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叶片曲率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力学特性的影­响*

-

杨林 于曰伟 周长城 郑伟255049) (山东理工大学,淄博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分析、设计精度,分析了叶片曲率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际结构特征建立­了考虑叶片曲率影响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上、下表面曲线的构造方法,进而利用 SolidWorks­软件搭建了其三维仿真­模型,并利用台架试验对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叶片­曲率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向上弯曲时,随着曲率的增大,少片簧的刚度逐渐减小,应力逐渐增大;叶片向下弯曲时,随着曲率的增大,少片簧的刚度逐渐增大,应力逐渐减小。

主题词:车辆悬架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 叶片曲率 力学特性U463.33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210062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1 前言

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兼导向机构,目前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随着节能环保、汽车轻量化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少片簧以其质量轻、噪声小、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为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应­力约束条件、刚度设计要求和加工工­艺需要,少片簧通常加工成抛物­线型、斜线型、根部加强型、端部加强型、两端加强型等不同结构­型式。针对不同结构型式的少­片簧,研究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应力计算公式[1- 5]。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研究人员开始考虑材料[6-10]、片间摩擦[11-14]、安装约束[15-16]等因素的影响,并利用有限元法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17- 18],为少片钢板弹簧的前期­设计和强度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这些研究均未考虑叶片­曲率对少片簧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使设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少片钢板弹簧除了承受­车辆自身及载物质量外,还要承受因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载荷,其主要失效方式是疲劳­断裂和产生永久性塑性­变形[19]。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板­簧应力、延长板簧寿命,使各片板簧寿命接近,通常在自由状态下将各­片板簧加工成不

同的曲率,装配压紧前各片间保持­一定自由间隙,装配后各片紧密贴合,呈现自然向上弯曲的状­态。但在少片钢板弹簧的设­计、分析计算中,往往忽略叶片曲率的影­响,将少片簧视为平直的簧­片叠加,导致了实际应用时少片­簧的性能和寿命难以与­设计值相吻合。

为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分析、设计精度,本文通过考虑叶片曲率­对少片簧的影响,建立符合少片簧实际结­构特征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曲率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少片钢板弹簧的­设计和疲劳寿命预测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2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建­模与仿真2.1 结构特征

1~4

通常,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由 片中间厚两端薄、等宽、等长、曲率半径不同的弹簧钢­片叠合而成,

3

其中,少片簧的一半对称结构­根据厚度特征划分为个­部分,即根部平直段、变厚度段和端部平直段。为保持等强度特性,变厚度段厚度可按抛物­线型或线性变化。板簧中部安装中心螺栓­以保证装配时各片的相­对位置,形成一根弹性梁纵置于­车桥与车架之间,

1

如图 所示。

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实际结构尺寸,考虑叶

SolidWorks

片曲率的影响,利用 软件建立相应的少片簧­仿真模型。模型简化原则为:

a.

考虑到少片簧沿片长方­向的对称性,在确保不

1/2

影响结果精度的前提下,建立钢板弹簧的 模型进行仿真。

b. 假设板簧在折弯成一定­曲率后,各位置的厚度

不变。c. ( n+ 1)

假设第n片板簧与第 片板簧之间的垫片厚度­与第n片板簧端部平直­段厚度之和等于第n片­板簧根部平直段厚度。

2.2.1

上表面曲线的确定基于­少片簧结构以及设计、安装要求的特殊性,折弯加工前其叶片上表­面为水平直线段,折弯成一定曲率后,除根部平直段被骑马螺­栓固定仍为直线段外,其余部分变为该片板簧­对应曲率圆的一段圆弧,几何关系如

2

图 所示。

2

图 中, O0、R分别为板簧上表面曲­率圆的圆心和半径, h1、h2分别为板簧端部和­根部平直段厚度,直线段

O′ A′ 1/2

OA、直线段 分别为 板簧模型的根部平直段­上、下表面曲线, AB 、曲线A′B′分别为模型的变厚度段­上、 ′ C′

下表面曲线, BC 、分别为模型的端部平直­段上、下表面曲线, H为弧高,即板簧根部平直段上表­面与卷耳下部切线间的垂直距离,为θ AC对应的圆心角。

2

由图 可得: = 1)

Rθ L ( AC

R2 +( - 2 =( sinθ) 2 2)

R H) R ( 

式中, LAC为AC的长度。由于各片板簧被压紧且­由螺栓固定,根据模型简化

c, 1

原则 其余各片上表面曲率半­径可根据第 片确定。以

3 1 2 3

片簧为例,设第 片、第 片、第 片叶片上表面曲率半径­分别为R1、R2、R3,根部平直段厚度分别为­h12、h22、h32,则R2 = R1 + h12 3)

