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混合动力汽车噪声和振­动特性及其控制

-

岳中英1 刘玉龙2 谢凯1 赵海澜1 顾鹏云1 ( 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 315336;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000)

【摘要】针对某双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车型存在­的噪声及振动冲击问题,基于其结构特点分析了­由于激励源变化而带来­的噪声和振动特性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对附件连接管路进行隔­振处理或将附件单体布­置在动力总成上,可有效降低附件工作噪­声;整车控制程序优化以及­悬置刚度曲线合理设计­可解决启停冲击问题;通过齿形修形可降低合­成箱齿轮啸叫;通过优化悬架衬套刚度­及胎面胶的结构可降低­振动的传递,达到降低路面噪声的目­的。

主题词:混合动力汽车 噪声 振动 控制U467.11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170637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Noise &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Yue Zhongying1, Liu Yulong2, Xie Kai1, Zhao Hailan1, Gu Pengyun1 1.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ingbo 315336; 2.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 ( Tianjin 300000) Abstract To reduce noise level and vibration impact existing in a dual planetary set power- spli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he change of noise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excitation source was analyzed based on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was propos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solating vibration of accessory pipeline or mounting the accessory on the powertrai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ccessory working noise, optimizing vehicle control strategy and designing rational mount rigidity curves can reduce engine start- stop vibration impact level. Gear modificati­on can reduce whine noise. Optimizing the suspension mount and tire tread structure can reduce vib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ecrease road noise. Key word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Noise, Vibration, Control

1 前言

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及­制动策略与传统燃油车­存在较大不同,其激励源的变化带来了­噪声和振动特性的变化。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工­况可不依赖于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其主要工作模式为纯电­工作模式和混动工作模­式。在纯电工作模式下,由于缺少发动机噪声的­遮蔽,导致附件噪声、路噪及齿轮和电机的啸­叫尤为显著,且噪声频率高,易被乘客感知;在混动模式下,频繁的发动机起动、熄火等过程也将带来突­出的振动冲击问题。为此,以某款双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车型为例,针对由于激励源变化而­带来的噪声和振动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混合动力车型结构特点

以某款混合动力车型为­研究对象,其动力总成结构 1 CVT

如图 所示[1]。该系统主要由内燃机及­电动 变速器CVT E1 E2)组成,电动 变速器由双电机(电机 、电机 、双E1排行星排、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组成。发动机及电机 、E2

电机 作为动力输入,经过双行星排再由齿圈­输出动力,实现功率分流。 1图 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EV)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主­要有纯电工作模式( 和2 EV)

混动工作模式。图 为纯电( 工作模式,此模式下制

B1 E1 E2

动器 锁止,发动机不工作,由电机 和 提供动100 km/h,

力,最高车速为 此模式下可实现纯电行­驶工3况即电机单独驱­动车辆及制动能量回收­工况。图 为HEV1

混动工作模式,其中 模式为中高速行驶工况,车50 km/h B2速一般为 以上,为提高燃油效率,制动器 锁E2

止,发动机与电机 共同作为动力源输出动­力,此模式下可实现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车辆、发动机单独驱动车辆,以及给电池充电、制动能量回收等功能;在低中速HEV2 E1 E2及急加速工况下, 模式下由发动机、电机 和共同驱动车辆,此模式下可实现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车辆、发动机单独驱动车辆且­给动力电池充电、发动机只给动力电池充­电、电机制动能量回收等功­能。

3 混合动力车型噪声和振­动特性3.1 纯电(EV)模式附件噪声

混合动力汽车在车辆静­止或低速行驶工况下,发动机不参与工作,此时由于缺少发动机低­频噪声的遮蔽,各类泵等附件的工作噪­声尤为突出[2]。为评价水泵工作时的噪­声,通过外接控制器单独对­水泵进行占空比调试,测量水泵在最大占空比­时车内驾驶员内耳处噪­声。

4

图 中虚线频谱部分(原状态)为电机冷却水泵(占90%) 22空比 单独工作时噪声,驾驶员内耳处声压级为 dB(A),

水泵单独工作时声音能­量较小,但是由于噪声频率相对­较高,且没有发动机噪声的遮­蔽,易于被乘客感知。控制水泵噪声的途径除­降低单体噪声外,对连接管路进行隔振处­理也是主要的噪声衰减­路径。即在管路与车身连接处­增加一层橡胶衬套,由硬连接变成软连接,通过橡胶材料具有的粘­弹性对结构进行阻尼减­振,进而降

4

低振动传递。图 中实线频谱部分为断开­冷却水泵与车

4身的连接点后噪声测­试结果,由图 可知,断开后噪声下

3 dB(A), 50~400 Hz

降 下降的频率范围集中在 内。 5

图 为电池冷却水泵工作噪­声。其中虚线频谱(原80%

状态)为电池冷却水泵在占空­比为 时单独工作噪25 dB(A)声,驾驶员内耳处声压级为 。对电池水泵与车4 dB(A),身的连接点进行隔振处­理后,噪声下降 下降的60~800 Hz 5

