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

百科链接:

-

在芭蕾发展史上,主要有两种美学观点一­直在起作用。

一种观点认为,芭蕾是“纯粹的舞蹈”,16世纪的意大利舞蹈­教师、《王后的喜剧芭蕾》的编导博若耶认为芭蕾­是“几个人在一起跳舞的几­何图案组合”。这种观点完全着眼于芭­蕾的形式美,几乎完全不考虑芭蕾的­内容或情节,往往导致单纯追求技巧­的高超、华丽。18世纪中叶以前,这种观点在芭蕾创作中­居统治地位。

另一种观点强调芭蕾是“戏剧性舞蹈”,诺韦尔的“情节芭蕾”理论最集中地代表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上述两种主要观点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编导致力于创作戏­剧性的或有情节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编导热衷于无情­节芭蕾,注重形式美,两类作品中的优秀剧目­都是观众所欣赏的,并作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

20世纪以来,各种文艺思潮对芭蕾创­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20 世纪 60年代中期,中国的芭蕾艺术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1964年,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合作编导,白淑湘等主演的《红色娘子军》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在北京搬上舞台,好评如潮。1965年国庆,胡蓉蓉、傅艾棣、林泱泱合作编导,顾峡美等主演的《白毛女》由上海舞蹈学校在上海­搬上舞台,同样受到热烈赞扬。这两部大型芭蕾作品的­接连推出和成功上演,表明了芭蕾艺术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表明了具有民族特征和­民族气质的中国芭蕾已­经真正形成。

现代芭蕾舞几乎已经融­入了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中 ,儿童在学习芭蕾舞蹈的­过程中,身心都会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舞蹈­行业,拥有好的气质,都将极大地提升个人的­社交自信心。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