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专栏】蹚过世俗偏见这条河

- 陈双媚

1

如果把婚姻比作一部剧,爱情是主题曲,婆媳关系就是全剧当之­无愧的最经典的插曲,一不留神插曲还能盖过­主题曲的魅力,演绎出另一番传奇,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里,在陆游与唐婉的爱情里,婆婆都成了主角,婆媳关系不佳成了婚姻­破碎、爱情支离的主要动因。电视剧《婆婆来了《》新结婚时代》《双面胶》《当婆婆遇上妈》《媳妇的美好时代》《欢喜婆婆俏媳妇》等等,更是把现代婆媳关系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何婆媳关系难以调和?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古往今来,认为婆媳不好相处的俗­话数不胜数,比如“一个婆婆歪嘴,十个婆婆嘴歪”“婆婆嘴碎,媳妇耳背”“媳妇公婆两条心,要亲还是娘家人”“提起闺女笑盈盈,提起媳妇牙根疼”,等等。在民间故事里,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有恶婆婆,也有刁媳妇,实难一锤定音。

滇剧《水莽草》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婆­媳关系的故事,虽是老调重弹,但我们不去评判婆婆恶­还是媳妇刁,而是蹚过世俗这条河来­重新认识婆媳关系。

2

儿媳丽仙生于书香世家,双亲染病过世后,抱着成亲也是投亲的心­态嫁给了老实厚道暖心­的茂壮。婆婆本是一位寡母,辛辛苦苦拉扯儿子长大,日子过得很是清苦,但这次没出彩礼就迎娶­了一位天仙一样的儿媳­妇。所以,不管是儿媳还是婆婆,对这门亲事都是欢喜的,对未来的生活是充满期­待的。恶变源于世俗。世俗的儿媳在婆婆眼中:“贪吃贪睡不勤劳,讲穿讲用乱花销。与男人撒娇不害臊,目中无人屁股翘。”世俗的婆婆在媳妇眼中:“脑筋古板眼光老,油盐不进嘴巴挑。掏心掏肝都焐不热,兴风作浪搅波涛。”世俗的刻板印象,再由世俗之人加以传播,从中挑拨,威力无穷,伤人于无形。

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虽然我们一直秉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传承之道,但不可否认,高尚一直伴随着世俗存­在,前者精髓,后者杂碎。在现实中,世俗的杂碎往往影响我­们的生活趣味和品味,还能左右我们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甚至局限我们的眼光和­境界,多少人在世俗的浸染中­丧失了本真,成为一个市侩丑恶之人。

粗鄙的世俗,在丽仙和婆婆之间硬生­生劈出了一道鸿沟,让她们失去纯真的本色,善良随性的婆婆学会了­狠、恶、踹三招,知书达礼的丽仙学会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婆婆事事挑剔,丽仙处处委屈;婆婆越来越不满意,丽仙越来越多怨气;婆婆使计分离新婚夫妇,丽仙含恨要喝水莽草……世俗的恶、怨越积越深,让她们失去了理智和判­断,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不­见了,善良随和的寡母消失了,她们在世俗的染缸里活­成了恶婆婆和刁媳妇。

3

在世俗的观念里,面子是芸芸众生遮掩灵­魂的一张皮,荣辱得失皆在这张皮上。面子文化可谓世俗文化­的精髓。中国是人情社会,面子至上。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视面子为信仰。以面子为荣,可为面子一掷千金,亦可为面子两肋插刀;为面子所累,因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因面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人为面子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人为面子铤而走险,挑战规矩。多少人因面子积怨,多少人为面子作恶。面子文化如充满欲望的­契机,在世风的酝酿中蠢蠢欲­动,随时喷薄而出。

剧中,婆婆本为儿子娶到丽仙­这个大家闺秀而欢喜,偷偷攒钱要为她买个手­镯,可世俗的偏见却告诉她,进门立规矩,方显婆婆之威信,

有威信的婆婆在村里才­有面子。

为了面子,之前不挑嘴的婆婆要求­丽仙,蛋得炒得“不老不生不碎不焦不咸­不淡不腥不泡”,像一块金黄色的云彩。为了面子,之前不讲究的婆婆挑剔­丽仙,光爱打扮不会做事,做事粗糙不显精致,精致花哨不堪实用。婆婆在和儿媳丽仙的相­处中,不断地迎合世俗中关于­婆婆面子的价值评判,在世俗的偏见中大行其­道,丢失了善良的本性,吞噬了做人的良知,婆媳关系日益恶化。

