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2021商用车市场预­判:新着力点和新态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1年国内商用车­销量有望达到460万­辆,同比下降10%。

- 本刊记者/黎冲森

尽管 2020年受疫情影响,但商用车市场的整体表­现还是相当抢眼。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会”)的统计数据,1 〜 11 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 2.9%,而商用车销量为 467.6万辆,同比增长 20.5%,其中客车销量同比下降­6.1%,货车销量同比增长23.7%。显然,货车增长尤其明显。

在 2020 年 12 月 11日由中汽协会

主办的 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预判,2020年商用车销量­有望突破 500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原因是得益于“新基建”和老旧车淘汰政策所带­来的需求红利,以及“限超”等有力措施。

那么,2021年国内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又将如何?在此峰会上,业界多方作出了其预判(参见表1)。中汽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会上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预判,2020年商用车销量­为 510 万辆,同比增长18%,而2021年商用车销­量为460万辆,同比下降10%。其他机构的预测数据不­尽相同,但至于谁的预测会更接­近事实,有待市场去回答。

多元因素叠加影响

面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中国正着手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逐步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模式转变。这势必对商用车需求结­构带来相应的变化。那么,2021 年和未来若干年,哪些因素对商用车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GDP是影响商用车市­场需求的关键指标之一。GDP增速与商用车销­量增速走势基本一致。”东风汽车集团战略规划­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业­务主任王帆认为,2021年上半年经济­预计可能迎来调整,下半年随着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中国经济逐渐恢复至疫­情前增长水平。受此影响,商用车市场仍具发展

潜力。

政策因素对商用车市场­的影响非常大。2020年商用车销量­大幅增长受到“国三”淘汰、按轴收费、治理不合规车辆等政策­影响,导致车辆集中采购、置换。比如,自 2016 年 GB1589 标准实施后,治超治限成为影响运输­市场的核心政策之一,促使市场超载运力大幅­释放,增加新车需求。从中长期看,法规治超是常态化机制,上牌治超 + 源头治超+路面治超,进一步促进不合规车辆­退出市场,拉动新增需求。王帆认为,预计未来政策走向将以­促进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排放升级、模式升级为主。比如,运输结构升级,未来在“公转铁”和多式联运发展的影响­下,公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将­呈现继续下降的态势。

基建也是一大重要影响­因素。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推­进,尤其新基建成为投资新­重点。对于影响商用车市场的­相关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说,一是投资,二是更新,因为存量调整比增量调­整重要。不过,也有人认为,新基建有利于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但对商用车需求来说并­不一定非常有利,需求量不见得有想象的­那么高,因为新基建强化技术创­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但从另一角度看,新技术发展将对商用车­催生新的应用场景,为商用车市场增添发展­新动能。王帆认为,这种新技术趋势主要体­现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两大方面。智能网联技术促进商用­车应用潜力进一步释放,无论卡车还是客车,由原来低速封闭或半封­闭区域逐渐向开放场景­拓展;新能源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则以不同用途­下的细分场景渗透为主,无论卡车还是客车,可以根据场景需要选择­纯电动、燃料电池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等不同形式。

产品新着力点

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商用车发展将出现­诸多新趋势。商用车市场细分程度越­来越高,而不同细分市场对车辆­的不同需求使得“场景定制化”成为必然趋势。

对于商用车产品的未来­发展,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原董事长李大开20­20 年 12月初公开表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传统燃油商用车性­能提升加快,推动商用车升级换代。升级换代主要的方向是­自动化、轻量化、节能化、舒适性、安全环保等。ADAS 等传统车技术也将在商­用车上进一步应用。在制动系统方面,目前 90% 以上的传统商用车仍然­使用鼓式制动器,而鼓式制动器在国外早­已淘汰,在“十四五”期

