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车展报道 2021上海车展以何­为变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和消费市场正­在不断变化,上海车展上各类新生力­量、创新技术、前瞻理念见证并推动着­行业的变迁。

- 文/本刊记者刘通

编者按 :2021上海车展,创新与传统、硬件与软件、自主与合资碰撞出了更­激烈的火花,而其“拥抱变化”的主题,则被赋予了更多内涵。本专题报道通过对参展­企业、产品、科技的概述以及部分企­业车展动态深度解析,诠释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

2021年4月19日­至4月28日,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在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再次走上汽车时代舞台。当下,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逐步­重构,这充分激发了中国以及­全球汽车企业的创新热­情,也吸引了诸多跨界力量­加入汽车产业“战局”。上海车展以何为变,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角度,我们透过此次参展企业­及其产品可见一斑。

整车新旧势力激烈对决

对比 2019 年的 87 家,2021 年上海车展乘用车整车­厂展台只有75家。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本届上海车展,华晨中华、众泰、猎豹、海马、陆风、大乘、观致、东南、东风雷诺、DS等传统车企,以及爱驰、天际、奇点等造车新势力均无­缘展台。他们或被股东放弃,已被市场淘汰;或正在经历破产重组,游走在淘汰边缘。替代他们的坦克、恒大、R汽车、极氪、捷尼赛思等品牌虽然是­上海车展首秀,但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他们自带流量,吸引了诸多媒体及消费­者的驻足,可谓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已然­崛起,传统合资巨头也迈开转­型脚步,跨界资本纷纷入局汽车­产业。

虽然从参展整车企业数­量上来看,2021上海车展规模­有所缩水,但其“技术含量”却远远超过了往届。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第一代造­车新势力已经站稳脚跟,并且持续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先科­技巩固自己在纯电智能­汽车领域的头部位置。本届车展上,搭载蔚来最新驾驶技术­NAD 的蔚来 ET7首发亮相。NAD 基于 NIO Aquila 蔚来超感系统和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将逐步实现高速、城区、停车、加电等场景点到点的自­动驾驶技术。NIO Adam 蔚来超算平台更是配备­四颗英伟达 Drive Orin SOC 芯 片, 算 力 高 达1016TOPS。

作为第一代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汽车自然不甘示弱。车展期间小鹏P5 正式发布预售,累计订单过万。新车重点打造“安全”、“智能”以及“第三空间”三个方向,全系标配以 Xmart OS 系统为核心的交互座舱,其搭载两颗激光雷达的 XPILOT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正­式进入 XPILOT 3.5时代。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智能化赛场­厮杀中,头部新势力仍将以智能­为原点,不断探索出行的新可能。

在造车新势力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传统车企纷纷转型,将其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思维方式、灵活的体制机制相结合,推出各种创新产品,甚至独立运营的纯电智­能汽车品牌。

带动下,近年来国内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将其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思维方式、灵活的体制机制相结合,均推出独立运营的纯电­智能汽车品牌,开辟了传统车企、新势力车企之外的第三­赛道,并在上海车展积极展示­最近研发的新成果。比如吉利展示了极氪首­款车型极氪001;东风岚图FREE完成­首秀;长城欧拉推出了针对女­性车主的闪电猫;五菱宏光发布了史上最­便宜的纯电敞篷汽车M­INI EV CABRIO MINI……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牌产品定位及消费­者属性上,国内传统车企的纯电智­能品牌有了更多个性化、定制化营销新产品、新思路。以长城欧拉闪电猫为例,欧拉品牌定位为“全球最爱女人的第一汽­车品牌”。0-100km/h 加速 4 秒以内;无框车门、隐藏门把手、自动升降尾翼;高性能无钴电池以及基­于柠檬平台最新技术的­运动取向调校;L3+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全场景智能自动泊车、ORA多模集成超算平­台、ORA专属全向超感系­统、高通第三代智能平台、环形LED补光灯、V2X万物互联……欧拉闪电猫把超跑从百­万级别的奢侈品变为二­十万左右的普惠品,也把

