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汽车 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头部动力学响应­研究

钱宇彬 郭风虎 王琰 肖凌云 胡文浩 (

-

…………………………

为研究汽车 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情­况,基于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 数据库中筛选出的 起典型碰撞案例,分析了车型、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和碰撞位置对­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与­汽车碰撞速度呈明显正­相关;汽车车型对骑车人碰撞­后抛出的轨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速度相同,碰撞位置和碰撞角度不­同时,骑车人的损伤程度有所­差异,骑车人简明损伤定级( 等级在碰撞位置为 和碰撞角度为 时达到最大。

起自行车与轿车事故案­例进行事故重建,分析了典型碰撞形态下­自行车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骑车人­身体各部位在碰撞中的­损伤风险。徐荡等

- -

人[12]建立了汽车 行人、汽车 骑车人碰撞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行人和­骑车人的损伤程度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受形状、质量、速度等特点的影响,在与汽车发生碰撞时,电动自行车及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也有所差异,本文根

National Automobile Acci⁃

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

dent In- 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NAIS)

中上海松江地

-

区典型的汽车 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通过事故仿真重建,分析不同因素对骑行人­动力学响应和损伤的影­响。

2 2.1数据分析数据样本

NAIS本文涉及的事­故案例来源于 上海松江站点,事故案例的深度调查涉­及不同学科的交叉,包括人车路系统、汽车构造、车辆动力学、力学、医学、道路工程等

13 -

[13]。本文对 起典型的汽车 电动自行车事故进行重

1

建分析,数据样本如表 所示。其中,碰撞角度为汽车

0°速度与电动自行车速度­方向的夹角,按顺时针定义为

~360°,

碰撞位置为碰撞点与车­标的横向距离,向左为正,向右为负。

表 事故参数信息仿真设计

的影响,故碰撞速度定义为碰撞­瞬间汽车的瞬时速度。

SUV MPV[根据车辆外形参数将汽­车划分为轿车、 、 14]。所研究的事故案例中,主要碰撞类型为汽车前­部与电动自行车发生接­触,本文依据典型事故实车­参数对汽车模

2型的前部主要几何参­数进行调整,如表 所示。

表 车辆模型几何参数

Injury Criterion,HIC)

值:

DHIC = max 1

t2 R( t) t2 - t1) t2 - t1 dt

t1式中,、t1 t2分别为碰撞过程中­的时间节点; R(t)

为头部质

PC-Crash

心处加速度,可由 软件导出。

4.1

2.5

车型对骑车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90°, 0 cm,

在仿真中,设碰撞角度为 碰撞位置为 通过碰撞速度的调整,分析不同车型在碰撞中­对骑车人动

20 km/h 40 km/h 60 km/h 3

力学响应的影响。 、 、 车速下种车型碰撞后骑­车人的运动轨迹点及轨­迹拟合曲线如

4 4

图 所示,由图 可以看出,骑车人纵向位移与车速­正相关,相同碰撞速度下对骑车­人的纵向位移影响最大­的为

MPV, SUV,

其次为 最后为轿车。

4.2碰撞角度对骑车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以轿车为例,以碰撞速度为变化量,分别在

180°) 45°(315°) 90°(270°)

( 、 和 碰撞角度下分析碰撞角

HIC

度对骑车人头部 、头部碰撞速度和头部碰­撞加速度

5 5

的影响,结果如图 所示。由图 可知,不同碰撞角度下,骑车人动力学响应情况­随着碰撞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碰

0°(180°) 45°

撞角度为 时骑车人受到的伤害最­大,其次是

315°) 90°(270°)

( 时,碰撞角度为 时影响相对较小。

2 AIS 7

出这 种影响因素与骑车人 等级的相关性,如图所示,对每个案例的碰撞角度­和位置不做变化,仅改变

30~35 km/h)

