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模型

- ……………………………………… 周友 张倍坚 李圆 钟振远 (

周友 张倍坚 李圆 钟振远51143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州

【摘要】为解决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下拖曳扭矩造成离­合器功率损失的问题,提高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从拖曳扭矩产生机理出­发,建立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下润滑油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关键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摩擦片波纹­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加摩擦片表面沟槽、波纹度可有效降低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此外,增大摩擦片与对偶钢片­间隙、降低润滑油粘度和减少­供油量也有助于降低拖­曳扭矩。主题词:湿式离合器 拖曳扭矩 雷诺方程 流体力学U463.22 A 10.19620/j.cnki.1000-3703.20191410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引用格式】 , , , . [J]. , 2021(8): 45-49.

周友 张倍坚 李圆 等 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模型 汽车技术

ZHOU Y, ZHANG B J, LI Y, et al. Modeling of the Drag Torque of the Disengaged Wet Clutch Based on Fluid Dynamics[J]. Automobile Technology, 2021(8): 45-49.

1 前言

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下,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之间­的间隙充满润滑油,二者相对转动带动润滑­油流动。因此,润滑油的粘性剪切作用­是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造­成了自动变速器的功率­损失,降低了其传动效率[1]。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研­究主要分为理论建模和­试

Kato[

验研究。 2]基于流体力学建立了离­合器拖曳扭矩动力学模­型,但由于未考虑高速工况­下油膜破裂带来的影响,导致高速条件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差距很大;

Yuan[ Kato

3- 4]在 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润滑­油表面张力,研究发现,考虑润滑油表面张力时­模型与试验结果变化趋

Navier- Stokes

势一致;张志刚[5]根据 方程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模型,揭示出润滑油的离心惯­性作用是油

膜收缩的原因,并根据润滑油表面张力­计算出油膜的等效外径;项昌乐[6]推导出了分离状态湿式­离合器润滑油膜雷诺方­程,通过数值求解获取不同­半径处润滑油流量,根据实际供油量确定等­效外径,最后利用牛顿内摩擦定­理计算离合器拖曳扭矩,同时研究了沟槽深度、槽占比、供油量对拖曳扭矩的影­响规律;刘继凯[7]对项昌乐的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考虑表面张力和­表面湿润的离合器润滑­油膜径向压力分布方程,研究了表面张力、离合器不平行度对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的影响;基于计算

Aphalet[

流体力学软件, 8]研究了径向槽离合器的­沟槽数量、沟槽深度以及间隙等因­素对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的

Iqbal[ Hu[影响。在试验研究方面, 9]、 10]等试验验证了高速工况­下油膜收缩现象,确定了离合器摩擦片上­槽型、槽深、对偶钢片与摩擦片间隙­以及其中润滑油流速的­影响规律,并指出了增大摩擦片波­纹度可以有效减小拖曳

扭矩,然而波纹度对离合器拖­曳扭矩影响的理论研究­还少有学者涉及。

本文基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建立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下润滑油膜雷诺方程,通过数值解法获得油膜­的压力分布和径向润滑­油流量,基于实际供油量确定油­膜收缩状态下的等效外­径,计算出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研究沟槽形状、波纹度、润滑油粘度及供油量对­离合器拖曳扭矩的影响,并提出降低拖曳扭矩的­有效措施。

2 离合器拖曳扭矩预测模­型2.1 湿式离合器结构

湿式离合器由多片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交叉排列­组1

成,单片离合器结构如图 所示,其中, w1和w2分别为摩擦­片与对偶钢片的转速, h为摩擦片与对偶钢片­间隙, ri和 ro分别为摩擦片的内­径和外径。假设摩擦片波纹数量为­Nw、幅值为ww,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下­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之间­润滑油膜厚度可表示为: h(r,θ)=h0+hgr(r,θ)+wwcos(Nw · θ) 1)

(式中, h0为平均油膜厚度; hgr( ,θ) r 为沟槽处槽深;、为柱rθ

坐标系坐标。

2.2 油膜雷诺方程及数值解­法

假设润滑油为粘性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离合器摩擦片与对偶钢­片间隙中润滑油的流动­为层流且为定常流动,分离状态下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之间间隙很大,不发生粗糙表面接触,忽略接触表面粗糙度对­润滑油流动特性的影响,建立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为: ì ρV 2 p 2V - =-∂ + ∂ ï θ ∂ ∂ r

r θμ z2 2) í 0=- ∂ θ ( ∂+∂

p 2V

θμ z2 ∂ ï 0=-∂

p ∂

î z式中, p为油膜压力分布;、、为柱坐标系坐标; rθz Vr、Vθ、Vz分别为润滑油在r­θz、、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为润滑油密ρ度;为润滑油粘度; μ - ρV 2 / r表示流体的离心惯性­作用。θ润滑油膜需满足如下­边界条件: ( = 0)= 0 ( = 0)= rw1 ( = 0)= 0

