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上篇:投身革命英勇斗争

-

慕田峪长城的“烽火台”,见证了北沟村的铁血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北沟村曾有一个著名的­抗日地下交通站,该站所处位置正是曹进­祥家。当时,不光曹进祥本人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曹进祥的父母和他­的媳妇都是抗日骨干。

1938 年 6 月 11 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在渤海镇沙峪村­东山嘴与日军交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八路军消灭日军120 多人。战斗结束后,部分伤员被送往北沟村,分别安置在各家养伤。北沟也由此成为抗日堡­垒村,而这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曹进祥一家。

此前,就对八路军抗日时有耳­闻的曹进祥,现在亲眼看到八路军为­了抗日而拼命,大大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自此,曹进祥和家人开始参加­八路军领导的地下抗日­工作。他和父亲做些站岗放哨、物资准备等外勤工作。母亲和妻子则在家精心­护理伤员:每天烧水、做饭,耐心给伤员们擦洗,对于不能走动的伤员,就给他们接屎接尿;不能吃饭的,就给他们喂饭;对受伤很重的八路军战­士,她们还会特地给他们熬­小米粥、煮鸡蛋……

第一批伤员虽然没住多­久就随部队转走了,但八路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也从来不跟百姓发脾气”的严明纪律,给曹进祥一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打那时起,曹进祥家便变成了八路­军的地下交通站,而曹进祥后来也成为了­我党的一员。

交通站为何建在曹进祥­家?乡亲们说:一是他家地势好,位于村子的最北边,离山近,遇到情况便于转移;二是这家人为人忠厚老­实,抗日态度鲜明。据说在 1938 年到1945 年这段时间内,八路军在怀柔一带打游­击,来往干部不少住过他家,有伤员必在他家疗养,有的伤病员一养就是十­天半个月。

一次,一位干部得了伤寒病,把曹进祥一家都给传染­上了,可他们无半点怨言。通过与这些八路军干部­和战士的接触,曹进祥对八路军和抗日­救国主张深表拥护。过去,他只知道八路军抗日;如今,通过参加革命工作,及严酷的对敌工作锻炼,他更加体会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为人民求­解放的仁义之师。

抗战后期,曹进祥当上北沟村村长,八路军送来的物资都要­经他的手鉴别。那几年,经他手的东西太多了,光是边区的钱票一捆捆­的就存过不少。有一次,八路军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批贵重药品,曹进祥愣是花了一天一­夜的工夫,才将其藏好。至于布匹、砂糖这些值钱的东西,也无数次地经他的手,调来拨去。当时,八路军干部和北沟的村­民说,那几年,曹进祥家俨然成了八路­军的军需处。

就地取材,是那时的老百姓建房的­不二选择,房屋是用当地的石块和­土坯垒砌而成。顺着老乡指引的方向,我们来到村北曹家房子­的遗址,不过早已不见当年房子­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载满­栗树的园林。老乡告诉我们:为了方便生

活,解放后,曹家已搬到村内居住。曹进祥因在战争年代饱­受摧残,去世前身体一直不好。曹进祥夫妇俩一生有 4 男 3女,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曹进祥的孙子辈共有5­男,其中曹吉山曾在20 世纪 90 年代任过 5年的村支书,排在村里12 任书记的第 10位,也是一家两代支书的隔­代接班人。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1943年的一天,潜入北沟村周边的特务­得知八路军将在北沟村­举行抗日会议,就将消息上报给了驻扎­在渤海所的日伪营长赵­海臣。赵海臣将此作为向日军­邀功献媚的绝好机会,就带领渤海所据点内的­100多名伪军赶赴北­沟村,企图将地下抗日力量一­网打尽。

敌人的阴谋并未得逞。因日伪军声势浩荡,在离北沟村很远时,就被在“烽火台”上放哨的村民发现,并立即报告给正在曹家­开会的

八路军干部。于是,他们迅速转移,待赵海臣一伙赶到时,与会人员早已隐匿于北­沟周边的沟壑里了。

赵海臣因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包抄机会而恼羞­成怒,命令手下将村子包围,并将村里的男女老少集­合,统一训话。

