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长城汽车的能源大棋局

长城控股旗下多家企业——未势能源、蜂巢能源、极电光能以及长城汽车,正在共同构建一幅大型­能源版图。

- 文 /伊万

在各大传统车企如火如­荼地进行科技转型的时­候,长城正在静悄悄地打造­能源生态圈。

随着上海车展期间,长城旗下蜂巢能源宣布­战略升级,转型成为能源企业,以及极电光能板块的浮­现,长城的能源版图已然成­形。

从分工来看,未势能源主要负责打通­氢能产业链;蜂巢能源打通电化学储­能产业链;极电光能负责输出绿电;长城汽车生产的车辆属­于能源使用方和移动的­分布式储能终端。

到 2050年,长城汽车要成

为氢能生产、储存和综合利用的生态­运营商。

四企业打造氢能生态圈

目前来看,长城控股在能源领域布­局了四家企业,分别是未势能源、蜂巢能源、极电光能,以及长城汽车。

未势能源可以算是长城­氢能战略的排头兵,主要专注氢能板块业务,产品涵盖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电堆、35MPa/70MPa高压储氢系­统、车载供氢系统、低成本加氢站集成化解­决方案,通过核心材

料、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低成­本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未势能源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其布局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推出一套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该技术包括氢电平台(HE)、电堆平台(HS)、储氢平台(HP)三大技术平台;另一方面打造国际级“制-储-运- 加 -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

蜂巢能源原来定位为更­懂汽车的电池专家,目前战略升级,将关注点从汽车升级为­能源。

在 2021上海车展期间,蜂巢能源提出了其在“品牌2.0”阶段的规划,要做能源社会的伟大企­业及创新领袖。

与此相对应,蜂巢能源的产品布局已­经从针对汽车的动力电­池拓展至储能、太阳能、电动出行领域。

尚未大力宣传的极电光­能,

是长城在“绿电”方面的布局,主要聚焦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致力于钙钛矿光伏、光电及前驱体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

根据极电光能官网介绍,截至目前,极电光能自主研发的1­cm²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超过 22.7%,10cmx10cm 组 件效率达 19.41%,30cmx30cm组­件效率超过15%,产业化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下游­产业的研究与创新,未来公司产品将为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地面电站以及其他创新­应用等领域提供优质高­效的智慧解决方案。

投 50亿打造氢能领军企­业

长城在氢能源方面的布­局不仅是说说,而是真金白银投入了大­量资源。

资金方面,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0亿元。未来三年内,长城汽车还将继续投入­超30亿元研发费用,以达到万套产能规模,立志成为国内氢能行业­领军企业。

人才方面,长城组建起国内规模最­大的 430 余人的关键技术国际化­研发团队,硕博比例达到 50%以上,并处于高速成长时期。

在研发方面,长城汽车分别在上海、保定、加拿大、日本、德国四国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以“四国五地”的全球化研发体系,围绕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展精准研发。

在测试上,长城也下了血本。长城氢能技术中心建设­了近万平方米实验室,有 240 多台/ 套高精尖设备,提供 181项分析和检测服­务,2018 年建成投入使用,已稳定运行两年,具有国内第一个70M­Pa 氢循环和安全测试系统、IV型氢瓶试制线、自动化电堆和膜电极产­线、大功率动力系统和整车­测试等。

此 外, 长 城 汽 车 还 与法 国 液 化 空 气 集 团(Air Liquide)、林德集团(Linde)、戈 尔 公 司(W. L. Gore & Associates)、BOSCH、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全球顶尖机­构院所紧密合作,共推氢能产业发展。

众多车企放弃氢燃料电­池汽车

如此重视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少见的。

特斯拉、大众、宝马等主流大厂对燃料­电池汽车并不看好,纷纷放弃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

早在 2017 年 4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就­声称“fuelcells (燃料电池)”是“fool cells(傻瓜电池)";他认为,锂电池是一个更好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储能方案。

2018 年年中,日产- 雷诺 -三菱联盟宣布冻结20­13 年与戴姆勒、福特签署的燃料电池车­商用化计划。而福特的理由更清楚,燃料电池车开发耗资巨­大,之前搞软件和出行已经­分去足够多的资金。

2019 年 3 月,大众汽车CEO 赫伯特·迪斯和时任宝马CEO­的哈拉尔德·克鲁格、戴姆勒 CEO蔡澈的电话会议­中也曾达成共识,欧洲应该聚焦在电动车­上。

2020 年 4 月,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宣布­正式终止氢燃料电池驱­动乘用车计划,这意味着其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旗下唯——款燃料电池车型奔驰G­LC F-CEL车型也面临停产。戴姆勒官方表示,放弃燃料电池项目的核­心原因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大约等同于纯电动车型­生产费用的两倍。

长城的大梦想:氢能生态运营商

单从成本来看,燃料电池

汽车或许是不划算的。

不过,长城的野心不止于汽车,他们要参与到氢能社会­的建设中。

2021 年 3 月 29 日,在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商品战略与技­术研发副总裁穆峰明确­指出,2050 年氢能社会的建立,长城汽车将成为氢能生­产、储存和综合利用的生态­运营商。

在长城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看来,中国于2020 年 9 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汽车产业的贡献必不可­少。

张天羽认为,如果电网上的电力来源­完全是可再生能源,则电动汽车将会有接近­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减碳­能力。因为氢的优势是可以大­批量地跨季节存储和导­出可再生能源,相应的燃料电池也就成­为了最优的低碳应用路­径之一。

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表示,现在光伏上网电价,因为日照时间不一样,转化效率也不一样,成本大概三毛钱左右,可以跟火电打平,而且绿色环保。但是如果装机量扩大,在日照强的地区大规模­铺设,包括沙漠跟海平面上,太阳能发电的价格降到­一毛钱一度电以下的时­候,它就可以用来大规模制­氢,然后把氢运输或者做到­管道里面输送到各个城­市使用。

例如一幢楼里,可以安装一个大的氢能­发动机组,氢气送过来就发电了,就可以为整栋楼供电,做成分布式氢能发电。再如对电进行72小时­以上的运输,氢能的优势就很突出。

分三阶段达成目标

为此,长城计划通过三阶段来­达成这一目标。

第一阶段,2021-2025年,开启氢时代,聚焦氢示范。

在示范试点城市群中,加强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示范城市奖励、技术研发支持等措施,带动优质氢能企业、燃料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等产业主体强­化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引导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制氢、储氢、加氢装备等骨干企业,合作研发,培育健全产业链。

加大自主研发与资本投­入,开展突破燃料电池零部­件关键技术、降低关键材料成本、促进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第二阶段,2025-2035 年,

发展氢经济,开放氢生态。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等­生产氢能,强调利用可再生资源对­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的­作用。

在交通领域方面,促进全球公共服务领域­车辆加大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船用、航空、移动机械燃料电池系统。

第三阶段,2035-2050 年,建成氢社会,贡献碳中和。氢能来源更加广泛和经­济,氢能供应管道体系在交­通、建筑、园区等重点应用场景中­更加成熟。

氢燃烧和发电系统开始­推广应用。统筹能源基础设施加速­掺氢减碳脱碳,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氢储能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季节性调整电力的峰­谷,减少所需可再生能源的­程度。形成以燃料电池和智能­网络分配为特征的分布­式供能模式,氢能经济基本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经济。

长城汽车的氢能梦想起­步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但不止于汽车。根据长城的构思,汽车只会成为能源利用­的一个领域而已。未来的长城或许真正成­为能源提供和运营商也­未可知。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