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液复合ABS 控制研究

- ……………………………… 潘劲 潘浩 裴晓飞 陈祯福 张杰 (

潘劲1 潘浩2 裴晓飞3 陈祯福2 张杰1 ( 1.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杭州 311202;2.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主题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电液复合制动 ABS 滑模控制 制动力矩分配U461.3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180979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1 前言

电液复合制动由电机回­馈制动和液压制动组成,是电动汽车提高续驶里­程和优化制动安全性能­的关键技术[1]。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为每个车轮提供可调易

ABS

控、高精度的回馈制动力矩,是研究电液复合 控制

ABS

的理想载体。电液复合 可以充分利用电机制动­响应快、控制准的特点,具备以下潜在优势:通过目标制动力矩的精­确响应,提高滑移率控制精度;液压制动力矩

ABS

可以在 受控时间内维持在稳定­范围,减少液压制动执行器工­作状态的频繁切换;回收部分制动能量,改善车辆能量利用率和­续驶里程。

ABS

很多学者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液复合 控制领域

Tur

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等[2]设计了一种由直流无刷

ABS,

电机参与的再生 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控­制效果

ABS Peng

明显优于传统液压 。 等[3]针对混合动力汽车

【摘要】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四轮电机回馈制动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均独­立可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液复合防­抱死制动分层控制策略。上层为基于积分滑模的­滑移率控制,下层为基于模式切换的­电液制动力矩分配,根据调节系数、力矩调节需求量、最大回馈制动力矩以及­液压制动门限值等参数,将力矩分配分为7种模­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车速高、低附着路面下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液压制动维持相对稳­定值和回馈制动快速补­偿剩余值的设想,改善了滑移率控制精度。

ABS

提出复合 方案,基于逻辑门控制实现液­压制动,利用模糊控制动态调节­再生制动。赵国柱等[4]提出一种

ABS融合电机再生制­动的低速 控制方法,基于模糊逻辑完成滑移­率的动态跟踪。金贤建等[5]提出一种基于

HEV

滑模变结构的并联 防抱死制动和再生制动­协调控制策略,回馈制动力矩受控于模­糊逻辑动态调节策

Oleksowicz[

略。 6-7]分析了再生制动和防抱­死制动之间存

3在的潜在制约关系,针对后轴驱动电动汽车­设计了 种防抱死制动力矩分配­策略。赵治国等[8]针对四驱混合动力汽车­设计了协调防抱死控制­策略,当判断抱死情况即将发­生时,维持当前再生制动力矩,调节液压制动力矩

Wang[

来完成滑移率控制。 9]以获取最优滑移率为目­的,

ABS

为复合 设计了一种鲁棒控制器,并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验证控制器的稳定性。

ABS对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复合 技术,

Solliec[

10]针对后轮轮毂电机驱动­汽车,提出了前轮纯液

ABS ABS

压 和后轮复合 的组合防抱死控制策略。杨鹏飞等[11]针对四轮轮毂电机驱动­汽车,设计了由上层滑模广义­力控制和下层二次规划­法优化分配组成的复合

ABS Ivanov[

分层控制器。 12-13]围绕轮边电机驱动汽车­提出一种由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组成的连续滑­移率控制策略,期望制动力矩由再生制­动和液压制动共同完

Huang[

成。 14]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复合制­动协调控制器,根据期望车速跟随和制­动能量回收最大化两个­目标构建成本函数,以车轮滑移率为约束,以制动安全性为优化目­标搜索全局最优解。

ABS

本文提出电液复合 的分层控制结构,在车轮滑移率控制中,根据车轮运动状态确定­各轮的期望制动力矩,在多模式力矩分配控制­中,实现四轮液压制动与回

ABS馈制动力矩的协­调分配,并通过联合仿真完成复­合策略的可行性验证。

2 总体控制策略

ABS 4

电液复合 控制的总体框架分为 个部分,包括车辆状态与路面识­别模块、制动模式判断模块、滑移率

1

控制模块、电液制动力矩分配模块,如图 所示。首先,在车辆状态和路面识别­模块中分别估计纵向参­考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以便获得实际滑移率和­理想滑移率。

[15]

纵向车速估计和路面识­别方法可参考文献 、文献

[16],

这里假设参考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已知。然后,

ABS

在制动模式判断模块中,确定当前是否触发 功能,

ABS

并输出相应的标志位。一旦进入 控制,车轮的实际滑移率需始­终保持在目标值附近,为此,采用分层控制结构。其中:滑移率跟随模块为上位­控制器,获得各车轮总的制动力­矩需求;电液制动力矩分配模块­为下位控制器,根据车辆行驶状态、电机和电池工作特性,将车轮总制动力矩合理­分配为电机回馈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

CAN

并分别通过 总线发送给轮毂电机控­制器和电液制动控制器,最终由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底层执行机构实­现力矩控制指令。

3 上层滑移率控制

上层滑移率控制器的输­入为目标滑移率与实际­滑移率之间的偏差,输出为轮边所需的总制­动力矩。本文

参考文献[11]、文献[17]采用广泛使用的滑模控­制,定义

滑模面s为滑移率偏差­e(t):

s = e( t) = λdes - λ ( 1)式中, λdes为目标滑移率,与路面附着条件有关; λ为实际滑移率。

实际滑移率的定义式为:

λ = u -· rω 2) ( u

式中, u为参考车速;为车轮半径; r ω为车轮转动角速度。此外,对滑模面进行修正,引入积分项,以削弱外部扰动的影响,改进后的滑模面为:

c∫

s = e( t) + t e( t) dt 3) (

0 c> 0

式中, 为积分常数;为系统运行时间。t当系统在滑模面运动­时,满足以下关系: ṡ =- λ̇ + 4)

ce( t) (

2)

对式( 求导后,得:

( 1- λ̇ λ) u̇ - rω̇

= 5) (

u

同时,根据车轮旋转的动力学­方程,有: ω̇ · ·- Tbrk F μ( λ) r

= 6) z (

Iw式中, Fz为车轮垂向载荷; Iw为车轮转动惯量; μ为路面附着系数; Tbrk为轮边制动力­矩。

4)~ 6),

联立式( 式( 滑模面存在以下形式: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