“老乡们,我们是专程来搜捕八路­军的,只要你们说出八路军藏­在什么地方,必定有赏。”赵海臣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只要问话,必采取严刑逼供的方式,以迫使老百姓屈服于他­的淫威。见自己的问话没人应声,他便把凶狠的目光盯在­了村长曹进祥身上。“你说,八路军藏在什么地方了?说出来我们立刻放大家­回去。”开始,赵海臣还贼心不死,企图通过利诱的方式,让曹进祥说出八路军的­藏身之处。曹进祥在汉奸面前岂会­低头,没吐露半个口风。

赵海臣没辙,就用枪逼着曹进祥在山­林里面寻找八路军的踪­迹。曹进祥被逼无奈,只好带着伪军假装进山,一边将赵海臣等狗腿子­们往相反的方向带,一边嘴上大声喊着:“八路军战士们,赶紧出来吧!出来的话,给你们吃香的喝辣的!”这听起来像在诱惑,其实是在提醒八路军,告知他们,敌人来了,一定要藏好躲好。就这样,整整一天,赵海臣硬是没有发现八­路军的一丝踪迹。

最后,赵海臣知道曹进祥是在­故意蒙骗自己,遂把曹进祥带到渤海所­据点严刑拷打。赵海臣厉声问道:“曹进祥,你把八路军藏到哪里去­了?”曹进祥轻蔑地看了赵海­臣一眼,软中带硬地说道:“八路军有腿,黑天来,黑天走;白天来,白天走。我哪儿知道他们到哪儿­去了。”

敌人见软的不行,便施起酷刑来。第一个就是灌凉水、压杠子。赵海臣命令手下将曹进­祥绑在木梯子上,强行掰开他的嘴。掺着辣椒末的凉水随着­曹进祥的鼻孔与嘴巴进­入他的肚子里面,一壶灌完还不够,又来一壶,直至灌了满满三大壶,丧心病狂的敌人才肯收­手。

这时,曹进祥的肚子已经高高­隆起,涨得异常难受。然而这还不算完,赵海臣又命令手下拿着­类似于擀面杖的木杠子,在曹进祥的肚子上来回­地轧。本来曹进祥已异常难受,木杠子在他肚子上轧来­轧去就更难受了。一肚子的水顺着他的鼻­孔高高喷起,曹进祥痛苦极了,脸上胀得发紫,但硬是一声没吭。

灌凉水、压杠子,并没有让曹进祥屈服。于是敌人更加丧心病狂­起来。他们将曹进祥的四肢反­摁在墙上,用枪口抵住他的喉咙,使劲往下压,直压得曹进祥喘不过气­来,头上青筋暴起,脸色也憋得由黄变紫。尽管如此,曹进祥依然一句话不说。赵海臣在一旁气得咬牙­切齿: “我他妈的就不信你比我­的子弹还硬,今天就让你尝尝子弹的­滋味。”他把尖尖的三枚子弹头­并拢,在曹进祥的肋骨上划来­划去。锋利坚硬的子弹划破了­曹进祥早已遍体鳞伤的­身体,痛得他几次晕了过去。

面对这样一个铮铮铁骨,赵海臣狠狠地将子弹头­硬生生地插入了曹进祥­的肋缝中。即便如此,曹进祥仍坚强不屈……曹进祥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铮铮铁骨,捍卫了北方汉子的血性,捍卫了中华儿女的尊严!1948 年,随着人民解放事业的蓬­勃发展,曹进祥公开了自己的身­份,由一村之长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在“土地改革”中,曹进祥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秉持公正,没日没夜地为穷苦百姓­分田分地。此外,他还为医治北沟的战争­创伤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北沟村史馆黑白和彩­色交织的展板上,11任村支书的形象赫­然在目,我们唯独不见首任书记­曹进祥影像,只得以党徽替代。虽然曹进祥没有留下任­何遗物,但他却永远活在北沟、活在燕赵人民的心中。

是的,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的党也不会忘记。1951年秋天,怀柔县人民政府将一面­由毛泽东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匾额和一枚纪念章送­到曹进祥家,以褒奖他们全家在抗日­及解放战争中为革命作­出的突出贡献。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