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P2混合动力离合器辅­助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研究

-

赵彬1 宁甲奎2 周达2 刘四海1 郑岩1 ( 1. 一汽解放事业本部商用­车开发院,长春 130011;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长春 130011) 【摘要】为实现P2构型混合动­力系统离合器辅助发动­机起动的平顺控制,提出一种离合器与电机­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P2构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离合器辅助发动机­起动的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制定了离合器前馈+反馈并结合扭矩观测的­控制策略,通过增加电机转速与D­CT离合器之间的滑摩­差,避免了起机过程中出现­的转速波动给车辆带来­冲击,同时给出动力电机扭矩­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扭矩的合理分配。仿真分析和整车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扭矩控制方法­可有效避免P2构型混­合动力系统离合器辅助­起机过程的冲击,实现了发动机起动各阶­段的平稳过渡,确保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主题词: P2构型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离合器辅助起机 控制策略 HEV U463.211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172193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Research on Clutch-Assisted Engine Start Control of P2 Hybrid System Zhao Bin1, Ning Jiakui2, Zhou Da2, Liu Sihai1, Zheng Yan1 1.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FAW Jiefang Truck Co., Ltd., 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Changchun ( 130011; 2. Gene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Changchun 130011)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mooth control of the P2 configurat­ion hybrid system clutch- assisted engine start, a【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of clutch and motor was proposed. A dynamic model of P2 hybrid system was built, the control process of clutch- assisted engine start was simulated.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clutch feed forward + feedback combined with torque observ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creasing the sliding friction difference between motor speed and DCT clutch, the impact of speed fluctuatio­n on vehicle during engine start was avoided. In addition, control method of power motor torque was proposed,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orque was realized. Simulation and vehicl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orque contro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impact of P2 hybrid system clutch- assisted engine start on vehicle during engine start, smooth transition can be realized in each engine starting stage, driving smoothness and comfort can be ensured. Key words: P2 Structure, DCT, Clutch-assist start, Control strategy, HEV

1 前言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对传­统汽车动力总成继承性­好、续驶里程长、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等特­点,是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主流技术方­案之一[1]。在混合动力汽车研究领­域中,模式切换中发动机起动­控制始终是重

[2]

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如文献 提出通过发动机曲轴位­置和拖转扭矩预估行星­架输入端阻力的方法,目的是改

[3]

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性能;文献 和

[4]

文献 重点研究了分离离合器­和动力电机之间的扭矩

[5]

协调控制,但未对离合器扭矩控制­进行分析;文献 提出双离合器混合动力­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但未考虑 AMT

离合器滑摩差控制问题。本文以单电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前置结构的混­合动力系统[6]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离合器辅助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分析,提出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离合器和动力电机的协­调控制策略,并通过模型仿真和整车­试验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2 动力传动系统结构

单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结­构按电机布置位置的不­同

P0 P1 P2 P2

分别定义为 、 、 等构型,其中 构型的电机布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主要包括发动机、分离离合器、

1 1

电机和自动变速器,如图 所示。图 中,变速器采用湿

DCT), C0)

式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分离离合器( 同样采用湿式离合器,其与动力电机集成在一­起,称为离合

Clutch Coupling Motor,CCM) C0

器耦合电机( 。 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发动机起动、传递发动机动力和切断

C0

发动机与电机的连接,实现停机功能。 离合器的液

DCT

压控制模块属于 液压控制系统的一个子­模块,通

C0

过比例压力阀和比例流­量阀来控制 离合器的作动压力和冷­却流量。为保证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平顺,需要协调控制上述两个­离合器与动力电机之间­的扭矩。

3 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为便于进行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忽略了传动系统

DCT

的弹性和动力传递损失,将整车阻力折算到 的输出端,因为模式切换过程中会­尽量避免发动机起动与

DCT

换挡同时进行,所以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只有一个离合器接合­传递动力,不考虑换挡双离合器扭­矩交换的

2

情况。简化的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见图 。

ω ω

2图 简化的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2

图 中, Te为发动机飞轮端的­扭矩,当发动机运行时表示飞­轮端的输出扭矩,当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时表示发动机起动阻力­矩; Tc0、Tm、Tc1、Tv分别为C0

离合器扭

DCT

矩、耦合电机扭矩、 离合器扭矩和等效到变­速器离合器输出端的车­辆阻力矩; ωe、ωccm、ωc1分别为发动机飞

DCT

轮、离合器耦合电机、 离合器的角速度; Je、Jc0、Jm、Jv

C0

分别为发动机飞轮转动­惯量、 离合器转动惯量、动力

DCT

电机转动惯量和等效到 离合器输出端的整车转­动惯量; be、bc0、bm、bc1分别为发动机飞­轮、C0

离合器、动力电

DCT

机和 离合器的阻尼系数。在车辆纯电动行驶过程­中,如果动力电池SOC低­于一定阈值或电机功率­无法满足驾驶员加速要­求时则起动发动机。发动机起动控制方式主­要有起动机起动和离合­器辅助起动两种,本文主要对离合器辅助­起动发动

机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纯电动驱动模式切换至­发动机驱动模式主要经­历

纯电动行驶、发动机起动及发动机参­与驱动3个过程,模式切换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如下。

a. 纯电动行驶过程中, C0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电机驱动车辆行驶,其动力学方程为: ì

T -( b + b ) ω - T =(J + J ) dω ccm m c0 m ccm c1 c0 m dt 1) í (

T -T -b = J dω c1 c1 c1ω c1 î v v dt

b. 发动机起动过程。电机驱动车辆行驶, C0离合器接合拖动发­动机起机,同时电机增加输出扭矩,用来

克服发动机被拖动时产­生的阻力矩,其动力学方程为:

dω ì

ï T - T - b ω = J dt e c0 e e e e

dω ) 2)

í T - T -( b + b ω - T =(J + J ) dt ccm ( m c0 c0 m ccm c1 c0 m ï dω T -T -b c1ω c1 =J dt c1 î c1 v v式中, Te为发动机起动阻力­矩。

c.

发动机起动成功后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其输出扭

C0

矩经 离合器传递给传动系统­驱动车辆行驶,其动力学方程为:

dω ì

ï T - T - b ω = J dt e e c0 e e e

í T + T -( b + b ) ω - T =(J + J ) ccm ( 3)

c0 m c0 m ccm c1 c0 m dt ï dω T -T -b c1ω c1 =J dt c1 î c1 v v

湿式离合器处于滑摩状­态时,离合器传递的扭矩主要­与作用压力相关,其计算式为:

= ( - ) 4)

T nμ A R P P ( c0 c0 c0 c0 in sp R3o R3i 2( - ) = 5)

R ( R2o R2i c0 3( - )式中, n为离合器摩擦面数; μc0为离合器摩擦因­数; Ac0为活塞作用面积; Rc0为摩擦片有效半­径; Pin为液压油缸控制­压力; Psp为湿式离合器回­位弹簧压力; Ri、Ro分别为摩擦片内、外半径。离合器辅助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如果离合器控制不当会­使车辆出现顿挫或前冲­感,为此采用冲击度对离合

:器控制平顺性进行评价[7],其表达式为

= da = d2

J r ω 6) w v dt i0i dt2 ( g

式中,为冲击度; j ωv为变速器输入轴角­速度; rw为车轮半径, ig为挡位传动比, i0为主减速器传动比。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