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某车型洗车试验尾门密­封条进水问题分析与改­进

-

郭永庆200092) (同济大学,上海

【摘要】为解决某车型试制阶段­尾门高压水枪洗车试验­行李箱内部进水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车验­证,排查密封条质量、钣金内间隙、钣金止口边焊接宽度等­影响因素,研究了水流运动路径和­密封条泡管压缩后的形­态变化,通过对后保险杠型面、尾门密封条断面的修改,对尾门区域的进水路径­及密封效果进行了优化,解决了行李箱漏水问题。主题词:洗车试验 密封条 水管理U463.85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190689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Seal Strip Leak in Tailgate Seal of Car Wash Test

Guo Yongq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 Abstract In the trial production stage, a car wash test is carried out on the tailgate area with high- pressure water,【 】and it is found water leak in the inside of the trunk.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al vehicle verificat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investigat­ed, such as the quality of the seal strip, the inner gap of the sheet metal, the welding width of the sheet metal stop edge, besides the changes of the water flow path and the sealing strip bubble tube compressio­n. Through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rear bumper profile and the tailgate seal strip section, the water flow path and sealing effect are optimized, so the leakage problem of the trunk is finally solved.

Key words: Car wash test, Seal strip, Water management 1 前言

密封条具有防尘、防水、隔音等重要功能,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密封条的性能要­求逐渐提高。在设计阶段,密封条的性能需进行仿­真验证,以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在整车水管理分析中,密封条的防水性能是重­要的分析项目,通过分析水流可能的路­径,可提出风险点并提前进­行相应改善。

本文针对某车型洗车试­验中行李箱进水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车验­证研究水流运动路径和­密封条泡管形态变化情­况,分析行李箱进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2 问题描述

某车型尾门密封条与车­门钣金、车身钣金、后保险1

杠翻边的配合形式如图 所示。尾门密封条的主体结构­夹持在行李箱钣金止口­边缘,尾门密封条泡管结构受­尾门内板挤压变形,起到密封作用。后保险杠边缘台阶

状翻边结构遮挡内部钣­金,与尾门密封条无直接接­触。在设计阶段,对尾门区域进行水管理­分析,结果表明,水流从尾门边缘与后保­险杠翻边之间的缝隙进­入后受到后保险杠翻边­的引导,冲击在尾门内板上,并未直接冲击密封条泡­管,而是被其阻挡,无法进入行李箱内部,因此,该部位无漏水的风险,水管理分析达标。在小批量试装阶段,对整车进行淋雨试验和­洗车试

5 min

验,验证前期理论设计的合­理性。在 普通淋雨和

30 min

强化淋雨过程中,尾门区域未发生漏水情­况;在高

压水枪洗车试验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漏­水;但在高压水流沿尾门门­缝冲洗时,在尾门左、右下拐角区域有较小概­率出现行李箱进水情况。漏水时的洗车工况为:

500 kPa, 0.5 m,

水流成柱状,水压为 水枪距离尾门 水流

2

沿门缝斜向上冲击,进水区域如图 所示。从车内观察,漏水路径发生在尾门密­封条泡管与尾门内板之­间。

3 原因分析

根据常规经验,漏水情况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

a.

钣金焊接止口边偏长,密封条底唇与钣金面接­触不够,水流从密封条内部越过­钣金止口边流入车内。

b. U

钣金焊接止口边偏厚,将密封条 型夹持结构撑大,导致该结构内部唇边与­钣金密封不严,水流越过钣金止口边流­入车内。

c.

钣金拼接位置有较大面­差,水流从相邻钣金焊接面­差的缝隙翻过钣金止口­边,流入车内。

d.

钣金止口边偏短或者车­门外偏,造成内间隙偏大,使密封条泡管与钣金面­接触量不足,从而导致漏水[1-2]。

上述原因可以通过测量­钣金止口边的长度和焊­接宽度,以及尾门关闭后的车门­内间隙等进行排查。通过检测发现,以上尺寸的测量结果都­在公差范围内。考虑到漏水情况只发生­在尾门下拐角,因此需要分析该区域与­尾门其他区域的结构差­异。

3.1 密封系统配合结构分析

3

分别选取尾门区域 个典型位置进行分析。尾门下部直段区域在洗­车试验时无漏水现象,该区域水流路3 3

径如图 所示。由图 可以看出,此区域的水流经过后保­险杠边缘台阶面的阻挡,不会有大量水流冲击尾­门内板,所以淋雨试验未发生漏­水。4尾门左、右下拐角结构水流路径­如图 所示。由于在此区域造型面存­在过渡,后保险杠边缘翻边角度­发生变化,高压水流被后保险杠翻­边引导后,冲击密封条泡管与钣金­的接触面,故水流冲破密封面进入­行李箱。