R3 = R1 + h12 + h22 4)

2.2.2

下表面曲线的确定折弯­加工后,对应的少片簧的下表面­曲线由直线段O′A′ A′ B′ ′ C′ ′ C′

、曲线 、组成。其中是以O0为圆心,

( R+ h1)

为半径的一段圆弧。以A为原点,根据简化原则 b, A′ B′ ( x1,y1)

曲线 上某点 与曲率圆圆心连线交A­B 于点

( x0,y0), ( x0,y0) ( x1,y1)

点 与点 的连线长度为hx,即折弯加工前

( x1,y1) ( x0,y0) ( x1,y1)点 对应的叶片厚度。利用角度θ建立 与的关系:

x1 = x0 + sinθ 5)

h ( x x y1 = y0 - cosθ 6)

h ( x x

θ ( x0,y0)

式中,为点 与圆心O0连线与垂线­O0A的夹角。x

MATLAB A′ B′

运用 进行求解,得出曲线 上一系列

8 A′B′

点,通过对这些点进行 次曲线拟合,可得到曲线

1

的表达式。以某片板簧为例,该板簧结构参数如表所­示。2.2.3

三维模型的建立

SolidWorks

将得到的曲线拟合表达­式输入 软件中,得到少片簧三维模型。

2.3 有限元仿真过程设置

2.3.1

定义单元属性和材料属­性

SOLID186,SOLID186

定义单元类型为 是一个高阶

3 20 3

维 节点固体结构单元,每个节点有 个分别沿xyz、、方向平移的自由度,支持塑性、超弹性、蠕变、应力钢化、

TARGE170

大变形和大应变,三维实体接触单元采用 及

CONTAC174

来模拟片与片之间的接­触和力的传递。钢

60Si2Mn, 206 GPa,

板弹簧的材料为 弹性模量为 泊松比

0.29, 7.74×103 kg/m3, 1.176 GPa,

为 密度为 屈服强度为

1.274 GPa

抗拉强度为 。

2.3.2

少片簧的网格划分为提­高网格质量,对模型进行合理分块,网格划分主要采用六面­体单元,根据板簧结构参数设置­合适的单

5 mm

元尺寸来保证计算精度,一般设置为 。

2.3.3

定义边界条件

1

在两叶片根部平直段、端部平直段分别定义 个接

1

触对来模拟叶片间接触­和力的传递,每个接触对都由1

个接触面和 个目标面组成,定义凸曲面为接触面,凹曲面为目标面,接触类型定义为摩擦接­触,按簧片在良

0.2,

好的润滑状况下计算,摩擦因数设置为 接触刚度系

0.001

数为 。由于各叶片之间采用中­心螺栓连接且在钢

U

板弹簧中部用 形骑马螺栓夹紧在桥壳­或桥体上,故在各叶片根部施加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约束,各叶片的端部为自由端,允许其自由变形。

2.3.4 -

加载 卸载和求解

集中载荷加载在首片少­片簧端部的节线上,为了获得不同载荷下少­片簧的变形,以分步加载的方式施

7

加载荷,加载过程分解为 个载荷步,逐级加载至最大

5 280 N 7

载荷 。卸载过程同样分为 个载荷步,逐级卸载至空载。由于少片簧在受力过程­中产生大变形,故打开求解控制中的几­何大变形选项。因板簧间的接触的特点­为不穿透、自由的分离和带摩擦的­滑移,故关闭

Trim Contact)

修剪接触( 并选择接触算法为罚函­数法

Pure Penalty),

( 以提高计算准确性。添加总位移分布

Total Deformatio­n) Equivalent

云图( 和应力分布云图(

Stress)

分析求解。

3 模型试验验证

以某少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为例,对所提出的建模方法的­正确性进行试验验证。该少片簧的结构参2

数如表 所示。

3.1 ANSYS仿真

根据所建立的仿真模型­搭建方法,构建的少片斜线4型变­截面钢板弹簧仿真模型­如图 所示。

ANSYS

利用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少­片簧进行静力学特性仿­真,通过解算器输出检查,确定该有限元模型52 422 12 103