V z V z V z r θ z 3) (

( = h)= 0 ( = h)= rw2 ( = h)= 0

V z V z V z r θ z

2)

对式( 积分可得到润滑油速度­分量Vθ、Vr,结合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可推导出润滑油膜的雷­诺方程为: æ ö æ ö

∂∂ 12μ + ∂∂ 12μr - rh3 ∂ h3 ∂

p p ç r θ θ θ è

4)

( ρ( 3w2 + 4w2w1 + 3w ) ∂ ( h3r2) w1 + w2) ∂

1

120μ ·∂ -( 2 =0

r h r θ

4) 3 4

式( 左端第 项表示润滑油离心力作­用,第 项表示油膜厚度在周向­上的变化对流动特性的­影响。润滑油压力在周向及径­向的分布需满足边界条­件: r, θ)| = r, | =0

ì p( p( θ)

r = ri

r = ro 5) í (

∂∂ r, =-∂∂ r, p( θ)| p( θ)| î θ θ =0 θ θ = 2π

1/16 65×65,

取湿式离合器 部分建模,设置网格数为

( i,j)

在不同网格点 设置油膜厚度hi, j,通过hi,不同的取值j模拟摩擦­片沟槽形状及波纹度,设不同网格点的油膜

5)

压力为pi, j,利用五点差分形式对式( 进行离散并整理得到:

( k + 1) ( k + 1) ( k + 1) ( k) ( k) -

A0 p + A1 + A3 =- A2 - A4 p p b p p

i, j i + 1, j i - 1, j i, j +1 i, j -1 6) ( ( k) ( k) ( k) ( k)

A5 p + 1, + 1 - A6 - A7 - A8 p p p

i j i - 1, j + 1 i - 1, j - 1 i + 1, j - 1

A0~A8

式中, 和b为推导方程系数; k为迭代次数。

6)

通过超松弛迭代法数值­求解式( 即可得到润滑油膜的压­力分布情况。

1

某车型离合器及润滑油­参数如表 所示,通过数值

2求解得到不同沟槽离­合器油膜压力pi,分布情况如图j

2

所示。由图 可以发现:油膜厚度各处相等的无­沟槽摩擦片的油膜压力­在周向上相等,在摩擦片中径处最大,从中径沿径向向摩擦片­内、外侧润滑油压力逐渐减­小到零;径向槽及螺旋槽摩擦片­油膜厚度在周向上周期­性变化,流体动压效应引起沟槽­附近油膜压力增大,且径向槽的流体压力较­螺旋槽流体压力大,说明径向槽的流体动压­效应比螺旋槽明显。

2.3 油膜等效外径

对润滑油径向上速度分­量Vr积分并整理,得到润滑油在径向上流­量的表达式为:

r∫ ∫

2π h

= dzdθ

Q V

k 0 0 r 7)

rΣ æ ö (

2π/Δθ h p

= - ∂ + 3w2 + 4w2w1 +

, 1 3w

12μ j ∂ 120μ ρh r Δθ

r , j i

j =1

Δθ式中, Qk为润滑油在第k行­径向网格的流量总和; 为周向计算增量。

7) r=ro

式( 表明:离合器在外径 处润滑油流量最大,为Qmax。当实际供油量Q0≥Qmax

时,离合器处于全油膜润滑­状态;当Q0<Qmax时,由于润滑油离心作用,在外径上出现油膜收缩­现象,且随着摩擦片转速提高,油膜收缩现象更加明显。用内径为ri、外径为re的圆环形油­膜等效实际不规则油膜,油膜收缩状态下等效外­径 re<ro。设V为全油膜状态下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之间润­滑油的体积, V0为实际供油量Q0­下的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之间润

V/Qmax=V0/Q0,

滑油的体积,满足 则等效外径为: re = Q0 r2 - Q0 r2 + 8)

r2 (

o i i

Qmax Qmax

不同沟槽形式油膜等效­外径随转速的变化曲线­如

3

图 所示。当转速较低时,离合器处于全油膜状态,等

re=ro;

效半径 当转速达到临界转速时,油膜开始出现收

3

缩现象。比较 种沟槽可以发现:径向槽摩擦片油膜最早­进入收缩状态,螺旋槽摩擦片次之,无沟槽摩擦片最迟;在相同转速及相同供油­流量下,径向槽摩擦片等效外径­最小,螺旋槽摩擦片次之,无沟槽摩擦片最大。

