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

ART OF FAU VISM

-

绘画的单纯化

野兽主义(Fauvism),得名于《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前卫艺­术家们的作品在巴黎的­秋季沙龙被展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称这些作品为“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路易·沃塞尔则对着马尔凯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惊叫起­来:“多那泰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这一俏皮话迅速被登在­了《吉尔·布拉斯》上。“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得到了广­泛认同。

野兽主义继续着梵高、高更、塞尚等后印象主义的探­索,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有着明显的写意倾向。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一代­宗匠,其画作多以女人作为主­题,表现女人形体的和谐与­优美。其名作《戴帽子的妇人》和《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就是以马蒂斯夫人为主­题,色彩鲜艳、浓烈,笔法直率而粗放,造型极其简练,萌发着生命的朝气和欢­快的情感。

几何的别样美

继野兽派之后,1906年,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的另一群­文艺家常在蒙马尔特的“流动洗衣房”聚会,这便是立体主义(Cubism)的开端。立体主义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观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立体 主义创造了一个新的绘­画空间,它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

1907年,毕加索的“不祥之作”《亚威农少女》在巴黎引起了轩然大波。该画以扭曲的形态、怪诞的色彩反映了毕加­索对非洲和伊比利亚雕­塑艺术中的变形和扭曲­手法的迷恋,用极端丑陋的形象展现­人物,成为第一幅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画作。1908年,马蒂斯批评布拉克的画­是在描绘立方体,随后此评论被《吉尔·布拉斯》引用, “立体主义”由此得名。立体主义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立体主义之后,凡事均无雷同。立体主义带来了新的事­物,世界不同了。没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是没有意义的。”

情感的“怪诞美”

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盛行于北欧诸国的表

立体主义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现主义( Expression­ism)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表现主义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通过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来发­泄内心的苦闷。事实上,在北欧诸国的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着表现主义­的因素,从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等画­家的画作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形象,这些都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表现主义绘画要和当时­备受推崇的印象派划清­界限,他们认为艺术要表达的­是感受,而不是感官。所以形式和色彩都随心­所欲。表现主义要的是解放,他们喜欢简单,喜欢用强烈的哥特线条­构成画面。

蒙克的《呐喊》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主题,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疾驰的现代生活

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Futurism)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

以巴拉、波丘尼为代表的未来主­义画派注重表现“速度”和“进行”,表现现代生活的“动荡”的感觉。他们的口号是“摈弃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致力于表现“现代生活的漩涡——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

波丘尼的《城市的兴起》以烈马来象征和隐喻当­代的工业社会,人们被这种突飞猛进的­工业发展速度所撞击、冲垮。那些五光十色的场景诉­说了画家对工业文明的­狂热和激情。

未来主义画派自米兰兴­起后迅速风靡欧洲,直到1916年波丘尼­意外死亡才开始衰落,但其影响并未消逝。

 ??  ??
 ??  ?? 《格尔尼卡》1937年,格尔尼卡遭纳粹轰炸,毕加索运用充满寓意的­象征符号,揭示了人民的悲惨遭遇­与战争的残酷性。
《格尔尼卡》1937年,格尔尼卡遭纳粹轰炸,毕加索运用充满寓意的­象征符号,揭示了人民的悲惨遭遇­与战争的残酷性。
 ??  ??
 ??  ?? 立体派的构成与野兽派­的色彩有效结合,并渗入某种哥特式的变­形。 《街道》
立体派的构成与野兽派­的色彩有效结合,并渗入某种哥特式的变­形。 《街道》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