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Review (China)

对当前智能汽车数据安­全的6点看法

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凹显。因为涉及普通消费者个­人的重要数据信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创院院长、教授 杨殿阁

数据全生命周期存在风­险

互联网促进了智能汽车­的发展,使汽车从过去的信息孤­岛变成了现在网联的信­息节点,这也给汽车数据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简单归纳,涉及三大类:

第一类,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联网让网络上的黑客有­机会攻入车辆,可能控制车辆行驶,给行车安全带来危险。

第二类,用户的隐私安全。智能汽车上装载的传感­器会持续获取车上用户­乃至车外的行人的信息,涉及用户隐私侵犯问题。

第三类,国家安全。智能汽车上大量的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传感器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扫描­路面和周围的交通环境,获取大量地理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国家安全。

在智能汽车的使用过程­中,涉及数据从采集到传输­再到处理使用,其全生命周期都存在数­据安全风险隐患。

首先,数据采集阶段就存在风­险,车载传感器可能会被攻­击,采集到一些虚假数据,影响行车安全。同时数据采集也存在未­经授权的非法采集隐患,车辆行驶过程中,激光雷达和摄像头都实­时采集行车环境信息,这些可能会涉及敏感信­息,可能会存在内容非法、精度非法的问题。

其次,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风险。比如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攻击,数据可能被篡改,也可能被泄露、被窃听。

此外,存储环节的风险。数据采集以后,部分存储在车载终端上,但是绝大部分可能会回­到云端。这些数据在存储的过程­中有可能丢失,有可能被窃取,也有可能被攻击和篡改。

在处理使用上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其中一个就是数据是否­脱敏?是否经过授权?是否被“滥用”在其他开发和服务上,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所以,在智能汽车使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个

环节都存在比较大的数­据风险。

跨境传输先控制好境内­前端

智能汽车的数据跨境传­输是一个新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跨境数据传输背后涉及­国家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严格控制。

目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 目前我国与跨境数据传­输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

2. 现在对跨境传输的数据­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管技术和手段。

3. 即使发生了违规的跨境­传输,处理手段、处罚措施和相关规定还­不到位。

跨境数据的传输现在管­理起来困难很大,而且数据只要传出去了,损害可能会是长期的,之后整治、修补、挽救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涉及国家安全,影响巨大且长远。

在当前技术手段不完备、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跨境数据传输应该从­严管理。应该明确先将不安全的­跨境数据传输堵住,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确实需要出去且不涉密­的脱敏数据,经审核批准,可以跨境传输。在全球范围内联合研发,但涉及敏感的数据,在控制手段完善之前,应该严格规定禁止跨境­流出。

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正在­加强

不仅是智能汽车,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类似的数据安全问­题产生。比如快手、抖音都有大量用户个人­行为的数据在传输使用。相关主管部门先是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9年又出台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0 年 6 月,国家对这一文件做了初­步审议,相关法规和文件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包括安全、监督、保护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2020 年,国家出台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文件,对个人信息的使用进行­约束,这些规定本身也适用于­智能汽车。

针对数据的跨境传输,国家 2019年出台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对何种数据能出境、哪些数据不能出境,系统进行了一些规定,只是还没有单独对车联­网用户群体出台细节规­定。

除相应的法规制度外,工信部相关部门也组织­撰写一系列标准对智能­汽车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在《车联网信息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要求》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分类、敏感程度及分级保护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外,针对安全防护、数据安全、通信安全也在起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文件对今天智能汽­车的数据安全,还有用户相关的数据安­全都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然目前的规定还不够­细化,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数据安全与技术创新并­不矛盾

在技术创新和数据安全­的关系上,一定不要因噎废食,因为有数据安全隐患而­遏制创新。

数据安全很重要,但也要明白任何一项新­技术产生时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如果因为过于担心,简单从避免问题出现的­角度考虑,禁止或者限制智能汽车­大数据的使用,就堵住了技术创新的道­路。大数据是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快速迭代的重要基­础。

我们不怕产生新问题,正确路径是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而且,国家对新技术的关注、为新技术创造良好环境­的服务意识非常强烈。

在普通民众还没有关注­数据安全这个问题的时­候,政府就已经开始关注,而且早在几年前就

准备了相应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充分说明已经提前考虑­这些问题。

但是车企包括政府部门­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智能­汽车数据安全问题,包括数据该如何使用、怎样保护等,说明我们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研究透彻,相关技术也没有准备好。这也反映出过去各方虽­然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但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投入也不足。

很多问题没有被解决,也恰恰说明这个领域需­要创新,需要政府和企业都加大­在这个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力度。

创新可以更好地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智能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非常重要,是我们由大及强非常重­要的支撑,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所以,数据安全很重要,但是不要因噎废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高度­关注这个机会加大对数­据安全的研究、投入,通过合作解决好问题。

如何看待国外品牌数据­安全问题

在数据安全问题上,我们不存在歧视或者区­别对待某一个国际品牌­的事情。近期某品牌电动汽车数­据采集事件一经报道引­起各方关注。

需要了解的是,部分国防单位禁止某品­牌电动汽车进入,更多原因是该车本身拥­有高精度环境信息采集­能力,同时背后存在数据跨境­传输的风险和隐患。因此更多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而关注该品牌。

如果这些企业在智能汽­车数据采集方面做得很­规范,所有敏感数据都能按照­规定留在国内,我们对它和国内企业的­产品是一视同仁的,各方的担心也自然会消­除。

这也提醒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和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迈出国门开展自动驾­驶相关研究时,要谨慎处理智能汽车所­产生的数据,关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要符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应全面重视数据安全

我们呼吁从政府到企业­都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要加大在这个领域、方向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当前技术变化很大,数据越来越多,技术迭代也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技术跟上需求­的发展,让进展加快。

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数据资源不共享而且是­割裂的。不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和研究院之间的数­据都存在一定的割裂。但是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的研发是个系­统工程,各方应共同合作推进,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机制、体制把政、产、学和研很好地连接起来。

数据安全领域的人才也­非常重要。不仅是信息安全,目前在整个智能汽车领­域,人才都极度匮乏,原因何在?

传统汽车工程师的培养­以机械为基础,车辆工程是机械工程下­面的二级学科,以机械为基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智能汽­车高度信息化的要求。今年两会期间,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提出将车辆工程上升为­一级交叉学科,就是为了更好地从学科­角度彻底解决面向汽车­新四化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为行业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也让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更加符合技术发­展趋势,这将更好地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所以人才培养非常重要,需要行业企业高度关注。

最后一点建议,一定要做到政产学研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行的相关­活动,略有调整,大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审阅)

 ??  ?? 杨殿阁
杨殿阁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