2.4 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计­算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理,内径为ri、外径为re的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可以表示为:

∫∫

2π re ( 9) = · r, drdθ T r2 τ θ) (

0 ri θ τθ(r,θ)其中,润滑油粘性剪切力 可表示为: r, θ)= μV ∂ + 10) h ∂ r, p( θ) ( τ θ (

∂ 2r ∂ θ z θ p(r,θ)式中, 为润滑油压力。对于无沟槽摩擦片,在周向上压力分布相同,即∂ p/∂ θ= 0,拖曳扭矩可表示为:

= πμ ) T 2h ( w1 - w2)( - 11) r4 r4 (

e i对于存在沟槽的摩擦­片,其拖曳扭矩可表示为: 3k 22

ΣΣ 2π r3 rih p - æ p ö

= i, i, i, ΔrΔθ TN μ( w1 - w2) +2 j j Δθ j

i +1 h

∈[1,( - ri)/ Δr] j = 0 i, j i re 12) (

Δr

式中, N为摩擦片中沟槽数量; 为径向计算增量。

12),将润滑油油膜压力 pi,及油膜厚度 hi, 代入式( j j可得到不同相对转速­下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

3 仿真结果分析

1

利用表 中湿式离合器及润滑油­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随相对转速的变化­曲4

线如图 所示。在相对转速小于临界转­速时,拖曳扭矩随着相对转速­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相对转速大

于临界值时,拖曳扭矩随着相对转速­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后减小趋势变缓。主要原因为:当相对转速小于临界转­速时,湿式离合器处于全油膜­润滑状态,随着相对转速的增大,润滑油的粘性剪切力矩­线性增大到峰值;当相对转速大于临界转­速时,在离心作用下,润滑油出现油膜收缩现­象,且随着相对转速增大,油膜收缩现象更加明显,从而使油膜等效外径减­小,离合器拖曳扭矩随之减­小。摩擦片上的沟槽对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具有很­大

3

的影响。对比 种沟槽摩擦片可以发现:在润滑油供油量等工况­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无沟槽平直摩擦片的拖­曳扭矩峰值最大,螺旋槽摩擦片次之,径向槽摩擦片最小;无沟槽摩擦片临界转速­最大,螺旋槽摩擦片次之,径向槽摩擦片临界转速­最小。润滑油在摩擦片沟槽处­的通过能力决定了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的大小,对于无沟槽摩擦片,润滑油不容易通过摩擦­片与对偶钢片之间的间­隙,容易形成完整油膜,因此摩擦片拖曳扭矩最­大,径向

90°

槽作为一种螺旋角为 的特殊螺旋槽,润滑油通过能力比螺旋­槽强,形成油膜的能力比螺旋­槽差,因此径向槽离合器的拖­曳扭矩比螺旋槽小。

3.1 表面波纹度的影响分析

湿式离合器拖曳试验[15- 16]结果表明,摩擦片表面波纹度可以­有效减小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拖曳扭矩,但是没有学者通过仿真­的方式验证摩擦片表面­波纹度对拖曳扭矩的影­响。本文通过各网格点处润­滑油膜厚度hij

表示摩擦片波纹度,进而分析摩擦片表面波­纹度对拖曳扭矩的影响。

16

假设摩擦片表面波纹数­量为 条,波纹幅度分别

0 0.08 mm 0.15 mm 5

为、 、 时的离合器拖曳扭矩如­图 所

5

示。由图 可知,摩擦片表面波纹度可以­降低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且波纹幅值越大,临界转速越小,降低拖曳扭矩的效果越­明显。可能的原因为:摩擦片表面波纹引起了­润滑油膜厚度周向变化,从而流体动压效应使润­滑油压力增大,维持全油膜润滑所需的­供油量增加,在实

际供油量一定的情况下,等效外径减小,拖曳扭矩减小。仿真结果验证了摩擦片­表面波纹度对降低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的作用。

3.2 润滑油粘度的影响分析

11)

由式( 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沟槽摩擦片拖曳扭矩­随润滑油粘度增大而线­性增大。当润

20 ℃ 40 ℃ 80 ℃,

滑油温度分别为 、、 润滑油动力粘度分

0.084 2 Pa∙ s 0.063 3 Pa∙ s 0.026 8 Pa∙ s

别为 、 和 时,湿式

6

离合器拖曳扭矩随相对­转速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

6

由图 可知:当相对转速一定时,润滑油粘度越大,离合器拖曳扭矩越大,且润滑油粘度越大,临界转速越大,即润滑油膜开始收缩时­的相对转速越小。因此,湿式离合器设计过程中­应适当选择粘度小的润­滑油型号,以降低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

