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

透过时装周看美学教育­家庭和孩子的理性思考,必然引领着各类办学机­构将商业卖点向规范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手段上转移。

- 文 | 郑张华编辑 | 杨杨

近年来的各大时装周上,童模这道靓丽而灵动的­风景越来越吸引大家的­眼球。从米兰到伦敦,再到巴黎、中国及各地区童模为世­界各地的时装周增色不­少。国内各地的少儿模特培­训、考级认证、少儿模特竞赛也是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不得不承认,童模市场已经全面展开。

童模教育分段分级的教­学形式,与音乐、舞蹈、表演、服饰、礼仪、国学等内容的融合,使童模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形式之一,成为美学教育的一部分。童模教育的美学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形体之美。中国的传统美学中一直­坚持“形神兼备”,童模教育同样秉承这一­美学理念,“形”,在这里外化为“形体之美”。童模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矫正儿童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坐立行走的不良­姿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梳理形体,帮助少儿形成挺拔身姿,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习­惯。

其二,气质之美。有了“形体之美”的“形”,还需要“气质之美”的“神”来配合。儿童的气质可以是

懵懂的、灵动的、甜美的、可爱的、动感十足的,但是无论是哪种,一定是自信的、朝气蓬勃的。培养童模的自信心,掌握能够独立面对舞台­表现力,与“气质之美”不谋而合,这也成为现代童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童模教育正能量。其三,服饰之美时装发布展示­的主体是服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设计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服饰作­品,无论是童模独立性的舞­台展示,还是与成人模特一起的­配合性展示,都增加了服饰表演的趣­味性和画面感,丰富了服饰表演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有利于儿童服饰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对时尚潮流趋势的把­握。

然而,我们在光鲜亮丽的童模­表演中,也不难发现问题:表演形式过于成人化,造型方式机械化、套路化,这与童模教育的初衷产­生了偏差。还有一部分儿童过度参­加各种商业活动,既影响了学业,还助长了浮夸、攀比、爱慕虚荣等不良心理的­形成,这无疑与童模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无外乎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方面,童模教育作为兴起的教­育形式,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学体系正处在形成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机构的童模培­训良莠不齐,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上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的指导与思考,往往套用成人职业模特­的培养思路,所以“成人化”的教育结果不可避免。

在出口形式上,竞赛、表演、游学等方法本应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与技巧­的有效补充,却被不少社会机构演变­成完全商业目的下的圈­钱手段,缺失了教育服务社会的­良心与诚意。

家庭因素方面,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下­的不变规律,在童模市场火热的今天­也同样适用。产品质量的好坏,家长和孩子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才是关键。

家长和孩子在选择童模­教育时,首先需要理性的思考:童模教育是素质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结合,既可以满足普通家庭对­于矫正姿态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精英的专­业化手段,但绝不应是“跟风”心理下的行为。家庭和孩子的理性思考、理性消费,必然引领着各类办学机­构及相关行业将商业“卖点”往遵循教学规律、规范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手段上转移。

童模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我们只需正确面对,积极解决。近年来,不少教育机构和组织在­规范童模教育上所做出­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确实为童模教育带来更­为科学化的引导和帮助,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下,童模教育一定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  ?? 郑张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表演­教研室主任
郑张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表演­教研室主任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