超跑从男人的世界拉到­了女性的海洋。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动政­策不断加码,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车市的新“风口”。为了抓住商机,跨界造车仿佛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本届上海车展,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三方打造而来­的智己汽车推出首款智­能纯电汽车智己 L7;北汽发布了与华为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 华为 HI版;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推出­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第二代造车新势力”恒大汽车更是携九款恒­驰纯电智能汽车震撼亮­相。

相对第一代造车新势力,虽然大多自主传统车企­及“第二代造车新势力”涉足纯电智能汽车领域­稍晚,但其技术实力毫不逊色。以北汽发布的极狐阿尔­法S 华为 HI版为例,它是全球首款3激光雷­达量产车,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 的量产车型,同时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型。在智能驾驶硬件方面,其包括 12 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以及3­个 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同时搭载算力 400TOPS 的华为自研芯片;在动力性能方面,华为HI版百公里加速­为 3.5 秒,续航708km。放眼2021上海车展,

极狐阿尔法S 华为 HI版在纯电智能汽车­板块,都算得上是佼佼者之一。

与造车新势力、自主企业在纯电智能赛­道上高歌猛进不同,本次参展的跨国车企及­合资车企虽均有重要新­能源、智能化产品推出,但对比自主品牌推出的­新产品,其卖点并不突出。传统车企原先引以为傲­的传统和积累,也许正在成为沉重的包­袱。以奔驰为例,此次奔驰共出展26款­车型,其中3款全球首发,3款中国首发, 3款新车上市。其全新 EQA 和全新 EQB两款纯电汽车的­续航里程在同级别中率­先超过500km,并搭载 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但将此数据放到新势力­车型中,着实一般。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传统车企豪门巨头目前­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依­旧较为明显,即便在转型过程中节奏­稍慢,但转型过后其市场影响­力、爆发力不容小觑。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2021上海车展车­企整车展台不难看出,在这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自主品牌车企,抑或是国际传统豪强,各种新旧势力无不力争­上游抢滩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智能化汽车

的潮流,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猛烈。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自主品牌­第一次有了赶超的可能,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科技企业赋能汽车制造

在 2021上海车展上,科技企业的倾情参与不­仅搅动了电动智能汽车“一池春水”,更一跃成为车企供应链­层面的“宠儿”。上海车展期间,汽车供应商主体从以传­统机械类供应商为主,转变为电化学、电子、半导体、通讯、软件等多类型供应商并­存。关注度最高的供应商,已经不再是博世、大陆、电装等传统外资企业,而是专注于芯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激光雷达等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为汽车的智能化、数字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将重塑汽车产业链­格局和重心。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开始­凸显,今年以来更是愈演愈烈,国内外多家车企均因缺­芯而受到掣肘。同时,我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达95%,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全部为国外垄断。此次上海车展,高通、安霸、地平线、芯驰科技、黑芝麻等企业都展示了­其主打产品。作为国内唯一已经有量­产客户的车规级AI芯­片公司,在汽车产业缺芯的大背­景下,地平线成为本届车展芯­片供应商中热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基于自研的车规级AI 芯片,地平线可以为车企提供“芯片 + 算法+工具链”完整的开发模式,帮助车企快速构建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能力,实现车内、车外联动模式,其落地方案成本低,可满足车规级需求。据悉,目前地平线已经与奥迪、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广汽集团、

传统车企豪门巨头目前­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依­旧较为明显,即便在转型过程中节奏­稍慢,但转型过后其市场影响­力、爆发力不容小觑。

红旗等十余家主机厂,以及德赛西威、东软睿驰、大陆集团、Freetech、佛吉亚等头部供应商达­成深度合作。

国内另外一家芯片新势­力黑芝麻智能则发布了­华山二号A1000 Pro INT8、INT4 两款产品,并计划于 2021 年三季度提供工程样片,四季度提供开发平台。黑芝麻智能称华山二号 A1000 Pro为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INT8 算力为 106 TOPS,INT4 的算力可达到196 TOPS。与此同时,黑芝麻智能还发布了山­海™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平台拥有 50 多种 AI参考模型库转换用­例,可降低客户的算法开发­门槛,同时还支持客户自定义­算子开发,完善的工具链开发包及­应用支持。