3.3 供油量的影响分析

湿式离合器供油量直接­影响其分离状态下的油­膜

5 L/min 7.5 L/min 10 L/min 3

状态。 、 、 种供油量对湿式离

7 7

合器拖曳扭矩的影响情­况如图 所示。由图 可知,润滑油的供油量越大,湿式离合器的临界转速­与拖曳扭矩峰值越大。当相对转速小于临界转­速时,湿式离合器处于全油膜­润滑阶段,离合器拖曳扭矩与相对­转速呈近似线性关系,不同供油量下的拖曳扭­矩相同,说明全油膜润滑状态供­油量对拖曳扭矩几乎没­有影响;随着相对转速增大,润滑油供油量越大,湿式离合器越晚进入油­膜收缩状态,离合器拖曳扭矩峰值也­越大;当油膜处于收

缩状态时,相同相对转速下,供油量越大,离合器拖曳扭矩越大。

8

图 所示为不同供油量下等­效外径随相对转速的变­化曲线,可以解释供油量对离合­器拖曳扭矩的影响。在相对转速小于临界相­对转速时,等效半径等于摩擦片外­径,此时处于全油膜润滑阶­段,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相­等;当相对转速大于临界转­速时,供油量越大的离合器油­膜等效外径越大,其拖曳扭矩也越大。因此,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下,可以通过减小润滑油的­供油量来减小拖曳扭矩。

4 结束语

本文从拖曳扭矩产生机­理出发,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a.

摩擦片沟槽可提高润滑­油通过能力,从而降低离合器拖曳扭­矩,其中径向沟槽效果尤其­明显;摩擦片表面波纹度可一­定程度减小拖曳扭矩。

b.

润滑油粘度与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为正相关关­系,降低润滑油粘度可以有­效降低湿式离合器拖曳­扭矩;随着供油量的增加,离合器间油膜的形成能­力也提高,湿式离合器的拖曳扭矩­相应增大。

参考文献

[1] PAHLOVY S A, MAHMUD S F, KUBOTA M, et al. Prediction of Drag Torque in a Disengaged Wet Clutch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by Analytical Modeling[J]. Tribology Online, 2016, 11(2): 121-129.

[2] KATO Y. Fuel Economy Improvemen­t through Trib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Wet Clutches and Brakes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J]. SAE Technical Paper, 938179, 1993.

[3] YUAN Y, LIU E A, HILL J, et al. An Improved Hydrodynam­ic Model for Open Wet Transmissi­on Clutches [J].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 2007, 129(3): 333-337.

[4] YUAN Y, ATTIBELE P, DONG Y. CFD Simulation of the Flows Within Disengaged Wet Clutches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J]. SAE Technical Paper, 2003- 01- 0320, 2003. [5] , , , .张志刚 周晓军 李永军 等 湿式多片换档离合器带­排转[J]. , 2011(4): 708矩的预测模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713.

ZHANG Z G, ZHOU X J, LI Y J, et al. Drag Torque Prediction Model of Wet Multi- Disk Shifting Clutch[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11 (4): 708-713. [6] , , .项昌乐 章颖莹 刘辉 高转速差车用湿式离合­器带排转[J]. , 2013, 49(20): 71 -77.矩特性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XIAN­G C L, ZHANG Y Y, LIU H. Research on Drag Torque of High Relative Speed Open Wet Clutch of Vehicle[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3, 49(20): 71-77.

[7] , , .刘继凯 马彪 李和言 摩擦片表面沟槽对离合­器带排转[J]. , 2015(2):矩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39.

LIU J K, MA B, LI H Y. Influences of Surface Grooves on Friction Plate on Drag Torque of Wet Clutch[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2): 35-39.

[8] APHALE C R, CHO J, SCHULTZ W W, et al. Modeling and Parametric Study of Torque in Open Clutch Plates[J]. Journal of Tribology, 2006, 128(2): 341-345.

[9] IQBAL S, AL- BENDER F, PLUYMERS B, et al.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Drag Torque in Open Multi- Disks Wet Clutches[J]. 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els & Lubricants, 2013, 6(3): 894-906.

[10] HU J B, PENG Z X, WEI C.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rag Torque for Single- Plate Wet Clutch[J]. Journal of Tribology, 2012, 134(1): 1-6.

(责任编辑 斛畔)

2020 4 29修改稿收到日期为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