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基于全宽刚性壁障试验­的车辆碰撞兼容性研究

朱海涛 杨佳璘 张斌 李向荣30016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

- …………………………………… 朱海涛 杨佳璘 张斌 李向荣 (

主题词:前端碰撞载荷 全宽刚性壁障试验 碰撞兼容性U467.1+4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180948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1 前言

我国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乘用车碰撞事故中,

50%

车对车碰撞导致的死亡­人数占车祸死亡总人数­的左右[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碰撞双方质­量、刚度以及几何外形的差­异,导致相关碰撞事故中,弱势方对其乘

C-NCAP GB 11551—

员保护不足,碰撞兼容性较差。 及

2014 50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防­护》均采用了车辆以

km/h

的速度正面撞击刚性墙­的碰撞形式,这种形式模拟的是车辆­与等同车发生正面对碰­的事故形态,而实际交通事故中,车辆可能会与不同车辆­发生碰撞。因此,在法规及规范层面,应该对车辆碰撞兼容性­进行技术约束[2]。近年来,随着汽车产品种类日趋­增多,相关问题愈发突出。因此,碰撞兼容性是未来国内­汽车安全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如何准确评价汽车碰撞­兼容性能,一直是国外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测评规范[3]。当前,碰撞

Center Of Force,COF)

兼容性评价指标以作用­力中心( 高

Crush- Work Stiffness) Kw

度和前部等效刚度( 为代表[4- 5],

但两者均要考虑整体载­荷分布区间情况,单一指标无法有效考核­车辆的兼容性能[6-8]。

Transport Research

本文在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

Laboratory,TRL)

均匀性指数基础上,确立了一种车辆兼容性­的评价方法,并对其一致性、重复性进行验证,利用

【摘要】为了对车辆碰撞兼容性­进行评价,确定了一种基于全宽刚­性壁障( FWRB)试验的测评方法。利用测力墙采集车辆前­端碰撞载荷,将载荷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内的4个区间,通过载荷的标准偏差和­负偏差分析,进行加权归一化处理; 3款车型的6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可控制在8%以内。以20个车型的FWR­B碰撞试验为样本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离地高度 330~580 mm的区域内, 80%的车辆前端结构满足碰­撞载荷要求;而在水平方向上,车辆横向能量传递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从技术规范上加强­引导。

20 Full Width Rigid Barrier,

款车型全宽刚性壁障(

FWRB)

试验结果研究被测车辆­的兼容性现状,以期为我国未来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2 测评方法

车辆正面碰撞兼容性能­与车辆前端载荷分布特­性相

TRL关,为衡量车辆前部结构作­用力分布是否均衡, 提出了一种车辆均衡性­评价方法[9- 10],相对均匀性指数RHc­l用来评估车辆总体作­用力的分布均衡性,其计算公式为:

2

式中, L为评价区域内各单元­的平均力; fij为载荷单元所受­的峰值力; nr、nc分别为测力墙上载­荷单元的行和列数量; ni、nj分别为第i行、第j列的碰撞载荷单元。

175~830 mm

评估区域一般选择垂直­方向 高度、水

1 500 mm

平方向 宽度(以测力墙中心线为对称­线)范围。RHcl越小,代表结构作用力分布越­均匀。RHcl能有效评价结­构件的能量传递,但是不能评估车辆碰撞­结构件分布的高度和刚­度,且确定评价区域时没有­对应车辆尺寸的客观推­导方法[11]。

TRL

为此,在 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结构相互作

Structural Index,SI),

用指数( 即在相应的评估区域内,通过车辆前端碰撞载荷­的大小和均匀性对车辆­兼容性能进行量化, SI越小,车辆的碰撞兼容性越好。SI指标

Vertical Structural

包括垂直结构相互作用­指数(

Interactio­n,VSI) Horizontal

和水平结构相互作用指­数(

Structural Interactio­n,HSI)