共计 个节点、 个单元。

3.2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GB/T 19844—2018 2

根据 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表

TPW

所示少片簧进行力学特­性试验,试验测试设备为

100 5

型钢板弹簧静刚度试验­机,试验平台如图 所示。试验中,逐级对该少片簧进行加­载和卸载,测试少片簧

0的变形和应力等参数。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曲率­k为

0.8 -

和 的板簧模型进行加载 卸载仿真,所得到的试验

6

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结­果如图 所示,力学特性对比结

3

果如表 所示。6 3 1

由图 和表 可知,加载至最大载荷时,仿真板簧

2

与仿真板簧 的变形与试验结果的相­对偏差分别为

7.8% 1.0%,

和 对加载过程的变形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

1 2

到刚度数据,仿真板簧 与仿真板簧 的刚度与试验值

7.987% 0.403%

的相对偏差分别为 和 。结果表明,仿真

2

板簧 与试验板簧刚度吻合度­较高,即建模时考虑曲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少片簧的刚­度特性。产生相对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建模时忽略了实际板簧­在由平直状态折弯成一­定曲率的过程中因受拉­力、压力而造成的叶片厚

1 2

度变化。加载至最大载荷时,仿真板簧 与仿真板簧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板簧根部,与试验结果的相对偏差

9.94% 7.83%,

分别为 和 由于仿真时没有考虑装­配所产生的应力,导致应力仿真结果小于­试验结果,为准确模拟该曲率板簧­在装配和受压后的应力­情况,对装配过程

3

进行仿真,在考虑装配、加载、卸载 个阶段后,得出的

7

应力对比结果如图 所示。2

加载至最大载荷时,仿真板簧 的应力与试验结果3.38%,

的相对偏差为 通过上述分析,证明了该模型是准确可­靠的。

4 叶片曲率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力学特性的影­响

3

以 种不同结构参数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为例, 1 2 3

其中少片簧 为斜线型钢板弹簧,少片簧 与少片簧 为抛物线型主副钢板弹­簧,利用所建立的建模方法­搭建不同曲率的少片簧­仿真模型,为方便探究曲率的影响,设k> 0, k< 0,

叶片向上弯曲时曲率 叶片向下弯曲时曲率 叶k= 0,

片平直,即不考虑曲率时 曲率的正负仅表示叶片­弯

| k| k≠ 0

曲方向,曲率大小以 表示。对于曲率 的主副簧复

合式钢板弹簧,以其副簧端点与首片主­簧上表面对应点间距离­为主副簧间隙。进行叶片曲率对少片簧­力学特

4性的影响规律的分析,少片簧结构参数如表 所示。

4.1 叶片曲率对刚度特性的­影响

8 4

图 所示为仿真得到的叶片­曲率对表 所示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特性影响的曲线。8a k< 0

由图 可以看出: 时,相同端部作用力下,随着| k| k≥ 0

的增大,板簧的变形减小;当曲率 时,相同端部作

| k|

用力下,随着 的增加,板簧的变形增加,但增加程度较k< 0 8b 8c k< 0

曲率 时小。由图 、图 可以看出: 时,相同端

k> 0

部作用力下,随着曲率的增大,板簧的变形减小;当

2 3

时,随着曲率的增加,板簧的变形增加;板簧 与板簧

k= 0

是主副簧复合式钢板弹­簧, 时,主副簧间隙一定,无法等同于其他曲率板­簧的主副簧间隙,逐级加载时,其副簧早于其他非零曲­率副簧进入接触,所以一定载荷范围内,其刚度较大,变形较小。

9

为了进一步分析叶片曲­率对刚度特性的影响,图

4

给出了仿真所得的叶片­曲率对表 所示少片变截面钢

1

板弹簧刚度影响的曲线,其中板簧 的刚度为加载至最

2 3

大力下的刚度,板簧 与板簧 的刚度为主副簧完全接­触后的复合刚度。

9

由图 可以看出:叶片向下弯曲时,随着曲率的增大,少片簧的刚度增大,且增大趋势明显;叶片向上弯曲时,随着曲率的增大,少片簧刚度逐渐减小,减小趋势较为平缓。整体看来,图中曲线近似二次曲线。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叶片曲率变化导致端部­作用力的作用线与板簧­中心垂线的水平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弯矩、片间接触摩擦的变化,且叶片向上弯曲时,施加载

荷有使叶片曲率减小的­趋势,叶片向下弯曲时,施加载荷有使叶片曲率­增大的趋势。这种减小或增大趋势减­缓或加剧了上述变化的­程度,这种变化反映在刚度上­使刚度曲线在不同曲率­下近似呈二次曲线变化。通常,在板簧初始状态下,叶片呈现向上弯曲的形­状。仿真结果显示,随着叶片曲率的增大,板簧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降低,在悬架垂直载荷一定时,刚度减小导致悬架垂直­变形增大,增加了撞击限位块的概­率。对于主副簧复合式钢板­弹簧,刚度降低会造成副簧过­早进入接触状态,导致板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5

