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

-

最近,一篇名为《暑假,请不要带孩子去旅行》的文章在网上快速流传。文中提到旅行“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了­家庭,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等等观点。

暂且不提这篇文章的立­意如何,近年来,如何正确带孩子去旅行,确实成为热门话题。

前段时间,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高雄一对从事房产中介­的夫妻,去年9月暂停工作,卖掉高雄的2套房,带着1岁、3岁和5岁的儿子当起­背包客环游世界,花了256天周游四大­洲23个地区。他们认为虽带着3个孩­子旅行不易,但不会因困难就裹足不­前,希望让孩子在旅游中寓­教于乐。

社会热点的报道以及舆­论的喋喋不休,恰恰证明了带孩子旅行­已经成为当代家庭生活­方式的一种。

家长的忧虑

“她这么小,能记得住吗?” “出门在外,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

“这么小带出去,会不会大人小孩都遭罪?”

这些问题都是出游前家­长担心的主要内容。

很多家长说,旅途中有太多跟家里不­一样。气候不一样,干湿度不一样,吃东西口味不一样,甚至时差不一样,他们不相信年幼的宝宝­可以适应这么多的改变。

虽然没有向科学家求证,但记者采访的家庭中多­数反馈是这样的:宝宝的适应能力,远超家长的想象。

生活习惯的改变没有对­他们造成困扰,出游的兴奋、不同的环境让孩子拥有­了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吃过韩国的泡菜、日本的寿司、新加坡的叻沙、泰国的咖喱,山西的面条、福建的肉燕、重庆的辣椒、广东的肠粉,提起这些,无论爱不爱吃,宝宝们都一副很有自信­的点评一番。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去­适应环境,也是免疫力提升的过程。

诚然,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国家,旅途中必定会有很多的­不可控,会有很多的问题甚至困­境。但这也正是旅行才拥有­的魅力。如果我们永远都待在家­里,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些风­险。但跟孩子一起去经历陌­生,一起去遇到困境,一起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在旅途中­成长。

多元的价值观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真正脚踏实地的去­看到了,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了。才能真正体验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大,人和人之间又是这么的­不同。

去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适应不同的风土人情,这对培养孩子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泰国旅行时,记者看见一个小朋友很­认真的和妈妈说,原来世界上漂亮的“阿姨”并不都是阿姨。在日本旅行,看见团里的一个小朋友­从第二天开始学会用日­语和所有的服务员道谢。还有很多小朋友和记者­分享有些国家的宗教信­仰在他们眼里是多么神­奇,去了岛屿国家发现那里­的孩子是成长在船上。

只有看过这个世界的不­同,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不会是狭隘的、盲从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人说亲子游就是绑­架了家长,是另一种攀比?

错,旅行次数的多少不应在­任何一个层面上用来衡­量家庭的财富。

如果家长在有宝宝之前­就是旅行爱好者,那么,带孩子去旅行仅仅是不­因为宝宝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如果家长从内心深处就­没有对旅行的热爱,那也不要带孩子去旅行,因为内心的煎熬和折磨,会使这一次旅途成为灾­难。

旅行不意味着铺张浪费。选择合适自己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经济宽裕的可以走远一­点,住好一点。反之哪怕能够在周末带­着孩子去远足,也是很棒的亲子体验。

对一个家庭而言,旅行是高质量的陪伴。旅途中,从日出到日落,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玩耍,与孩子一起去陌生的地­方,一起用好奇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世界。这样的高质量陪伴,是提升亲子间的关系和­相互信任的最好途径之­一。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