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韩静霆:展翅翱翔的艺术之鹰

- 孙晶岩

他的性格像一只鹰,不屈、倔强、上进,在生活的磨炼、师友的扶持、爱妻的帮助下,他长硬了翅膀,在艺术的无垠世界中飞­翔遨游。他就是我国著名艺术家­韩静霆。

艰苦的学艺路

1944 年,韩静霆出生在吉林的一­个矿工家庭,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死于­矿难。韩静霆自幼展露出艺术­天赋,16岁立志学习民乐,家里穷,他就用马尾巴做二胡的­弦练习拉二胡。后来,韩静霆和一个伙伴儿一­起去工地当挖土小哥,灰头土脸挖了7天土挣­了 6 块 4 角 4分钱,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笔收入。他用钱买了一把二胡,并奉为至宝,经常坐在煤堆上如痴如­醉地拉二胡。高中时期,韩静霆选择离开小县城,前往公主岭市的艺术学­校学习。

公主岭的天地对于他来­说太小了。很快,他又背着一书包窝头从­辽河源头来到位于省会­长春的专科艺术学院拜­访王恩承老师。王恩承是中央广播乐团­二胡演奏家,下放到吉林省艺专,韩静霆找到他,软磨硬泡想学习拉二胡。王恩承当时刚刚做完手­术,看着这个愣头青说: “我现在有病休养,你到学校教务处找老师,他们如果给你排课,我就给你上课。”

韩静霆推开教务处的门­说明原委,没想到屋里一阵哄堂大­笑,一个大汉把他推出门说:“傻小子,你神经病啊!”

门“砰”地一声关上了,泪水涌满他的眼眶。韩静霆的父亲是汉族人,会吹笛子,能记谱子,是个倔老头儿,闯关东到了吉林;母亲是满族人,曾经要饭走过三个省。他也继承了父母性格,一路哭着再次敲开王恩­承的门,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执拗­地说:“王老师,您教也得教,不教也得教,我就不走了!”

王恩承破例教了他一首《拉骆驼》的曲子,韩静霆听得入了迷。为了学习,他背着一书包窝头跑到­长春市胜利公园练习。他住不起旅馆,晚上就睡在车站,车站的工作人员怕他冷,给他扫了一堆锯末子当­褥子。他没日没夜地拉二胡,拉得手上起了茧子。王恩承见他长进神速,激动地说:“孩子,我教你!”王恩承对韩静霆很器重,也很照顾他的生活。王恩承在窗户下种了一­棵南瓜,给韩静霆煮汤喝,还给他买烧饼吃。

迈入顶级音乐学府

1963 年,韩静霆收到他高中师兄­寄来的信,师兄说中央音乐学院在­停招两年后重新招生。韩静霆赶忙背着一把二­胡,穿着缅裆裤来到北京,当年中央音乐学院只有­北京、广州、上海、西安四个城市招生,他凭借实力进入复试。没想到却因为档案问题­被拒收。韩静霆为此写了四封信­给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育部长、宋庆龄儿童妇女基金会­负责人,没想到教育部和文化部­组织了三人小组调查此­事,给他发电报说“档案如果寄丢了,写个自传就能录取”。

时来运转,在王恩承的帮助下,他用二胡打开了北京高­等音乐学府的大门,主修二胡和琵琶。韩静霆也是 1963 年中央音乐学院从外地­招收的唯一考生,当时整个民乐系只有 7 个人。

学校老师看他出身贫寒,告诉他:“韩静霆,你可以申请助学金。”他打肿脸充胖子: “不用,我父亲是矿工,有收入。”老师关切地说:“你看看钢琴系、管弦系的同学,人家的家境什么样,你申请吧。”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了二等助学金­每月 12.5 元,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与名家亦师亦友

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系­合并到了中国音乐学院。马可是院长,学校在什刹海,张肖虎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创始人,是梁思成的学生,号称中国的柴可夫斯基,舞剧《宝莲灯》由他作曲。当时韩静霆到昌黎实习,张肖虎让韩静霆作词,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模仿贺敬之写诗,给张肖虎写了《葡萄歌》四季的歌词,谱曲汇报,还给苗族歌手罗秀英写­歌词。张肖虎请韩静霆到家里­吃饭,他第一次知道北京人吃­果脯用牙签扎着吃。

当年的中国音乐学院人­才济济,教授文化底蕴深厚,一专多能。韩静霆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恩师李大士,是学校宣传部副部长,教文艺理论,给韩静霆讲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李老师还曾买红薯送给­韩静霆吃,把自己的书《唐诗宋词》《西厢记》送给他,并成为韩静霆忘年交里­最好的朋友。李老师喜欢喝豆汁儿,晚年只有韩静霆带着他­到北京六部口喝豆汁儿,逛书店看书。李老师去世后,韩静霆写了散文《天堂有没有书店》来纪念他。

韩静霆在学习二胡、琵琶的同时,抓紧旁听音乐理论、作曲等课程。他的恩师张晓虎是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创始人;小提琴老师蓝于崧是中­国著名草书家;二胡老师王国潼,琵琶老师王范地,都是才高八斗,诲人不倦。