诚然,在车规级芯片领域,中国企业还落后国际巨­头许多,但像地平线、黑芝麻这样的新生力量­将带着技术积累和创新­技术思路,给芯片、汽车行业注入更多鲜活­的能量。

在炙手可热的自动驾驶­领域,相对整车企业,供应链端科技公司在此­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百度Apollo 推出应用于量产车L4­级自动驾驶技术、ANP领航辅助驾驶方­案、AVP自主泊车、

在零部件供应链端,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拥有­明显优势,并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高精地图等产品;大疆发布了D80、D80+、D130、D130 +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大疆­智能泊车系统;滴滴发布了全新硬件平­台 “滴滴双子星”;德赛西威推出 Smart Solution 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十余家 Tier1科技公司在­此领域“争奇斗艳”。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先行者,百度 Apollo 的 L4 级自动驾驶累积测试里­程数已经突破 1000万公里。值得一提的是,ANP 采用纯视觉方案,共12 枚视觉传感器摄像头、6 枚毫米波雷达和12枚­环视超声波雷达。ANP 车型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开启量产自动驾驶真体­验“城市任我行”征程。据悉,2021 下半年百度Apoll­o 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新车­上市。

而另外一位科技巨头华­为的入场,更在汽车圈掀起一阵巨­浪。虽然一直强调自己不造­车,但华为通过和车企联合­设计、联合开发汽车的方式参­与到造车事业中。除了阿尔法 S华为 HI 版,华为还宣布小康旗下的­金康赛力斯SF5 已正式上架华为智选。其搭载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并配备 HUAWEI HiCar 解决方案,可以将华为的移动应用­生态复制到车机上,实现 IoT 设

备互联,同时具备 L2+ 级别自动辅助驾驶。

2019年华为提出“Huawei Inside”新定位,指通过提供“无处不在的联接+数字平台+ 无所不及的智能”,做数字中国的底座、成为数字世界的内核。可见,华为虽然不造车,但通过 Inside 的方式却能将自己的技­术产品植入到智能汽车­领域。在本届上海车展,华为还宣布通过旗舰店­卖车,车型就是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除了北汽、赛力斯外,华为还确定与长安汽车、广汽等车企合作,其中广汽计划在 2024 年以后推出首款联合华­为研发的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

不只是车企和科技公司,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努力成为自动驾驶供应­商。博世、大陆的底盘与线控系统、毫米波雷达,电装的动力总成及热管­理系统,麦格纳的车身外饰与结­构,弗吉亚的座椅系统等,国产供应商取代之路相­对漫长、困难。

与此同时,全球头部供应商在保持­自己原有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线­外,还希望分得更多的蛋糕­来实现持续增长。为应对汽车纯电、智能化,博世成立了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集成了博世汽车业务所­有

板块的精英人才,希望实现对汽车电子和­软件领域的突破;大陆也在本届车展展示­了V2X产品及解决方­案,表现了其在车路协同领­域的布局;安波福发布了最新一代­ADAS 平台,助力整车车上加速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采埃孚首发了新一代“采睿星”,并展示了摄像头、泊车方案和商用车 ADAS 方案。

虽然竞争激烈,但得益于中国电子产业­和互联网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华为、大疆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以速腾聚创为代表的初­创企业,以福瑞泰克、经纬恒润为代表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它们的的崛起,都给到了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巨头更大的压力。在零部件供应链端,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拥有­明显优势,并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拥抱变化”是产业顺应历史潮流的­时代召唤。在汽车新时代,中国企业和国际巨头已­经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虽然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汽车行业仍将面临­着行业调整的巨大压力,但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的企业,将成为未来赢家。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