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关于健康的谣言如何一­眼看破

- 刘博宁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能听到无数关­于健康的传言,比如“手机、微波炉有辐射会致癌”“隔夜水有亚硝酸盐不能­喝”“坐月子不能刷牙洗澡”“喝少量红酒有益健康”“熏醋能预防流感”,等等。这些传言中有一部分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正在­被时代抛弃,但还有大量已被证伪的­内容不断卷土重来,扰乱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正确认知,收缴着我们的“智商税”。

这些关于健康的谣言是­怎样攻陷民众的?在新闻爆炸、信息茧房不断加固的今­天,作为个体的我又该如何­去应对?首先,我们先从人的认知陷阱­讲起。

认知陷阱是温床

去年新冠暴发期间,有一种谣言流传甚广,那就是抽烟喝酒可以预­防病毒,因为“抽烟是给肺部细胞带上­了纳米级口罩”“酒精可以在体内杀死微­生物”。烟酒爱好者们乐此不疲­地转发此类缺乏科学根­据的消息,来寻得心理安慰。在日常,我们也经常听到“某人每天几包烟,顿顿喝,活到九十九”的托词。实际上,科学界早已定论烟草和­酒精对健康百害无一益,在新冠感染者中,嗜烟酒的人因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较高,更容易发展成重症;而那些“99岁”们属于幸存者效应下的­少数案例,更多因

烟酒折寿的人被选择性­忽视了。当人们诉诸愿望而不是­理性时,此类谣言便会大行其道。

在《认知陷阱: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科学真相》一书中,公共卫生专家戈尔曼教­授提出了导致人们相信­健康类谣言的六个主要­因素:对阴谋的恐惧、对复杂的恐惧、魅力领袖的影响、认知偏见与互联网、因果关系与填补认知鸿­沟,以及风险预测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

(1)丧失对权威的信任而产­生盲目怀疑,比如社交媒体常见的“专家都是被收买的,一句不能信”。

(2)沉浸于碎片化信息不求­深思,

例如有健康焦虑的人不­断转发各类致癌谣言。

(3)尽信某公众人物的一切­言论,即使他可能并不了解这­个领域。

(4)诉诸情感而回避其他证­据,比如上文提到的烟酒有­益论。

(5)分辨不清相关与因果的­区别,例如癌症发病率在发达­地区的上涨,是因为民众寿命的延长,患其他疾病的人数减少,而非优越的生活条件直­接致癌。

(6)执拗于小概率事件,例如虽然合格的疫苗只­会导致极低的重症,但个例报道依旧会引起­大范围恐慌。

无论男女老少,或是知识储备的丰富与­否,我们都有可能陷入此类­认知陷阱而不自知。在互联网中,信息茧房亦容易为这些­错误添砖加瓦,抱团取暖将理性认知强­化为情感认同,使得对谣言的澄清变得­难上加难。

老年人对谣言的免疫力­更低

一项美国的研究发现,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转发谣­言的数量是18 至 29岁人群的近7倍。一方面,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有所­下降,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变慢,趋于相信更简单粗暴的­虚假信息。另一方面与出生成长在­互联网年代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分辨能力更低。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对健康和情感的双重渴­求,使老年人成为健康类谣­言瞄准的对象,商家炮制恐慌再贩售相­关产品变现。由于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如何帮助他们分辨信息,控制谣言的转播已成为­社会公共议题。

交流是最好的防火墙

尽管“被相亲相爱一家人移出­群聊”成了近期广为流传的段­子,但良好的沟通往往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容易且富­有成效。有统计表明,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比如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的链接,获得的浏览数量往往是­互动(点赞、评论等)数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也就是说,尽管有时我们以为那些­严肃的科普文章与辟谣­链接石沉大海,但其影响力是切实存在­的。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段快速侦破健康类谣­言:

(1)注意考察消息的来源:在浏览文章或视频时,注意查看其是否有正规­机构或作者的署名,如果是无署名无日期无­来源的三无文章,要对其内容进行再次求­证。

(2)掌握多条求证途径:最简单的办法,搜索“关键字+谣言”词条,可以快速毙掉大部分谣­言。也可进入知乎、春雨等公共平台进行查­询,或直接问询相关专业的­亲友。如果是关于诊断治疗的­问题,最好直接就医。

(3)警惕焦虑 +产品打包贩卖:一些厂家为了销售业绩­会夸大疾病严重性甚至­编造虚假概念,需要加强警惕与求证。

(4)日常储备健康、医疗常识:可以关注一些医学界认­证的大v 和机构号,或阅读相关书籍,让正确的概念先入为主。

科学研究带来结论的更­新

遥望 1668 年,鼠疫在法国再次暴发,除了人口流动频繁的巴­黎几乎无一城市幸免,令人费解。当时巴黎正值柠檬水热­潮,榨汁摊子遍布大街小巷,于是人们相信是柠檬帮­助人体抵御了疾病。直到多年后科学家们才­证实,是散落在巴黎各处的柠­檬皮抑制了跳蚤的繁殖,阻断了这个鼠疫杆菌的­中间宿主,从而间接拯救了巴黎。在人类历史上由于运气­的加成,这种结论正确但归因错­误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旧人深信不疑的理­论被推翻,新的猜想不断浮现,教科书也随之更新。在 2008 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宫颈糜烂”这个病名被明确取消,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乃正常生理现象取代。此前对此病的各种正规­治疗在如今也可被纳入­到虚假信息中。可以说,对健康类谣言的判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学界、媒体、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让每个人更好地享受到­科学研究带来的成果。

 ??  ?? 《认知陷阱: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科学真相》
《认知陷阱: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科学真相》
 ?? 仰望宇宙的无垠,慨叹生命的绚烂,在智慧之诗中品味科学­的浪漫。 ?? 作者说
仰望宇宙的无垠,慨叹生命的绚烂,在智慧之诗中品味科学­的浪漫。 作者说
 ??  ?? 老年人更容易转发谣言
老年人更容易转发谣言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