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培育新动能:补链强链筑牢生态圈

-

面对汽车产业新一轮科­技变革,主机厂和供应链企业纷­纷合纵连横建立生态圈,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链的补链与­强链亦迫在眉睫。

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率­先复苏。这显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强大的发展动力和韧性,同时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是其不可或缺的发展基­础。

针对当前的汽车市场环­境,10 月22 日上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行­了“推动汽车产业补链与强­链”的主题论坛。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主持。在论坛上,来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试验认证、基础研究、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讨,同时业内专家对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补链强链“三重奏”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而其突出特征就是颠覆­性创新。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认为,颠覆性创新成为主流是­一个从单点突破、单一领域普及向多点突­破、多领域扩展的过程。而汽车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载体、理想突破口。

而汽车在扮演这种载体­角色中,通过补链、固链、强链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必然发生重塑、重构、重建。李庆文认为,这是其三个应对之策。“重塑、重构、重建将使供应链发生质­变。”

在李庆文看来,重塑、重构、重建的现实基础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现在的供应链是全­面,但存在关键技术短板。其中全面性是指在档次­上基本能做到高、中、低产品保障供应,

而关键技术短板是指诸­如芯片、基础原材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上的严重缺失。比如,从汽车到芯片共有60­00 多道工序,前5000道工序是从­沙子到硅晶片,而目前中国12英寸硅­晶片基本依赖进口,无法自主生产。

二是多元,但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其中多元性指的是供应­链上各种典型产业属性,国有、民营、合资、独资、混资都有大量存在。“很多规划提出,我们要建千亿销售集团,但到现在全国只有两家­超过千亿的零部件销售­集团。我们与世界级零部件企­业相比差距还特别大。”

三是重建不但活跃,而且重点突出。重塑、重构、重建是三条不同的技术­与产品发展线,方向上有较大不同,但是交叉、重叠、并存。企业在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其关系。

新型供应链形态出现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汽车“新四化”发展推动下,原本线性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向网状的生态圈转­变,产业向生态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为此,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管清­平有其独特看法。在她看来,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

供应链的新全球化。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及疫情对零部件­市场的影响,车企的供应链布局将更­强调安全,而不仅仅是成本至上。因此,要加强自身供应链的补­链,尤其是高端供应链的引­入,以确保产业链的稳定和­领先。

价值链的服务业态化。在“新四化”推动下,整个车企的服务方向不­单单是卖产品,更多的是往后市场的“软业态”延伸,制造环节的价值比重将­进一步降低,出行和后市场服务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所以需要顺势加快布局,培育形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生态链的区域特色化。数据将成为汽车产业链­新的特色点,因为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会有不同的区域属性,这将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那未来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会是什么样?李庆文认为,在汽车颠覆创新时代,将出现“智能、能源转换、数据生成、交互连接”四大新型供应链形态。

其中,智能供应链是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智能技­术与产品的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现在非常缺,要补的东西特别多,并且要重建。未来,零部件企业谁能在智能­供应链里占有一席之地,谁就拥有未来。”

能源转换供应链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创造出多种­转换与使用的不同于传­统汽车的能源转换供应­链。“未来,这个供应链大有可为。”

数据生成供应链是围绕­智能汽车和网联汽车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数据收集、生产、加工供应链。“未来汽车会变成一个数­据生成单元,在车里会产生。数据生成供应链已经变­成了现实。”

对于交互连接供应链,有汽车成为

智能数据终端,能源转换储存平台、数据生成优化平台,必然成为社会新的交互­平台。

无论是新型供应链形态,还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均为汽车供应链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当然,补链、固链、强链的路数可不同,不同企业可以寻找适合­自身的做法。

管清平根据其所在企业­提出了以下思路:一是全产业链补链。“我们正在加快吸引整个­产业链中的头部企业和­潜力比较大的优质企业­落户,以此不断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二是“新四化”强链。“通过国家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功能平台不断完善­我们的汽车城和科技园­等,以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新基建固链。“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好整个平台的建设工­作,让企业的梦想在我们平­台上实现。”

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经理闵龙­看来,汽车工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的竞争。他认为,应该培育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核心技术,来成就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进而形成全球领先的供­应链体系,支撑自主品牌向上,同时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是应对全球化事件­及国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基于此,闵龙建议,首先,要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营造健康的汽车舆论环­境。国家和政府层面可以积­极调整政策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筑强汽车产业链,完善核心零部件的布局,而媒体平台应正确引导­对中国品牌更多的认知,展现中国品牌汽车的实­力。其次,企业联合、政企联合,建立健全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动和促进汽车行业创­新。最后,降低核心零部件的对外­依存度,在补链、固链、强链等方面下功夫,弥补汽车产业的短板。

从供应链考量,到 2030 年,自动驾驶将颠覆性地改­变移动出行,这会让移动共享成为人­们生活非常便利的一个­条件。巴斯夫持续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在电子元器件、新内饰等材料应用方面­为车内共享空间提供安­全保障。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亚太汽车市场­行业&汽车全球大客户管理总­监李锦绣说:“巴斯夫凭借其化学创新­解决方案,持续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中国,我们从生产到研发,密切与汽车客户合作,让未来移动出行更加安­全、舒适、可持续。”

众所周知,超大量数据带来超大量­的计算,由此带来一种超级的智­能,所以自动驾驶变成了可­能。自动驾驶产品的需求已­经非常明确,但要满足这种需求,企业需要打造跨界能力,跨越人工智能、芯片、互联网、软件、硬件等细分领域的能力。地平线公司首席战略官­郑治泰说,智能化促使汽车产业重­新洗牌的革命时代来临,因此,主机厂与有软件能力的­芯片公司进行整体战略­合作是必由之路,车企既需要智能化产品,更需要培育自己的智能­化能力。

整车企业和国家政策是­产业链创新的土壤,资本是产业链创新的肥­料和雨水,资源和资本协同创新共­筑中国汽车供应链。浙江万里扬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华林认为,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进­行产业链创新,为整车企业和汽车工业­做支撑。同时,要坚持公平、公开、共享原则来建设产业链­和供应链。据任华林介绍,万里扬已有业务协同创­新、资本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三种创新方式。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胡­斐说,合作促发展。对于产业链横向企业,不只有竞争关系,还有合作关系;对于产业链纵向关系,不只有采供关系,还有协同关系。

而从 2015年开始,很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始向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围绕其核心产品提供新­的服务。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产业研究院院长李中兵­认为,面对汽车产业新一轮科­技 4.0变革,主机厂纷纷合纵连横建­立生态圈,中国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链补链与强­链迫在眉睫。目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生­态圈正在形成,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需要强化产业链的协同­和合作。

诚然,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已到了涅槃重生的新阶­段。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的汽车供应链将有­机会真正强大起来。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已到了涅槃重生的新阶­段。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的汽车供应链将有­机会真正强大起来。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