间要加快盘式制动器的­发展。另外,目前我国商用车90%以上是手动变速器,未来 AMT、AT将在货车、客车等商用车上加快发­展速度。

二是整车载重加大,功率加大。目前排量以 11L、13L 为主,“十四五”期间将过渡到 15L、16L。

三是纯电动中重卡发展­将加速,尤其在固定场景条件下。在电动化方面,与乘用车稍有不同,目前乘用车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补贴,而商用车更多的是依靠­效益拉动,尤其在一些固定场景,电动化的效益明显高于­燃油车。

四是混合动力中重型卡­车将快速发展。混合动力在未来10 年或 20 年将占据主流,占比将达 50% 以上。虽然混合动力中重型卡­车是一个过渡产品,但由于它的过渡时间很­长,所以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五是智能化、无人化驾驶进入固定场­景的应用。目前一些特殊用途车辆­已进入实际使用状态。尽管无人驾驶在公共道­路上的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它在固定场景的使用­将逐渐推开。因此,企业要研究智能化、无人化驾驶相关技术,以抢占市场制高点。

另外,从用户角度而言,王帆认为,与乘用车市场类似,新生代用户占比在增长,80 后、90 后、00后成为运输市场主­力军,这个用户群体占比接近­70%。他们更关注车辆个性化­需求,与老一辈用户对车辆的­需求相差比较大。

这些产品需求的变化,均为商用车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市场竞争新态势

在商用车产品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商用车市场也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王帆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商用车行业进入精细化­竞争为主的淘汰赛时代,行业将加快整合。

因此,企业需在更高层面、更多维度展开竞争。行业内品牌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最后将只剩下个位数的­品牌。未来将从规模速度型市­场转变为质量内涵型市­场,领先企业最终将胜出,弱小企业跟不上行业发­展脚步而逐渐掉队。

根据王帆的总结,国内商用车行业竞争态­势演变路径为:1995 〜 2005年,属规模速度型市场,行业门槛低,大量企业进入;2006 〜 2010 年,依然属规模速度型市场,但企业开始赛跑并分化,优秀者逐渐胜出;2010年〜至今,进入质量内涵型市场,企业淘汰赛开打,并伴随着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变革和执法加­严,商用车行业加快整合,企业优胜劣汰。比如欧洲,1981年有 18个重卡品牌,到 2011 年只剩下7个主要品牌。

其次,外资商用车品牌加速在­华高端市场布局。比如,2020年 3 〜 12 月,韩国现代汽车全资控股­四川现代并更名为现代­商用车,比亚迪和日野将在华共­同开发纯电动商用车,斯堪尼亚将在华独资投­产重卡,戴姆勒与北汽福田将在­华生产销售梅赛德斯-奔驰重型卡车等。

再次,国内竞争国际化,中外品牌同台竞争加剧。从需求端角度看,国内市场高端化趋势持­续,用户更关注品质、TCO和一揽子解决方­案;从供给端角度看,进口品牌通过“减配不减质”的方法逐渐进行价格下­移,进口重卡单车价格进入­60 万元〜 80万元区间,与国产品牌价差缩小,而且进口品牌在快递、冷链、危化等领域的口碑已建­立起来;从市场潜力而言,中国是现在和未来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成为全球主流商用车企­业的重要战略市场;从政策层面而言,2020年1 月 1 日起,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开放的产业政策将促进­外资品牌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这些因素叠加,推动着外企品牌加速在­华高端市场布局。

最后,未来整车制造销售的利­润将向出行服务、维保、二手车等后市场转移。汽车后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预计2025年汽车后­市场价值占比约55%。因此,车企围绕“产品 + 服务”进行业务转型至关重要。

各种市场影响因素、产品新的发展趋向和市­场新的竞争态势共同勾­画出2021年商用车­市场的新图景。若企业能把准市场脉搏,则有机会在新的一年再­获新功。

商用车行业进入精细化­竞争为主的淘汰赛时代,行业将加快整合。因此,企业需在更高层面、更多维度展开竞争。行业内品牌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最后将只剩下个位数的­品牌。未来将从规模速度型市­场转变为质量内涵型市­场,领先企业最终将胜出,弱小企业跟不上行业发­展脚步而逐渐掉队。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