频率范围集中在 内,如图 中实线频谱所示。 6 PTC

图为 水泵工作噪声。其中虚线频谱(原状PTC 80%

态)为 水泵在占空比为 时单独工作噪声,驾驶31 dB(A), PTC

员内耳处声压级为 对 水泵与车身的连接3 dB(A),点进行隔振处理后,噪声下降 下降频率集中在160~1 500 Hz 6

之间,如图 中实线频谱所示。 由上述测试可知,混合动力车型相对传统­车型增加3

的 个冷却水泵,在纯电模式、低车速下的声音控制尤

为重要。除对连接管路进行隔振­处理外,还可在研发初期对水泵­进行合理布置,如将水泵安装于动力总­成上,这样经过悬置的衰减可­有效降低传至车内的工­作噪声。

3.2 发动机起停冲击

混合动力汽车出于节油­的需要以及对扭矩、动力电池电量的需求等­因素需要频繁起停发动­机,发动机在起动和熄火瞬­间,主要受到绕曲轴方向的­激励,整车上表现为X向和Z­向的激励比较大,限于篇幅,主要以起动7

过程中X向的振动数据­为例进行说明[2]。图 为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座­椅X向振动加速度幅值,振动冲击主要有1

两个阶段,第 阶段是电机拖动发动机­曲轴旋转的起动2

阶段,第 阶段是发动机喷油点火­阶段[4]。关于冲击的1衰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 阶段冲击通过整车2

控制起停程序优化,第 阶段冲击通过调校悬置­刚度曲线进行振动衰减。 3.2.1

起停冲击的度量

4

采用基于加速度 次方的振动剂量评价方­法VDV) 4 ( 进行起停冲击的度量。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次方振动剂量评价方法­对冲击的峰值更加敏感,且其本质为关于时间的­黎曼和,充分考虑了信号持续时­间的影响,适合用于对冲击进行评­价和度量[3],其计算式为:

1/4

= dt 1) VDV a4( t) (

0 a(t)

式中, VDV为振动剂量值; 为未经过加权处理的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为时间。t

3.2.2

起停冲击的衰减该混合­动力系统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起动是在悬置­受预载力(此时悬置受到来自电机­的扭矩)的情况下发生的,即悬置在有预载的情况­下进一步受到发动机起­动的瞬态扭矩激励,因此悬置刚度曲线需针­对此情况进行合理设计[4-5]。

8 8

图 为调整前、后发动机悬置静刚度曲­线,由图 可看出,由于右悬置靠近弹性轴,在瞬态激励时右悬置的­运动量相对较小;左悬置和后悬置相对而­言离弹性轴较 远,对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左悬置和后悬置的­刚度曲线在线性段刚度­要求相对较低,这对怠速的隔振有较好­的衰减作用;而在非线性段,原车左悬置没有及时提­升刚度,而且刚度上升也较慢,且后悬置的刚度曲线没­有及早进入非线性段,并且非线性段上升过快。总体来说原车悬置整体­位移较小阶段刚度较低,位移较大阶段刚度上升­较快,导致在瞬态激励下动力­总成的运动量较大且冲­击明显[6-7]。

调整后的悬置刚度曲线­主要保留较短的线性段,在发动机起动的瞬间及­时进入非线性段,提供较大刚度,利于

8

对振动冲击的约束,如图 中虚线所示。由此可表明,该悬置刚度设计对降低­悬置动力总成运动量有­明显效果。 1

表为车辆原地静止不动(相当于传统车怠速工况)及行驶中发动机起动时­转向盘及座椅的VDV­值,由1

表 可知,悬置刚度曲线调整后,转向盘振动VDV值明­显降低,与主观感受也一致。限于篇幅,只列举了悬置刚度曲线­调整前、后座椅9 10

和转向盘X向振动加速­度时域数据,如图 和图 所示。由图中可看出,悬置刚度曲线调整后,振动加速度幅值明显小­于原状态,与VDV值变化趋势一­致,即调整

该案例中,发动机的起动和熄火是­由驱动电机来完成的,而非传统的起动电机,且由于在该系统中发动­机与传动系统之间是机­械连接,没有离合器,因此对发动机起动与熄­火过程中电机的扭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发动机起停过程中,采取电机对发动机进行­扭矩及转速补偿,以降低起停过程中的振­动冲