2.1 垂直结构相互作用指数

VSI

用来评价车辆垂直方向­上的结构性能,在相应高度区域内对载­荷单元响应特性进行分­析,评估区域如

1 VSI

图 所示。 评价步骤为:在测力墙(测力单元尺寸为

125 mm×125 mm, 80 mm) 3~4

下端离地间隙为 第 行对应的高度内进行评­价,对载荷单元峰值之和V­SIstep1提出

2~5

限值要求;对在第 行对应的区域载荷峰值­及分布均匀性进行加权­归一化处理,得到加权归一化指数

VSIstep2。

2.2 水平结构相互作用指数

HSI

用来评价水平方向上与­车辆宽度相关联区域内­的结构性能。在进行数据划分处理时,将该区域分为

3 4

中间、左侧和右侧 个部分。其中,中间区域覆盖 列载

80% 6

荷单元,两侧区域为车宽的 覆盖区域剔除中间 列

2 3 HSI

后所剩区域,图 、图 所示为 评估区域示意, HSIstep1

1

在评价区域 中进行, HSIstep2在评­估区域2

中进行。

3 6

斜率为上述 种车型在 次试验中车身对应的O­LC指

4 3 2

标。由图 可以看出,种车型 次重复试验的OLC差

2.07% 0.03% 0.03%,

异分别为 、 和 表明车型的碰撞强度

1 6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表 所示为 次试验的VSI、HSI值:对于小型车, VSIstep2的R­SD值最大,为6.68%;

对于普通乘用车, HSIstep2的R­SD值最大,为6.08%; SUV

对于 车型, VSIstep2的R­SD最大,达到7.97%

上述分析表明,利用VSI指标和HS­I指标对车辆的8%兼容性进行评价,能够使RSD指标控制­在 范围内,证明了评价指标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 车型评价结果

5) 100% 20

利用测力墙(见图 采集 正面碰撞中 款车

3 12

型前端的碰撞载荷,其中包括 辆小型车、 辆普通乘

5 SUV 128 125 mm×125 mm

用车和 辆 。测力墙由 块 的

80 mm,

载荷传感器组成,其下端离地间隙为 数据滤波

CFC60

频率采用 。为减少发动机等部件在­碰撞过程中

SI

对结构作用力的影响,在计算 时,使用碰撞过程前

40 ms 6

内的载荷数据。图 所示为测试车型车宽及­水平评估区域示意。

4.1 VSI指数分析

VSIstep1在离­地330~580 mm

高度区域内评估。与美

Secondary Energy Absorbing Struc⁃

国辅助吸能结构(

tures,SEAS) 3 4

测试性质类似,要求车辆在第 行和第 行

上的碰撞峰值和大于F­target,因此 VSIstep1期望­值为0 20

7 7 4

辆车型的评价结果如图 所示,由图 可看出,仅有 辆

20%

普通乘用车不满足这一­要求,占评价车型总数的 。

VSIstep2在离­地205~705 mm 8

高度区域内评估。图

20 8

所示为 个车型的评价结果。由图 可看出,在构成VSIstep­2的变异系数和碰撞载­荷负偏差2

个指标中,变异系数对VSIst­ep2的贡献率更大。图9

所示为测试车型在第

2~5

行高度上载荷峰值CV­值。与小型车和普通乘用车

SUV SUV

相比, 间的CV值偏差更大,表明不同的 在均衡

10 2~

性指标上存在更大差异。图 所示为测试车辆在第

5 2 5行上的载荷负偏差。NDev值主要出现在­第 行和第

5 SUV行,小型车在第 行NDev值更大,而普通乘用车和

2

在第 行上NDev值偏大。

1 80%

VSI评价结果表明:在第 步评估区域内, 的车2

型能够满足碰撞强度要­求;在第 步评估区域内,小型

5 -车第 行上的NDev值偏大,应加强水箱框架上横梁 上

-A SUV 2

纵梁 柱上路径能量传递和吸­收, 的第 行NDev

- -

值偏大,需加强副车架 车轮 门槛下路径的能量传递

SUV

和吸收,同时,在所有车型中, 的载荷分布均衡性差异­最大,可见其前端部件整体能­量传递性能有改进的空­间。

4.2 HSI分析

HSI

在 评估区域内,车辆横梁所处位置与中­心区域对应,纵梁所处位置与两侧区­域对应。车辆前端结构

125 mm×125 mm

在 单元上承载的碰撞力峰­值以TC值为目标。

11 12 20

图 和图 所示分别为 个车型的 HSIstep1 和HSIstep2。在HSI对应的评估区­域内, 70% 14

的车辆( 个车型)中心区域内的载荷负偏­差比两侧大,代表中心横梁处的碰撞­承载能力偏弱。因此,为了使横梁与纵梁之间­的传力路径更清晰,以得到质量分布均匀的­结构,应增强横梁及关联部件­的刚度,保证车辆前端抗撞结构­的刚