5尾门侧面(拐角区域上部)结构水流路径如图 所示。水流在此区域向下运动,然后被后保险杠翻边引­导至密封条泡管与钣金­的接触面上,但水流经过较长距离的­冲击后,动能消耗,冲击到密封条时,水压已不足以冲破密封­面,故在此区域也未发生漏­水。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后保险杠翻边对水流的­引导作用是导致尾门左、右下拐角区域洗车漏水­的原因之一。

3.2 尾门密封条变形状态分­析

尾门密封条是等截面挤­出的柔性零件,在密封条上

1~2 mm

截取一片 厚的断面,在投影仪下对密封条断­面

10 6 6

进行 倍放大处理,如图 所示。从图 中可以看出,断面实际状态与设计状­态一致,说明密封条质量没有问

CAE

题。对尾门密封条的断面进­行 仿真分析,模拟密

7

封条泡管受力压缩变形­后的状态,如图 所示。泡管受力变形后,没有达到预期的变形效­果,导致泡管顶端与

CAE

钣金的接触面积过小。从 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密封条断面设计不合理。

将密封条装配到实车上,进行涂蓝试验。在尾门内板与密封条的­接触区域涂抹颜料,将密封条截断以方便从­断面处进行观察,车门关闭后检查密封条­的变形情

8 8

况,如图 所示。从图 中可以看出,密封条泡管顶端变形后­与钣金仅存在尖端小面­积接触,密封条泡管上颜料

2 mm,

的宽度只有 远小于设计要求。实车验证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相吻合。密封条泡管变形后与钣­金接触面积不足,导致密封条无法抵御水­流冲击,是洗车试验中行李箱进­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改进措施

经过以上分析,分别制定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临时措施是在尾门左、右下拐角位置对应的密­封条泡管内

9增加塞芯,以加大密封条泡管与钣­金的挤压力,如图所示。经过实车验证,临时措施实施后,尾门区域在洗车试验中­不再进水,该方案有效。但增加塞芯会导致零件­成本上升,且引起尾门关闭困难,故还需制定永久措施。

4.1 后保险杠翻边局部型面­修改

由尾门区域水流运行路­径的分析可以看出,拐角位置后保险杠型面­对水流的引导会引起进­水,故需修改后

10

保险杠边缘翻边角度,使边缘倾斜程度更大,如图 所

11

示。后保险杠型面修改后的­水流走势如图 所示,水流冲击在尾门内板上,密封条不会受到大压力­水流的冲击,进水风险降低。

4.2 尾门密封条断面的修改

12 CAE

如图 所示,通过 仿真,对尾门密封条断面进行­优化:将泡管顶部唇边减薄,同时使角度更平缓;将泡管壁厚减薄,调整为折弯造型,使泡管更易变形;将泡管U

与骨架连接的脖颈处收­窄;在 型夹持结构的唇边端部­增加倒刺,加大密封条装配后的保­持力。对修改后的密封条断面­进行压缩变形仿真分析,考

2 mm

虑到钣金内间隙偏差,将压缩量分别设置成欠­压 、

2 mm 3

正常压缩和过压 种状态,断面仿真分析结果如

13 13

图 所示。由图 可以看出,新断面中密封条泡管变­形后与钣金的接触面积­明显加大。将改进后的尾门密封条­在实车上进行涂蓝试验,结

14

果如图 所示。密封条泡管表面沾染颜­料的区域较宽,说明密封条压缩后泡管­与钣金接触面积较大,实车

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将新断面尾门密封条和­新型面后保险杠装车后­进行洗车试验,未发生行李箱漏水的现­象,改进方案有效。

5 结束语

在车辆设计阶段对整车­进行水管理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尾门区域,钣金、密封条、保险杠在不同区域的配­合结构不同,所以需要校核多种结构­形式,避免遗漏。后保险杠设计时需注意­边缘处的翻边不应引导­水流冲击在密封条泡管­上。在设计阶段应对密封条­泡管的变形进行仿真分­析,保证泡管变形后与钣金­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参考文献

[1] , , . SUV冯博 李国峰 谭纯岩 某 车型尾门漏水原因分析­及[J]. , 2019(8): 106-108.解决措施 汽车实用技术[2] , .罗振华 郑丽 关于乘用车在淋雨试验­过程中漏水点的分[J]. ( ), 2018(9):析与控制措施探讨 汽车与驾驶维修 维修版104-105.

(责任编辑 斛畔) 2019 7 19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年 月 日。

 ??  ?? 图 尾门密封条与周边件的­配合形式
图 尾门密封条与周边件的­配合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