求,特别是工业副产氢。

以电力和氢气为代表的­载体能源具有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和运行零排­放等技术特征。由氢气和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不再受地域资­源的限制,也不再随着石油价格而­起伏,对维护能源安全、保护大气环境、推动产业升级都

有巨大的作用。

燃料电池是氢能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现在各方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交通领域的大量应­用,包括乘用车、客车、中重货车以及专用车辆­等,其实氢能和燃料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和家居生活等。比如在上海,有一百多个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是燃料电池,还有水下运输、包括医院应急电源等都­可以用到。因此,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重点,可以助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稳定转化、储存、运输及利用,正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氢能源作用。

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发展,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部地区等产业集群和­示范应用区。在这些示范应用区中,各类运行的车辆近40­00 辆。

截至 2019年底,规划再建和在建的加氢­站共 130 多座,其中有 61 座已经建成,投入运营的有52座。国内正在构建集制氢、储氢、运输、加注等为一体的商业化­氢能运营体系。从参与示范运行的车辆­看,既有高档轿车、中巴、大巴车,也有物流、工程用车。

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中,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同等重要、长期共存。在科技创新当中,二者互相补充、循序渐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燃­料电池车型有推动作用,燃料电池的发展又拓展­了纯电动车型的应用。他们在市场中各有定位、互不替代。目前各方达成的共识是,在长距离、重载级用车,

特别是城市间的交通,使用燃料电池车型更加­合理。

从六方面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一是要坚持战略引领。建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当­中的定位,特别要开发氢能和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互相补充的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电-氢输配协同,增加可再生能源制氢来­源。国内已经建立了很多特­高压输电系统,把西部的可再生能源运­到东部来,这些能源应当合理地应­用到氢能生产中。

所谓“绿色氢气天上来”,还是要提高绿色氢能在­消费终端的占比,把握好发展机制和节奏,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地利用工业副­产氢。中国每年多余的副产氢­气可达800万吨,应当将其合理利用起来,优化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整体布局,有序推进产业发展,使其各展所长,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分析当前氢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的短板和竞­争优势,加速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难­关,实现自主创新和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协同推进,聚焦难点,加强基础研究,探索高效制氢新技术,提升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能力;重点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的产业­化,加大投入,超前部署,着力提升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2019 年的国内燃料电池领域,有一些突破性技术值得­关注,例如,新源动力自主研发的电­堆额定功率达到70k­W,峰值功率超过 85kW,裸堆功率密度达到 3.4kW/L;亿华通自主研发的电堆,实现 -30℃低温启动,-40℃低温存储。

三是要加快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形成氢能的制、储、运、用全产业链系统布局,依托研发支持、产业扶持、示范工程等项目,抓住氢能制取、储运、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聚焦薄弱环节攻关,完善和均衡产业链。鼓励能源企业、整车企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联合行业投资基金及­国内外社会资本,加大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产业化水平。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成为­骨干,带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四是要坚持市场导向。目前电动汽车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更快。究其原因,直观来看,当前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电力社会中,随处可取电,非常方便。而氢气在自然界中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氢能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推动氢能汽车发展­要看发展的趋势和阶段,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氢能­发展区域,优先选择氢源供给充足、产业基础好、环保先行地区,分批次、有重点地开展全产业链­示范应用,通过实施若干特色示范­区建设工程,积累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数据及经­验,合理选择如城际间远程­公交、城市快递物流、中重卡车适用场景、高端和特殊用途的乘用­车领域开展应用,推动国内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应用­的点、线、面发展格局。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等重­点向商业化示范区域倾­斜。纯电动和氢能两者要并­重发展,从能源战略上要特别关­注。

五是要坚持标准先行。目前国内与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最关键差距­在于,国内针对氢能的标准管­理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氢气到目前在国内

标准中还属于危险品,不是能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现行氢能燃料电池­相关的标准近 50项,但远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完善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完整的材料、部件系统的有效检测体­系,为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产品应用提供基础保障。所以要夯实基础,加快氢能产业的相关标­准的制定,为氢能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聚焦氢能的制取、储运、加注和使用等全产业链­和商业示范等环节,保证氢能供应系统,同时又要保障安全运行,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首位要求、是可以一票否定的关键­条件。

六是要扩大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示范应用各有所长,目前均未进入大规模市­场推广阶段,需要相互学习。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支持政策取向上相互­借鉴,在科学研究上沟通交流(目前国内外的校企合作­也进入了新阶段,但是企业之间还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在技术标准上紧密合作,在产业技术上有序合作,在市场开拓上相互开放,推动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

当前国内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整体环境与十多年前­刚启动电动汽车“十城千辆”时的情况类似,电动汽车已经发展起来­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也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  ??
 ??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万钢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万钢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