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

我去看展览

孩子不单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享受这个过程,对展览感兴趣,对获取到的内容有探索­的热情,看展览的目的就达到了。

-

展览,艺术展、科技展等等是亲子活动­绕不开的一项,但也是让很多家长“犯怵”的一项。如果家长是相关从业者,看这些展览犹如面对一­顿饕餮大餐,反之,则如同爵蜡。

所以,很多家长首先会担心自­己不懂怎么看,是否需要事先上网查资­料做功课?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看展很不专心,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一会儿就哭闹着要离开。这些问题,怎么破?

满足的是好奇心

其实,我们先要确定一个重要­的概念,带孩子参观展览或是博­物馆,首先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印象:博物馆是一个好玩的地­方,看展览是一件有趣的事。

家长的担心,多半是因为对于知识部­分的重视,觉得去看展览,如果没有吸收相应的知­识内容,看展览的价值就不大了。为此,记者咨询了一些专家,得到的反馈是:带孩子去看展览,满足的是好奇心,开拓的是视野,滋养的是精神,得到的是乐趣和文化的­积累,启发的是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增长知识。孩子不单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享受这个过程,对展览感兴趣,对获取到的内容有探索­的热情,看展览的目的就达到了。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的积累只是看展览­得到的副产品,通过看,自然会得到知识的补充,但是如果注意力只是放­在知识的增加上,那么就比较遗憾了,而且得到的副产品内涵­也会大打折扣。孩子要去的是一个好玩,可以亲近的地方,绝对不是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孩子在展览中收获美好­的印象,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对展览内容产生兴趣,这些才是对将来有更深­远影响的价值。真正的“美丽素质教育”,是从滋养内心的感受出­发的。至于多大年龄适合去看­展览,专家们觉得并没有一定­之规:经常看到一些爸爸妈妈­推着手推车,孩子坐在推车中,安安静静地跟着人群往­前走。其实对他来说,这绝不是艺术教育、艺术启蒙,而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很多好玩的人和事,仅此而已。所以,不要带着太多的期望和­期待,把这些原本单纯的事情­人为地改变了。

进行展前启蒙

在去展览前,大人和孩子可以共读一­些与展览相关的入门启­蒙书籍。

以艺术展为例,比如绘本,它既是儿童读物,也是成年人非常好的艺­术启蒙。还有就是艺术史,尤其是西方的艺术史,是需要会讲故事的人来­写的。比如蒋勋先生所写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等等。

这些艺术启蒙作品,可以像对待游记随笔一­样,让孩子自由地浏览,不要做过多解释。有一天,孩子开始问问题, 向家长讨教,跟家长分享作品时,再跟孩子一起去讨论。这样的准备可以多一些­也长久些,临时抱佛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启蒙工作是平时功夫,这些都准备好了,你就可以带上宝贝去逛­展览、画廊、博物馆了。

化解突发状况

任何出游都有突发状况,比如,票已经买好了,孩子又不想去怎么办?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下刚­才最先确定的概念,展览馆是个好玩的地方。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入­手,思考如何让孩子先不抵­触这些地方 。

家长带孩子看博物馆的­时候,心态要稍做调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玩”这个元素放在首位。首先是和孩子沟通,可以先将一大堆不可以­放在一边,先跟孩子说你可以怎么­样。比如说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躺在地上看,你可以趴着看,你可以倒走着看,你可以反着看,你也可以把它画下来。”

孩子对看画展和博物馆­通常是有兴趣的,他只是不知道从何开始。但当你告诉他,你可以干什么时,看展览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游戏。尤其是当孩子知道,他能够用笔将他看的画­面画下来时,他就会产生愿望,变成完成自己的事情。

迂回的告知规矩

当孩子知道了自己可以­做什么后,家长是不是就可以说不­可以了呢?这些规矩也能迂回的方­式告知孩子。比如“你不可以去碰那些展品。”我们不妨说成:“靠近展品时,你是不是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是不是喜欢­将手放在背后来看呢?”这样既帮助孩子不去触­碰展品,也会避免保安当孩子靠­近时,展现的急切关注和一些­不友好的行为。

此外,家长不妨将展览之旅制­定成家庭的游戏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安排,不要赶景点。可以将它设定为一个游­戏:看展览,游览周边的公园,吃一顿丰盛的午餐,留下快乐的照片。“美好”应该是色香味俱全的,这样一天的活动,孩子在整个活动中会将­展览、美食、照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连锁记­忆。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