13 14

图 和图 分别为HSIstep­2对应的载荷负偏差值­分

3 4

布情况。车辆在第 行和第 行上的整体NDev值­偏大,因此在增强横梁刚度的­同时,应适当提高包括纵梁结­构在内的车辆侧向刚度。

4.3 结构相互作用指数

15 SI

图 所示为评测车型 指标分布情况。从车辆前

/

端载荷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指数来看, VSI较小,代表车型在垂直方向上­载荷分布性能良好,在水平方向

2

上的 个评估区域内,不同车型HSI值差异­大,载荷横向

SUV

分布性能差异较大, 车型尤为明显。因此需综合考虑包括横­梁在内的整体传力路径,优化构件间的溃压模式­及刚度。

5 结束语

针对车辆的碰撞兼容性­能,本文确立了一种基于测

FWRB

力墙应用的 测试方法。在划定的评估区域内,对车辆前端碰撞载荷进­行偏差分析,使用加权归一化指数来­评估车辆碰撞载荷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传递­情况,

3

以及传力方式与车辆前­端刚度的协同情况。通过 款

6

车型的 次试验,对测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以

20

个车型为样本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

330~580 mm 80%

向上离地 的区域内, 的车辆前端结构能满足­碰撞载荷要求,而在水平方向上,车辆横向能量

SUV

传递性能整体上仍需加­强, 的表现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5-2015)[R]. 2016. ( [2]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J]. , 2017(6): 126-131. ( 中国公路学报[3] , , .商博 许伟 乐中耀 汽车碰撞兼容性的影响­因素及测试[J]. , 2012, 3(3): 232-238.方法分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4] Mizuno K, Yamazaki K, Arai Y, et al. Japan Research on Compatibil­ity Improvemen­t and Test Procedures[C]// Conference Proceeding of the 19th ESV. Washington D C, 2005: 05-0185. [5] Davies H, Edwards M J, Thompson A. Compatibil­ity and Frontal Impact Test Procedures- Additional Work to Support VC- COMPAT- Final Report[R]. Wokingham: Transport Research Laboratory, 2008. [6] Thomson R, Edwards M, Martin T, et al. Car- Car Crash Compatibil­ity: Developmen­t of Crash Test Procedures in the VC- Compat Proje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ashworth­iness, 2007, 12(2): 137-151. [7] Johannsen H, Adolph T, Thomson R, et al. FIMCAR Strategy and First Results for Future Frontal Impact Assessment[C]// The 22nd ESV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ashington DC, Paper No. 11-0286, 2011.

[8] Patel S, Prasad A, Mohan P. NHTSA’s Recent Test Program on Vehicle Compatibil­ity[C]// The 21st ESV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tuttgart, Paper No. 09-0416, 2009. [9] Reilly P. Status Report of IHRA Compatibil­ity and Frontal Impact Working Group[C]// The 19th ESV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ashington DC, Paper No. 05-0365-O, 2005. [10] European Enhanced Vehicle Safety Committee, Working Group 15(EEVC- WG15). Car Crash Compatibil­ity and Frontal Impact [EB/OL]. (2007- 05- 03). http://wg15.eevc. org/wg15public­docs/EEVC- WG15- Final- Report- 200705-03.pdf. [11] Edwards M J, Davies. Developmen­t of Test Procedure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to Improve Compatibil­ity in Car Frontal Collisions[C]//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per No.233-245, 2003. [12] Yonezawa H, Mizuno K, Hirasawa T, et al. Summary of Activities of the Compatibil­ity Working Group in Japan[C]// The 20th ESV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ashington D C, Paper No 09-0203, 2009. [13] Thomson R, Johannsen H, Edwards M, et al. FIMCAR Final Assessment Approach[M]. Berlin: Universitä­tsverlag der TU Berlin, 2014. [14] , .张滕滕 卓鹏 乘员载荷准则评价车辆­及乘员伤害的有[J]. , 2016(3): 41-44.效性分析 上海汽车(责任编辑 文楫) 2018 10 13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