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碳纤维复合材料避震塔­强度性能多尺度优化设­计

-

【摘要】综合考虑机织复合材料­成型及力学性能特点,设计了一体式结构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避­震塔,并基于多尺度优化方法,综合考虑材料和结构参­数,实现避震塔强度性能优­化设计。为获取准确的仿真分析­用材料参数,基于显微镜观测得到的­机织参数建立多尺度预­测模型。通过避震塔强度性能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考虑工艺过程影­响的材料参数预测结果­及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与原高强钢避震塔相比,优化得到的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避­震塔实现了 的轻量化效果。

结构,并基于多尺度优化方法,在满足避震塔强度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其轻量化­设计。为考虑成型工艺对复合

3D

材料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测得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介­观机织参数,并基于计算细观力学理­论,建立考虑工艺过程影响­的宏观各向异性多尺度­预测模型及其本构模型。考虑到避震塔的载荷特­性及复合材料成型的

3D

特点,设计一体式结构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避­震塔,并进行强度性能试验和­仿真分析对标。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尺度建模和优化­设计理论,综合考虑介观机织参数­及避震塔宏观结构参数,对避震塔强度性能进行­多尺度优化设计。

2 力学性能试验及机织参­数观测2.1样件制作及力学性能­试验

3D

本文所采用的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首­先由纱线

Resin Transfer

编织为预制件,之后通过树脂传递模(

Molding,RTM)

工艺与树脂复合加工成­复合材料样板。

T700-6k,

编织预制件采用的纱线­为东丽 机织结构为三

1 1

维正交,理想单胞如图 所示,具体机织参数如表 所示。复合材料成型所用树脂­为环氧树脂。最终加工得

7.7 mm, 39%

到的样板厚度为 碳纤维体积分数为 。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织参数

55°沿厚度方向发生了偏转,角度为 。

表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面内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3D

为预测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强度性能,介观尺度仿真分析中需­要建立合适的纤维束强­度准则。参考目前针对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9],基于

Pinho

准则描述纤维束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性能,并

ABAQUS UMAT

采用 的 子程序将上述准则数值­化。将

5

表 中的细观预测结果带入­到介观尺度模型,预测得到

3D 6

的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结果如表 所示。与试验结果相比,建立的考虑工艺过程影­响的多尺

3D

度预测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及压缩载荷下的­宏观力学性能。

表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预测结果

0

0

2G1WF

式中, ε1、ε2分别为经向和纬向­的线应变; ε12为剪应变; EW、EF分别为表6

中所示经向和纬向的弹­性模量; GWF为

6

表 中所示面内剪切模量; σ1、σ2分别为经向和纬向­的正应力; σ12为剪应力。

σi≥ 0

考虑到材料力学性能的­拉压非对称性,当 时, EW、EF分别取表6 σi< 0

中所示的拉伸弹性模量,当 时, EW、EF分别取表6

中所示的压缩弹性模量。对于其强度性能,采用最大应力准则进行­建模。所

ABAQUS UMAT

建立的本构模型基于 的 子程序数值化。

4 避震塔结构设计及强度­性能对标4.1避震塔结构设计

σ1 σ2 σ12 3D

考虑到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及避震塔

5a

所承受的载荷特性,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一体式结构避震­塔,避震塔的高度方向为机­织过程中的经向,环向为机织过程中的纬­向。沿避震塔高度方向,该结构分

3 5b

为上部、中部、下部 个区域,如图 所示。在初始设

3

计中,个区域采用相同的经密­和纬密,但机织层数不

7

同,如表 所示。基于上述机织参数,首先将碳纤维纱

RTM

线编织为预制件,之后通过 工艺与环氧树脂结合,形成一体式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避震塔本体。在避震塔的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参数与样­件加工所用参数完全相­同。40.3 kN

试验过程中,当载荷加载至 时,避震塔发生7

破坏,其失效形式如图 所示,避震塔首先沿顶部圆孔­的纬向发生破坏,之后沿经向进行扩展。

4.3避震塔强度性能仿真­分析及对标

建立的避震塔强度性能­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共­节

3D

点处理不同厚度的连接­关系。考虑到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在避震塔有限元模型中­建立局部坐

40.3 kN CAE

标系描述材料方向。在 加载下,避震塔 分

8 8

析得到的应力云图如图 所示。由图 可知,避震塔顶部圆孔周围的­纬向拉应力达到拉伸强­度极限,继续加载,将会发生沿经向的裂纹。由避震塔强度性能对标­结果可知,所建立的材料参

CAE

数预测流程、本构模型及 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描

3D

述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力学性能。

5避震塔多尺度优化设­计

3D

考虑到 机织复合材料机织参数­的可设计性,针对避震塔强度性能,分别选择避震塔上部、中部和下部

3

个区域的经纱间距、纬纱间距和层数等介观­机织参数,以及顶部配合面圆孔直­径等宏观结构参数作为­设计

8

变量,进行多尺度优化设计,具体变量及其范围如表

9

所示。多尺度优化设计流程如­图 所示。

表 多尺度优化设计变量及­其范围

 ??  ?? 图正交机织理想单胞示­意
图正交机织理想单胞示­意
 ??  ?? ( 避震塔剖视图图 一体式结构避震塔及其­剖视图
( 避震塔剖视图图 一体式结构避震塔及其­剖视图
 ??  ?? 图 避震塔强度仿真分析应­力结果示意
图 避震塔强度仿真分析应­力结果示意
 ??  ?? ( 一体式结构避震塔示意
( 一体式结构避震塔示意
 ??  ?? 图 避震塔强度破坏结果
图 避震塔强度破坏结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