11

击。图 为悬置刚度曲线调整前、后起动过程电机及发动­机扭矩变化。 b) ( 调整后11图 起停控制程序调整前、后起动过程电机及发动­机扭矩11a

图 中,电机扭矩对发动机扭矩­补偿较小,发动11b机起动过程­中有较大的扭矩波动,而图 中电机对发动机扭矩进­行实时补偿,减小了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的扭矩波动,且扭矩变化过程也变得­较为平顺,使得振动冲击明显改善。限于篇幅限制,对起停控制程序优化前、后整车的表现不再赘述[8]。

3.3 齿轮及电机啸叫

双行星排齿轮在工作时,由于齿轮受力变形及制­造误差等会导致齿轮啮­合错位,传递误差过大,进而产生齿轮啸叫;另外,电机运转时由于电磁噪­声以及电磁设计中的气­隙磁密、绕组形式、并联支路数、谐波分布系数等原因产­生电机啸叫。齿轮及电机啸叫属于典­型的有调噪声,且是随转速变化由阶次­成分导致的有调噪声,可以利用基于阶次带宽­的有调噪声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本文以纯电模式加速过­程中的啸叫为例进行分­析。

12

图 为纯电模式下车内加速­噪声云图,前两个阶

( 19 38 ) 3次噪声为齿轮啮合噪­声 图中标识 阶以及 阶 ,第

72 12条阶次线为电机啸­叫噪声(图中标识 阶)。由图 可看出,在整个转速段,齿轮啮合噪声均占主导­地位,因此需对齿轮啸叫进行­衰减。

为了消除由齿轮弹性变­形以及齿轮设计误差所­引起的轮齿啮入、啮出冲击,需进行合适的齿形修形[9],以改善齿13面的接触,使传动变得平稳。图 为减速器齿轮修形后阶­12次噪声云图,修形后啸叫阶次噪声与­图 修形前阶次噪声相比明­显减小,表明齿轮修形可有效降­低齿轮啸叫噪声。 对于混合动力车型,在纯电模式工况下,由于没有发14动机噪­声遮蔽,路噪声是车内噪声主要­贡献源。图 为50 km/h

在粗糙路面下,当车速为 时前排人员及后排人员­14外耳处噪声测试图­谱。由图 可看出,路噪峰值对应频50 Hz 80 Hz 125 Hz 160 Hz 250 Hz

率为 、、 、 、 。通过试验排查,主要峰值频率来自轮胎­扭转模态以及悬架的贡­献。对于悬架的贡献,主要采取降低悬架支柱­上部的橡胶衬套的刚度,提高悬架对来自路面激­励的振动吸收;提高副车架摆臂衬套Y­向刚度,约束悬架的Y向模态的­影响。对于轮胎的贡献,采取降低胎面硬度,增强小振动的吸收能R­C(力,另外在胎侧使用硬度较­软的三角胶,同时增加 胎侧轮辋线到轮胎子口­间橡胶)胶厚度,提升胎侧的阻尼特性。

混合动力车型由于动力­传动系统复杂,整车使用工况多变,发动机起停冲击、齿轮及电机啸叫是其常­见的NVH

问题。同时由于纯电工作模式­缺少发动机工作噪声的­遮蔽,导致路噪以及附件噪声­突出。本文以某款混合动力车­型为研究对象,对混合动力车型主要的­噪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试验对发动机起­停、附件噪声、齿轮啸叫、路噪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1] , , , .于海生 张彤 马智涛 王瑞平 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传[J]. , 2013, 25(15):57动系扭转振动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58. [2] , .刘钊 田文朋 增程式电动汽车増程器­用发动机的选[J]. , 2018, 03, 24:21-24.择 汽车技术[3] Georg Eisele and Klaus Wolff. Acoustics of Hybrid Vehicles [J]. SAE Technical Paper 2010-01-1402, 2010. [4] Kiran Govindswam­y and Thomas Wellmann. Aspects of NVH Integratio­n in Hybrid Vehicles [J]. SAE Technical Paper 2009-01-2085, 2009. [5] Tom D'Anna,Kiran Govindswam­y,Peter Janssen. Aspects of Shift Quality With Emphasis on Powertrain Integratio­n and Vehicle Sensitivit­y[J]. SAE Technical Paper 2005-01-2303. [6] , , , , .雷盼飞 周良生 毕凤荣 石纯放 朱强 车身多点橡胶悬[J]. , 2017(11):55-58.置系统布置形式研究 汽车技术[7] , , , , .郑玲 刘巧斌 犹佐龙 庞剑 陈代军 汽车发动机半主动[J]. 2017(04):29-35.悬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8] , , , PHEV陈慧茹 郭建华 初亮 基于工况的 模糊自适应控[J]. , 2017(04):40-44.制策略研究 汽车技术[9] , .汤海川 郭枫 基于齿轮修形的汽车变­速器齿轮啸叫噪声[J]. , 2013, 35(3):295.改善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责任编辑 文楫) 2018 2 27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