为了进一步分析叶片曲­率对刚度的影响程度,表给出了仿真所得的不­同非零曲率下的少片簧­刚度对于

5

不考虑曲率时的变化量。从表 中可以看出,随着曲率的增大,变化量逐渐增大,即曲率对刚度的影响程­度逐

0.5~0.8 m-

渐增大。通常,少片簧初始状态下的曲­率在 1

范围内,为了便于工程应用,同时简化求解过程,可以在

-

不考虑板簧曲率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以曲率 刚度

0.06~0.08

修正系数γ进行修正,的取值范围为γ 。

4.2 叶片曲率对应力特性的­影响

10 4

图 给出了仿真所得的叶片­曲率对表 所示少片2

变截面钢板弹簧的第 片主簧同一节线距离板­簧端部不同位置处的应­力曲线。10a k= 0

由图 可以看出:当 时,在端部力的作用下,

1

板簧 某一节线上的应力由端­部平直段到变厚度段迅­速增加,而后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并在根部平直段出现

1

最大应力;当板簧 的叶片曲率改变时,同一节线上的

k= 0

应力整体变化趋势与曲­率 时一致,曲率的存在并没

1

有改变板簧 的应力分布,仅改变了应力的大小。由图10b k= 0 2

可以看出:当 时,在端部力的作用下,板簧 某一节线上的应力先是­沿长度方向迅速增加,而后在抛物线段出现等­应力现象,最后在根部平直段出现­最大应

2

力;当板簧 的叶片曲率改变时,同一节线上的应力分

k> 0

布发生了变化,如曲率 时,在主簧对应副簧端点位­10c k= 0

置处出现了较大的应力。由图 可以看出:当 时,在端部力的作用下,应力由端部平直段到变­厚度段迅速增加,在主簧对应副簧端点位­置处出现了较大的应力,下降后趋于不变,而后又再增加并在板簧­根部平直段出

3 k< 0

现了应力最大值;当板簧 的 时,随着曲率的增大,主簧对应副簧端点位置­处的应力逐渐减小,在此位置不再出现较大­的应力分布。整体来看,当板簧长度、厚度不变时,曲率的存在可能会改变­其应力的大小或分布情­况。

为了进一步分析叶片曲­率对应力特性的影响,图

11 4

给出了仿真所得的叶片­曲率对表 所示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根部最大应力影响­的曲线。

k< 0

时,应力随曲率的增加而减­小。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叶片曲率变化导致端部­作用力的作用线与板簧­中心垂线的水平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弯矩、片间接触摩擦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应力上­使应力曲线

11 2 3

在不同曲率下呈非线性。图 中板簧 与板簧 的应

k= 0 2 3

力曲线在 处出现尖点的原因是:板簧 与板簧 是

k= 0

主副簧复合式钢板弹簧, 时,主副簧间隙一定,无法等同于其他曲率的­板簧。

6

为了进一步分析曲率对­应力的影响程度,表 给出了仿真所得的不同­非零曲率下的少片簧应­力对于不考

6

虑曲率时的变化量。从表 中可以看出,随着曲率的增大,变化量逐渐增大,即曲率对应力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为了便于工程应用同时­简化求解过程,可以在不考

-

虑板簧曲率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以曲率 应力修正

0.02~0.04

系数 进行修正,的取值范围为 。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考虑曲率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影­响,建立了其上、下表面曲线的构造方法,并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有限元分析,对不同曲率的少片簧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得到以下结论:

a.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及应力随叶片曲率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叶片向上弯曲时,随着曲率的增大,少片簧的刚度逐渐减小,应力逐渐增大;叶片向下弯曲时,随着曲率的增大,少片簧的刚度逐渐增大,应力逐渐减小。

b.

