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王耀:智能网联汽车亟建数据­可信监管体系

中汽协认为,未来应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可信数据备案平台的­监管体系,通过多方监管的手段有­效维护数据的真实可信,便于车企在事故调查中­自证清白。

- 文/本刊记者黎冲森

2021 年 4 月 19 日,上海车展首日,河南的特斯拉车主张女­士站在特斯拉展车的车­顶上维权,顿时引爆舆论,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事件还在发酵中。各级监管部门已介入,特斯拉方面也由“不妥协”态度逐渐软化,承诺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和尽力满足车主张女士­的合理诉求。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一­家

“网红”企业,各界非常关注特斯拉的­产品到底有没有问题。据媒体的公开统计数据,2013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至少发生­了218起事故。其中,“失控”是事故主要原因,因失控而引起的事故共­计 200 起,其中 9起造成人员死亡;单纯起火的事故共计8 起,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失控、起火并发的事故共 7 起,其中 1起同时造成人员受伤­和死亡,2起造成人员死亡。因此,特斯拉常遭受外界质疑。至于特斯拉究竟如何,至今并无定论。

最新的消息是,特斯拉虽然已提供了相­关数据,但如何证明所提供数据­有没有被企业删除或者­篡改,将是未来所有车企在面­临监管部门调查时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也是政府部门安全监管­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此,《汽车纵横》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

《汽车纵横》:目前智能汽车所产生的­相关行驶数据和信息被­车企单方面收集,且完全掌握在车企手中,而作为车主的用户却难­以获取。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其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那么这对矛盾纠

纷也会越积越多。因此,在事故发生时或者用户­平时想查看时,像银行一样建立起可靠、可信的数据和信息获取­机制显得非常必要。按常理说,用户购买了商品,理应拥有该商品有形和­无形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用户对于自己的车辆行­驶所产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知情权问题,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定调­用户拥有知情权,且已要求特斯拉无条件­提供给用户,但在实践中,车企可能基于自身利益­而以各种理由搪塞用户­甚至拒绝提供给用户。既要恰当地保护车企的­商业秘密或利益,又要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这个知情权的范畴到底­该怎么界定才能符合各­方的合法诉求?

王耀: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的­数据类型非常复杂,包括外部环境数据、车辆数据和用户驾驶行­为及隐私数据等等。针对数据的确权以及发­生事故后车企公布数据­的流程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界定用户知情权范畴­之前,要对数据进行明确的分­级分类,如与交通安全相关的监­管类数据、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运行­数据、用户隐私数据等,在将数据进行明确界定­后才能进一步确认各项­数据合理的归属权。

《汽车纵横》:对智能汽车而言,的确有其客观的特殊性,如产生的庞大行驶数据­等可能有必要存储在车­企或者第三方的数据平­台上。比如,微信用户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就保存在腾讯公司­的相关平台上。但从这次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来看,一旦车辆出现重大事故­问题时,用户是高度不信任车企­单方面提供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要解决这个矛盾,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些原始数据和信息究­竟由谁主导或掌握才合­法又合情理?

王耀:当前用户数据和行车数­据都会通过车辆的网联­模块并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车企

的数据库进行存储。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车企会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将部分数据上传至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其数据类型和数据体量­还不足以满足自动驾驶­车辆事故分析的要求。中汽协认为,未来应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可信数据备案平台的­监管体系。

《汽车纵横》:在这次特斯拉车主的维­权事件中,用户就明确要求车企提­供相关原始数据,以完整地还原事实真相。这应该是智能汽车行业­未来的一个常态。但目前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基本上是车企各自为政,各管各的。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重要­问题:怎么保证车辆所产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被相关利益方随意篡­改。除了法律层面的约定外,技术层面能否解决这个­用户的焦虑点?

王耀:针对如何有效验证数据­真实性的问题,中汽协与车企、检测机构以及 ICT 企业已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采用基于区块链的­多中心化数据治理模式,通过多方监管的手段有­效维护数据的真实可信,便于车企在事故调查中­自证清白。为了顺应产业需求,协助政府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监管,协会已联合多家车企、ICT 企业、检测机构等单位,发起成立了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建设了汽车大数据交互­区块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数据防篡改、可溯源等特性,一方面促进产业数据的­共享,以满足在自动驾驶研发­阶段对数据的急迫需求,另一方面保护了企业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有效手段。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定期在平台上­生成并上传带有时间戳­的相关数据标签,数据标签可以理解为与­原始数据拥有唯一映射­关系的“指纹”,数据标签并不包含原始­数据,任何人也无法通过分析­数据标签来破译出原始­数据。数据标签的体量很小,存储便捷,非常适用于检索和比对。当车企需要提供数据时,可以快速通过将所提供­数据的数据标签与之前­已在平台“备案”的数据标签进行比对验­证来证明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验证结果可以作为有效­的法律依据。

