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下篇:初心永驻践行使命

- 编辑 刘颖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高来后浪强。

当年曹进祥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生命,不辱使命。时隔50多年后的20­04年,身为北沟村第12任党­支部书记的王全,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为­北沟人民谋幸福的时代­责任。

那是 2003年的一天,村里一个在外上学的孩­子周末放学回家,看到村庄杂乱无章、满目荒凉的样子,便玩世不恭地发泄起来:“改革开放快25年了,人家别的村都有很大变­化,唯独咱们北沟村面貌依­旧,没有多大起色。我以后有了孩子,绝不让他知道地球上还­有一个北沟村!”这话传到王全耳朵后,像一根银针,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从孩子的抱怨中,我们似乎感受到,当时的北沟村是怎样一­种不堪的情景。其实,新中国成立后,北沟村也曾一度有过辉­煌的历史,那就是北沟村的鸭梨、苹果曾一度成为北京市­的名特优产品,并创造了人均鲜果产量­全市第一的佳绩。甚至出现了“北沟村的姑奶奶——刷梨”的歇后语。即使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些年,村里也因建有琉璃瓦厂、地毯厂等村办企业而风­生水起。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因村办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加之村里的梨园、苹果园衰老退化,北沟村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以致被孩子们所厌恶和­唾弃。

王全是土生土长的北沟­人,早年当过兵、上过班,后来下海经商创办过企­业,前前后后,在外闯荡了20多年。这些人生经历历练了王­全做事认真、不肯轻易服输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才促使他做出放弃正值­发展高峰的个人事业,回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决定。

2004 年 10 月,王全毛遂自荐参加了村­党支部书记竞选:“我希望大家选我为村党­支部书记,我一定尽自己的全力,把北沟村建设好,让村民富裕起来,不负曹进祥等先辈们的­流血和奉献。”在这次竞选中,王全成为了全村380­多口的当家人。

走出村史教育展室,在身材高大的王全书记­的引导下,我们沿着村级公路“视察”起北沟的全貌来,也倾听着他带领乡亲们“改天换地”的过往。

当时,王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村风村貌,他知道,脱贫首先要从治脏治乱­开始,形成干事的环境和氛围。于是,他将全村33名党员组­织起来,建立起全镇第一支“党员保洁服务队”,为每名党员划分了责任­区,并挂牌公示,将每月5日开展义务保­洁活动制度化。

“环境建设好了,会给北沟村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这是王全经常说的一句­话。以往的北沟村,垃圾遍地,蚊蝇横飞。曾经从事过旅游工作的­王全深知,环境对一个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他和村干部们走街串巷­检查卫生死角,发动干部、党员带头签订承诺书,明确整理时限。在干部和党员的表率作­用下,全村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柴草进院200­多吨,清理建筑垃圾40多吨。

为巩固村庄环境治理成­果,也为今后村里的工作有­章可循,王全发动党员和村民代­表,集思广益,出台了累计213条的《村规民约》。“有了规矩也就有了干事­的尺码,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这个被村里人称为‘治村小法典’的《村规民约》,为村里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中,更是成效凸显。”

王全说。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北沟地处深山,唯一的一条进出道路常­因路面窄、拐弯多,导致通行不畅。为修好路,我们生拉硬拽地从镇政­府找来修路物资,在干部、党员的带动下,全体村民义务出工,仅用半个月时间拓宽了­这条‘民心路’。后来又一鼓作气,先后打通环村东路、村北进山路、村中街坊路;在前几年水泥硬化的基­础上,这几年又铺了柏油,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村内长达12­0多米的季节性河套进­行了治理,打了盖板,画了线,建起了近200个停车­位,为来村里办事、旅游的人提供了停车方­便。”

公路通,各业兴。有了通畅的路网,关注北沟的窗口一下子­敞亮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接踵而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污水自来水改造、秸秆气化入户等工程先­后落户北沟。全村还在怀柔区率先布­设了无线网络,集体为村民补贴一半资­金购置了电脑,村民们享受到了堪比市­区居民的生活条件。2010年,北沟村荣获“北京市最美的乡村”称号;2012年,北沟村又被评选为“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受北沟优美环境、淳朴民风的吸引,美籍华人唐亮女士在北­沟租下村民闲置老宅,投资改建成了旅游休闲­场所——“小庐面”,并捞得第一桶金。由此王全意识到,北沟村那些闲置的民居­将是促进北沟发展的突­破口。于是,他便追着唐亮,请她给北沟介绍“新客户”,实施“腾笼换鸟”“借鸡下蛋”战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起初,一些村民对这一新鲜事­物并不乐意接受,为打消村民疑虑,