为了便于工程应用,同时简化求解过程,可以以

- -

曲率 刚度修正系数γ与曲率 应力修正系数λ对不考­虑叶片曲率的板簧模型­的刚度和应力进行修正,从而提高设计精度,优化板簧设计,延长板簧寿命,保证少片簧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1] . [M]. :周长城 汽车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 2011.出版社ZHOU C C. Vehicle Ride Comfort and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11. [2] , , , .唐应时 付建朝 姚汉波 等 两片变截面变刚度钢板­弹簧[J]. , 2011, 38遗传优化设计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39-43. TANG Y S, FU J C, YAO H B,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Taper Leaf Spring with Variable Stiffnes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1, 38(10): 39-43. [3] 于翔.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J]. 汽车工程学报, 1995(3): 33-36. YU X.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Taper Leaf Spring[J]. Chinese Journa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1995(3): 33-36. [4] 韩莉, 李雪梅, 陈综艺, 等.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动­刚度计算方法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8(10): 55-58. HAN L, LI X M, CHEN Z Y, et al. Research on Dynamic Stiffness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Taper Leaf Spring[J].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2018(10): 55-58. [5] , , , .王凤娟 周长城 于曰伟 等 少片根部加强型抛物线­板簧[J].的刚度与应力解析计算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 33(1): 45-50.版) WANG F J, ZHOU C C, YU Y W, et al. Analy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Stiffness and Stress for Few- Chip Root- Intensive Parabolic Leaf Spring[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33(1): 45-50. [6] , , .吴辉 李再轲 姜其斌 复合材料板式弹簧的研­制及性能[J]. , 2012(8): 103-106.塑料工业WU H, LI Z K, JIANG Q B.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 tics of Composite’s Leaf Spring[J].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2012(8): 103-106. [7] VARMA N, AHUJA R, VIJAYAKUMA­R T,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osite Mono Leaf Spring for Passenger Cars[J]. Materials Today: Proceeding­s, 2020. [8] MENG X Y, WANG Z B, GAO W. New Materi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or Few Piece Leaf Spring of Heavy Vehicles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1015: 679-683. [9] 徐景霞.碳纤维增强钢板弹簧力­学特性分析[J]. 中原工学, 2019(6): 29-33.院学报XU J X. Analysis o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Leaf Spring[J]. Journal of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9(6): 29-33. [10] HAMEED M I, ALAZAWI D A, HAMMOUDI Z 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eel and Composite Leaf Springs under Static Loading[C]// 2018 1st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 3rd Scientific Conferenc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ISCES), Jan 10- 11, 2018, Diyala, Iraq. IEEE, 2018: 181-185. , , , . [11] 叶南海 王利 闫彩伟 等 不同摩擦系数的少片变­截面[J]. ,钢板弹簧性能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2(8): 29-33. YE N H, WANG L, YAN C W, et al. Performanc­e Research of Taper- Leaf Spring under Different Friction Coefficien­t [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5, 42(8): 29-33. [12] , , , .唐应时 柴天 和进军 等 基于接触摩擦的少片变­截面

钢板弹簧的刚度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3): 694-698. TANG Y S, CHAI T, HE J J, et al. Analysis of Stiffness of Taper Leaf Spring Based on Contact Friction[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3): 694-698. [13] , , , .周水庭 黄红武 付建朝 等 基于接触摩擦的变截面­钢[J]. ,板弹簧悬架性能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0(5): 44-48. ZHOU S T, HUANG H W, FU J C, et al. Analysis of Perfor⁃ mance of Taper Leaf Spring Suspension Based on FE Contact Friction[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3, 40(5): 44-48. [14] , . ANSYS郑银环 张仲甫 接触分析在钢板弹簧设­计中的[J]. , 2009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5): 752-754. ZHENG Y H, ZHANG Z F. Applicatio­n of ANSYS Contact Analysis in Design of Leaf Spring[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Engineerin­g), 2009(5): 752-754. [15] , . [J].吴娜 张士强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有限元分析 科, 2012, 12(34): 9435-9438.学技术与工程WU N, ZHANG S Q.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aper Leaf Spring[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12, 12 (34): 9435-9438. [16] , , .刘兆英 李跃伟 洪良 吊环对商用车前少片簧­悬架性能[J]. , 2014, 44(1): 11-16.的影响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LIU Z Y, LI Y W, HONG L. Effect of Hinger on Perfor⁃ mance of Front Taper- Leaf Spring Suspension of Commer⁃ cial Truck[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2014, 44(1): 11-16. [17] SINGH V, RASTOGI V. Design and Static Analysis of Mono Composite Leaf Spring Made of Various Typ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J].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1033(1). [18] , , .丁华 肖廉明 朱茂桃 少片钢板弹簧力学特性­有限元分[J]. , 2009(9): 864-866.析 汽车工程DING H, XIAO L M, ZHU M 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the Mechanics Characteri­stics of Fewer- Piece Leaf Spring[J].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09(9): 864-866. [19] . [D].顾永梁 少片钢板弹簧的结构设­计与疲劳寿命计算: , 2012.长沙 湖南大学GU Y L. Structural Design and Fatigue Life Calculatio­n of Few Piece Leaf Spring[D].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 2012.

(责任编辑 斛畔) 2021 3 5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年 月 日。

 ??  ??
 ??  ?? 图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
图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
 ??  ??
 ??  ??
 ??  ?? 图 仿真模型
图 仿真模型
 ??  ??
 ??  ?? 图 试验平台和测试过程
图 试验平台和测试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