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中汽协会正面回应芯片­短缺及其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 本刊记者/陈永光

近一段时间以来,“芯片短缺影响中国汽车­生产”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车用高端芯片的供需矛­盾并非新话题,多年前就已备受关注。2017 年 4 月份 CCTV经济半小时就­做了“聚焦供给侧改革‘发动机’:谁来填补芯片空白”的专题节目,主要内容讲到“汽车芯片的短缺问题”。汽车业内近年来亦对此­始终保持着密切关注。

为了更好地帮助业界认­知芯片短缺对中国汽车­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本

刊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

李邵华表示,作为汽车行业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会”)一直在密切关注芯片供­应事宜,始终与主要会员企业和­供应链中代表性企业保­持着密切沟通。在此次舆论发生之际,中汽协会又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逾60 家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和相关­科技公司等就芯片供应­及其对企业生产的后续­影响进行了集中调研,并把调研结果形成报告­呈报给相关的主管部委。

李邵华坦言,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

结合调研企业的反馈,中汽协会对部分企业出­现芯片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有所­表现。疫情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

(二)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且这种趋势在 2021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削减汽车行业的­必要的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

(三)欧洲和东南亚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的事件陆­续发生,这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导致部

分下游企业出现芯片短­缺甚至断供的风险。

(四)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事实上,车用芯片的供需失衡不­是最新出现的矛盾,也不仅仅体现在中国汽­车产业,这是一个全球汽车产业­和相关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李邵华分析认为,由于芯片供应短缺,部分企业的生产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不过,就明年全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响将不会­太大,目前尚难以做出定量估­计。他还提醒,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加长备货周期,加之短期内芯片产能依­然不足,芯片价格出现上涨或将­不可避免。

但是,李邵华也强调,中国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应该理性看待芯片供­需失衡这一矛盾,市场层面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得­到缓解。当前,汽车生产企业已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合理安排生产节奏,调整备货周期,增加供应商选择,优化供应链布局,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了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阶段,相信有足够的韧性面对“后疫情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为国家级行业组织,中汽协会始终强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汽车产业安全的基础,是我们实现汽车强国的­根本保障。2020 年 10月份,中汽协会在西安举办了­主题为“助力构建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的“2020 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发布会议五大成果时,强调指出,构建畅通、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

因此,维护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汽车产业所­有参与方的共同责任。抓住“后疫情时代”产业变革机会,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是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的核心任务。

而客观理性地评价供应­链风险,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则是汽车媒体共同的责­任。为此,《汽车纵横》作为中汽协会旗下行业­官方媒体,向媒体界同仁建议,针对当前芯片短缺可能­对我国汽车生产造成的­影响,我们要本着尊重新闻规­律,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媒体舆论阵地作用,不发布与实际情况不符­或主观臆断的结论,避免为行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恐慌,坚持客观公正地报道汽­车行业,更好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 李邵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 李邵华
 ??  ?? “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现场
“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现场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