其碰撞速度进行重建分­析,分为低速( 、中

50~55 km/h) >60 km/h)3

速( 和高速( 种速度状态。可以

0 cm AIS

看出,在同速度范围内碰撞位­置接近 时骑车人

0°(180°)

等级较其他碰撞位置偏­高,碰撞角度在接近 时

AIS

骑车人 等级也偏高。

表 骑车人头部与 等级对应关系

实验室排放测试( 型试验)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

Real

汽车道路排放水平,故欧盟开发了实际行驶­排放(

Driving Emission,RDE)

测试程序[1- 3],参考欧盟法规,国

六排放法规也首次加入­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 型试验) [4],以期减少道路交通排放,改善空气污染状况[5],

并规定使用移动平均窗­口法计算 型试验的排放结果。

RDE

目前,针对轻型车 试验已开展了以下研究:进

RDE

行不同动力装置与燃料­汽车的 试验,使用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数据,并研究各类汽车的排放­特性[6];进行

RDE

不同海拔下的轻型车 试验并使用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数据,研究排放随海拔的变化­关系[7];对轻型车热起动、冷起动时的排放数据纳­入窗口计算后的排放结­果变化进行研究[8];使用功率等级分组法、移动平均窗口法处

RDE

理轻型车 试验数据,分析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9]。也有部分研究探讨了重­型车使用的功基窗口法,研究了窗口数值的大小­对排放计算结果

2

的影响[10]。法规允许使用 种窗口划分方法,即从前向

RDE

后划分窗口和从后向前­划分窗口,本文按照 试验

3 2

要求,在 辆轻型车上完成道路试­验并分别使用 种窗口划分方法处理数­据,研究其对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

Δt设 为数据采样周期, t2, 可根据式( 2)

确定: M(t2, Δt)- M(t1, MrefM(t2, M(t1, 2)

1

从最后 点向前计算并划分第i­个窗口的方法如

2 3)

图 所示,该窗口由式( 确定:

M(t1, M(t2, Mref 3) (

各路段的加权排放因子­为:

Mgas, Σwi· Mgas, Σwi, k= u,r,m 5)

( MPN, Σwi· MPN, Σwi, k= u,r,m 6)

(式中, Mgas, 、MPN, 分别为市区、市郊、高速路段加权的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和颗粒物­排放因子; Mgas, 、MPN, 分别为

u

各窗口内的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颗粒物排放因子;

rm

分别代表市区、市郊、高速路段。总行程排放因子为: fu Mgas, u + fr Mgas, r + fm Mgas, m

Mgas, t = 1 000× 7)

fu + fr + fm fu MPN, u + fr MPN, r + fm MPN, m

MPN, t = 8)

fu + fr + fm

式中, Mgas, t为总行程的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 fu= 0.34

、fr= 0.33 fm= 0.33

、 分别为市区、市郊、高速路段权重; MPN, t

为总行程的颗粒物排放­因子。

3.2排放结果分析

3使用移动平均窗口法­计算得到 辆试验车市区、市

 ??  ?? ( 骑车人被追尾后背部接­触车辆跌落图 骑车人的 类运动学轨迹
( 骑车人被追尾后背部接­触车辆跌落图 骑车人的 类运动学轨迹
 ??  ?? ( 骑车人小角度碰撞后被­抛出
( 骑车人小角度碰撞后被­抛出
 ??  ?? ( 骑车人与车辆侧面碰撞­后倒地
( 骑车人与车辆侧面碰撞­后倒地
 ??  ?? ( 骑车人被抛起后跌落
( 骑车人被抛起后跌落
 ??  ?? ( 骑车人被撞倒在车前方
( 骑车人被撞倒在车前方
 ??  ?? ( 骑车人头部接触发动机­罩后倒在车前方
( 骑车人头部接触发动机­罩后倒在车前方
 ??  ?? ( 骑车人接触发动机罩后­侧面跌落
( 骑车人接触发动机罩后­侧面跌落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