王全就带着村民参观老­外住所,介绍结构特点、客人入住情况,一点点给大家做工作。谈及合同,王全更是一心一意为村­民着想,一分一厘地给村民争取­利益。就这样,从一户、两户起步,到目前已经陆续有15­户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外国朋友在­北沟村租下村民的闲置­民居,安家置业,搭建了一道别致亮丽的­风景线。不久, ‘小庐面’将不复存在,所在之处将建起一座高­大的旅游休闲场所,为来慕田峪长城旅游的­中外友人提供便利。

北沟的民宿院设计得很­有特色,比如客房还是原来红砖­墙,房梁、立柱也都是原来的,卫生间、房间墙壁上有既传统又­现代的衣冠镜,木柴、老式炉子成了装饰物;院里的花坛则用石砌,或用农家的猪食石槽;酒吧里红鳟鱼的意象派­画作十分醒目。

更富有创意的是,从酒吧的长形窗口,客房的阳台、床铺、马桶等不同角度可以向­外看慕田峪长城。而且可以隐约看到远山­顶上“忠于毛主席”五个大字。据称,这五个大字,每个字是 1000平方米大,五字共5000 平方米,这是约五十年前老百姓­用石块垒的。如今已成一道独特的历­史印记。

10多年下来,北沟村摇身变为“山乡里的联合国”,老外在这里投资置业的­资金超过2亿元。村里闲置房屋的盘活利­用,不仅使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还安排了50多个就业­岗位,并让全村出租房屋户累­计获得了1000 多万元的收入,实现了一种全新式的脱­贫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村民观念上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在近几年民宿庭­院的发展上,村民更多地吸收了通透、敞亮、美观、大方的设计元素和建设­理念,给人以独特的视角。目前,除了老外经营的15家“洋民宿”外,村民自建的高档民宿院­也已达20家。

前些年,一个由村集体出资建设、由大学生村官经营管理­的“北旮旯乡情驿栈”应运而生。这个集绿色蔬菜种植、特色民俗餐饮住宿、土特产品销售和文化饰­品展销于一体的新型驿­栈,自 2009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待旅游观光者­近2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近 1000万元。尤其是店里设置的农副­产品展卖专柜,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hello how are you !”在“北旮旯乡情驿栈”旁,我们路遇几名北美人,上前热情问候。与之熟络的王全介绍我­们的来意后,他们跷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汉语回应道:“五年前,我们……在这……改造了民舍,时常来住住。这里……景色优美,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一般。”

村里的繁荣稳定,为村里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村里建设了益民书­屋、多功能放映厅、党建活动室、旅游接待站、老年人食堂,并成立了物业公司,实现了70岁以上老人­吃饭不花钱,街道绿化美化有人管,村民大事小情有人上门­服务,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村初步形成。

在王全及一班人的领导­下,经过全村人不懈努力,北沟村发生了巨变。透过这些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党支书、一个好班子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唯其如此,才让北沟村在摆脱贫困­的基础上,202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万元,较2004年增加了2.55 万元,翻了 6.6 倍。

作为一名村支书,王全不仅把脱贫致富的­目光放在了本村,也放在全镇,甚至更远的地方。2010年,渤海镇整合北沟、田仙峪、辛营、慕田峪4村资源,实施了“长城国际文化村”建设工程,成立了国际文化村联合­党总支,王全被镇党委任命为党­总支书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党总支升格为联合党委,党委书记由镇长兼任,王全被任命为常务副书­记,由此一来,他的责任愈加重大。这期间,王全协助书记积极协调­北京西城区金融街、国奥乡居等一些项目落­户渤海镇的相关事宜,经过多方努力,成效凸显。

“扶贫攻坚,致富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北沟村走上富裕之­路后,没有忘记内蒙古、河北贫困地区的人民,连续多年对他们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王全介绍说,“自2010年起,北沟村连续两年每年出­资10 万元,帮助河北省丰宁县杨木­栅子乡高栅子村硬化街­道。后来又每年给190户­村民每户一袋米或面,并为村小学每年捐助1­万元的学生用餐费。2019年,村里又和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镇好力保哈日乌­苏嘎查建立帮扶关系,在每年捐给对方6万元­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还每年为对方销售四五­万斤的大米,缓解了对方村民的卖粮­难问题。”

在王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北沟村不仅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取得了骄人业绩。并由此获得了“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5项国家级荣誉。王全也因工作业绩突出,光荣地当选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探访结束,回身握别王全书记时,我们突然发现村部高扬­的五星红旗下,矗立着一块青褐色巨石,上面刻有红色“初心”二字。我们顿时感悟,曹进祥、王全等书记们作为共产­党人一生薪火相传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