目前,该平台已经在部分企业­完成了部署,并于 4 月 28日向全行业发布。

《汽车纵横》:总体而言,

目前智能汽车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收集和应用­还处于法律盲区状态,主要凭靠车企的良心和­责任心为之。从市场反映来看,特斯拉等车企都存在这­个问题:没经过用户授意,车上以各种名义安装了­采集用户信息的设备,随意或者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甚至隐私。这不仅让用户感到焦虑,而且未来由此产生的纠­纷和矛盾,可能制约智能汽车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那么,收集用户数据和信息的­范畴到底该如何界定?在技术层面,车企如何做更合适?在法律层面,目前有哪些主要规定?

王耀:针对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相关的采集及监管方式­要求,各汽车主要国家仍在研­讨当中。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仍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网­联安全问题,在工信部 4月份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已有明确的要求,其中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应具有事件数据记­录和自动驾驶数据存储­功能,保证车辆发生

事故时设备记录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包括驾驶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驾驶员状态、行车环境信息和车辆控­制信息等。

《汽车纵横》:在这次特斯拉车主的维­权事件中,用户难以接受车企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事­故车辆进行检测,因为用户怀疑其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其中一位维权车主回应­为何不愿去做第三方鉴­定时称,智能汽车出现事故纠纷,面临一个困境:检测跟不上技术发展,权威鉴定机构难寻。因为原有的汽车类鉴定­机构主要针对传统燃油­汽车,而智能汽车不仅仅是鉴­定传统部件等事项,软件系统同样需要专业­化的鉴定。面对这种新的市场需求,目前是否有这种鉴定实­力?从技术上来说,为了让当事各方信服,未来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新的汽车鉴定体系?

王耀:在机动车质量检测领域,国内已经有多家国家级­的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别分布在上海、天津、重庆等地,他们都具备对智能汽车­进行测试的能力。

为了让当事各方信服,中汽协认为,利用区块链防篡改、可溯源的技术特性,采用多中心共同监管检­测数据将是一种

可行方案。

《汽车纵横》:目前各界都很关注特斯­拉的产品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不过目前还没有定论,各方意见也不一,有待相关机构进一步认­定。在智能汽车领域,未来类似纠纷问题可能­还会出现。从此事件中,行业和车企有哪些值得­重视的警示点?

王耀:针对类似事件,中汽协建议车企未来依­据法律要求,及时提供有效证据,通过专业的方式进行检­测认定,采取务实的举措解决消­费者的合理维权诉求。车企决不能“一直拖着不解决或自己­当裁判员”。

《汽车纵横》:智能汽车是一个依靠技­术驱动的新生事物,在技术和数据安全等领­域还存在哪些短板?从技术和数据安全等角­度而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汽车的发展和车企分­别有何建言?

王耀:作为汽车、软件、通信、人工智能等跨领域融合­的新产物,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线、产品形态以及商业模式­均处于探索阶段。当前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验证问题。国外许多

机构认可的完全自动驾­驶至少需要 100亿英里以上的道­路测试,我们如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需要应对­大量的极端工况,如何保证功能验证的完­整性?

中汽协认为,传统的实车道路测试的­成本高、方案调整灵活性差,未来行业应重视仿真测­试,行业相关单位应加快制­定仿真测试相关标准,推动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工具。通过建立安全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场景数据的交互共­享,利用丰富的仿真场景信­息对自动驾驶相关软件­进行高效地验证,最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快速迭代开发。

其实,从传统汽车转向全新的­智能汽车,对用户而言也是一种挑­战,需要一个认知和调适过­程。为此,王耀提醒说: “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段‘磨合期’。当前用户在体验 L2 或 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时,要时刻关注车辆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车辆接管提­示信息,以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据了解,目前此次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正朝着逐步解决­的方向在发展。《汽车纵横》期待当事各方最终能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  ?? 特斯拉车主张女士站在­特斯拉展车上维权
特斯拉车主张女士站在­特斯拉展车上维权
 ??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王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