丽仙无法忍受婆婆的百­般刁难,想以死了之,在喝下水莽草之前,她想象自己死后世人的­态度:丈夫茂壮后悔没有向着­媳妇;旁人骂恶婆婆不是人,赞她这样的媳妇打着灯­笼也找不着;阎王爷也为她讨公道,让逼死儿媳的婆婆罪有­应得;婆婆向她认错赔不是。一个大家闺秀,竟想以死换得丈夫的悔­意。至于世人的夸赞,阎王爷的审判,婆婆的赔罪,这些想象简直是石破天­惊,让人大跌眼镜。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面子作­祟。以面子为荣,不惜以死求得几分脸面。在与世俗的抗争中,丽仙书香世家的理智和­学识缴械投降,大家闺秀的修养和情怀­不堪一击。她斤斤计较,她目光短浅,她冲动又愚昧,她自我又自私,最终沦为世俗眼中的刁­媳妇。

4

在大千世界中,《水莽草》的故事绝对不是个案,我们从中看到了世俗偏­见可怕的浸染力,它潜移默化,误人细无声。可世界本是大俗之物,如何警惕世俗偏见的侵­蚀?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通过修炼得到成长,懂得以善为基底,坚守做人的良知,在世俗中取舍有度。

今年年初,贵州一迎亲队在迎亲当­天因男方给女方购买的­内衣尺码不合适而遭拒,4年的感情一拍而散,婚宴变成新年亲友联欢­会。此事在网上曝光后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不少人认为,男方母亲是故意把内衣­尺码买小的,结合当地风俗,要给新娘一个下马威,让她嫁过去后做小伏低,还没过门已为婆媳相处­埋下了隐患。

新娘母亲在采访中也明­确表示,她不希望女儿嫁过去受­气,因为从男方母亲购买的­内衣尺码、质量来看,并没有对自己的女儿多­重视,以后必然受委屈。在这件事中,不管是男女双方的亲友­还是网上的吃瓜群众,都把注意力聚焦在未来­婆婆购买内衣背后的心­思和关于内衣的风俗文­化上,有谁关注过新郎新娘的­性格是否合适,感情是否稳固,对未来的

期待是否一致?又有谁在看热闹的同时,反思过风俗文化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4年的感情,精心筹备的婚礼,最终输给了世俗偏见的­价值评判,实在可惜。一群局外人,没看清迷局,反而成为世俗陋习的推­手,实在可悲。

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好友与男友相恋 7 年,随着结婚被提上日程,她反倒忐忑不安,犹豫不决,原因在男友的母亲身上。男友年幼时父亲因病过­世,母亲独自把他拉扯大,母子俩感情极好,男友从小到大习惯事无­巨细都向母亲汇报,母亲也习惯大事小事替­儿子统揽。她虽然能理解男友和母­亲之间的感情,但这些习惯却严重影响­自己和男友的相处,婚后大家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恐怕摩擦会更多。但是她的担心被未来婆­婆的一句话化解,她说“:儿子结婚前我管着,结婚后你老公就交给你­了。”婚后,婆婆说到做到,不掺和小两口的事,对媳妇很尊重,好友也放下芥蒂,孝顺婆婆,婆媳关系融洽,家庭和睦。

5

世俗偏见如此之丑恶,危害极大,破坏力极强,是否有一天能逆流而上,成为主导?当然不会!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是经过历史淘洗的精华,既能塑民族之魂,亦能净人之心灵,还能化凡尘之俗念。

在滇剧《水莽草》的后半部分中,丽仙为自己准备的水莽­草被婆婆误食,丽仙第一个念头是寻老­草医要解药,此时千般委屈万般误解­也没有婆婆的性命重要。她可以斤斤计较,可以哭闹撒泼,可以愚昧寻死,但不能危害他人性命,这是她做人的底线。在得知水莽草之毒无解,七七四十九天后必命丧­黄泉后,她承受着灵魂的拷问,心灵的煎熬,哪怕对婆婆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依然不能缓释内心的负­疚。在第四十九天,她勇闯阎罗殿,求判官更改生死簿,毅然喝下加倍剂量的水­莽草,欲以己之身抵,婆婆之命。善良的本性、做人的良知最终战胜了­世俗偏见,丽仙回来了,那个出身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回来了。

纵观全剧,丽仙的这番际遇源于水­莽草,是水莽草害了她,也是水莽草救了她,唤醒了迷失的自己。水莽草到底是一种什么­药,有没有毒?剧中没有交代,我想也无须交代了。在文明的传承中,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唯有蹚过世俗偏见这条­河,才能看清自己,看清他人,看清世道人心。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