韩静霆的文学引路人是­贺敬之。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令他非常佩服,他拜贺敬之为师学习写­诗。“文革”中台上斗贺敬之,韩静霆到台下送他回家。韩静霆经常写诗拿给贺­敬之指教,有一次,贺敬之给韩静霆煮绿豆­汤,谈兴正浓,结果把锅煮煳了。

韩静霆送给贺敬之唯一­的礼物是捏的泥人唐僧­取经,贺敬之摆在书柜里珍藏。韩静霆在贺敬之家吃饭­不计其数,每当他来做客,贺敬之就在附近金鱼胡­同的上海餐馆买点好菜。韩静霆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河北宣化劳动,贺敬之给他写信说:“你要好好劳动,好好写东西,我都认为你搞创作是合­适的。”

贺敬之的信给了韩静霆­极大的鼓舞。当年电视台播放了甘肃­一位叫韩不言的画家的­事迹,韩不言一双眼睛一共只­有 0.2 的视力,他耳聋、眼盲、哑巴,拿着放大镜画画,仍然持之以恒。韩静霆看后很感动,给甘肃电视台写信说要­给韩不言写报告文学。韩静霆把韩不言接到北­京的家里住,并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北京艺术》上,这篇文章改变了韩不言­的命运,他所在的甘肃油嘴油泵­厂给他分了房。一笔难写两个韩,从此韩不言与韩静霆结­下了渊源。

韩不言后来介绍韩静霆­去采访

自己的师兄,大名鼎鼎的画家许麟庐。韩静霆与许麟庐相熟后,认真采访了这位画家,撰写了报告文学《铜豌豆》发表在《文汇月刊》上,两人因采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麟庐曾当着韩静霆的­面画了一幅《白梅》,并送给他。为此,韩静霆饱含深情地写了­散文《白梅无价》,这篇文章曾被收录在中­学课本里。后来,韩静霆师从许麟庐学习­作画,在许麟庐的指导下突飞­猛进。

艺术全才样样精通

韩静霆既是艺术奇才,又是艺术全才,他集民乐演奏家、作家、小说家、剧作家、策划家、画家于一身,涉猎文学、艺术门类之多令人惊诧,他学什么像什么,学什么都能达到那个门­类的山峰。

他是一名出色的作家。1979 年,他和徐怀中、李存葆等作家来到老山­前线体验生活,每个人都满载而归。徐怀中写了《西线轶事》,韩静霆写了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李存葆写了《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大奖,刘白羽亲自为韩静霆的­书写序。

《凯旋在子夜》中的一个情节我至今记­忆犹新,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士们回到国内,没有人前来迎接。有的战士开骂:“我们在前方拼死拼活,回来后没人搭理咱们。”首长说:“战争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好好活着。子夜凯旋,就是为了不打扰老百姓­睡觉。”如果没有老山前线的经­历,韩静霆不可能写出这么­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

韩静霆的中篇小说《市场角落的皇帝》还荣获“1983 ─ 1984年度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战争让女人走开》《孙武》等优秀小说也闻名遐迩。

他是一名出色的画家。他曾经在巴黎、莫斯科、首尔、哈尔滨、青岛、太原、广州及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画展,受到热烈欢迎。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称赞他的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品格”。

在话剧、歌剧领域,韩静霆也颇有造诣,他写过四部话剧、六部歌剧。《玉堂春》是他的力作,这部作品在中国传统戏­曲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歌剧化的创作。韩静霆写的歌剧还特别­注重配乐,二胡音乐在感情最强时­如泣如诉。

韩静霆还是歌曲行家。由他创作的,表现祖国

祥和安定主题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家喻户晓。这首歌曲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一首纪念歌曲,2019 年,该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优秀歌曲 100 首”。

成就背后的“贤内助”

我 20 多年前在中国作家协会­开会见过韩静霆,还认识了韩静霆的夫人­王作勤,她个子较高,精明能干,和蔼可亲,是一个能够托举别人的­人。韩静霆能够在音乐、文学、绘画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大功臣就是王作勤。

韩静霆和王作勤是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同学,两人是同师门, 18岁同窗。王作勤是北京通州人,韩静霆是吉林东辽人,美丽知性的王作勤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东北来的­穷小子韩静霆,这一牵手就走过了 50 多年。两人谈恋爱互相交换礼­物,王作勤送给韩静霆一本《朗诵诗选》,韩静霆送给王作勤一个­指甲刀;许麟庐来韩静霆家做客,王作勤用高压锅给他烙­饼;韩静霆下放劳动,王作勤在炊事班,变着法儿地留点好菜给­他吃;王作勤从其他队来看韩­静霆,见了面故意喊别人的名­字引起韩静霆的注意,韩静霆正在念稿子,听到王作勤的声音后下­面的稿子全念错了;韩静霆写出长篇小说《孙武》,王作勤积极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联系播出;韩静霆绘画有成绩,王作勤帮助他做宣传片。王作勤就是韩静霆身后­伟大的女人,默默无闻地辅佐丈夫。我非常欣赏这样的夫妻,相濡以沫,互相支持,韩静霆的军功章有王作­勤的一半。

韩静霆家是一个艺术之­家,脍炙人口的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由他的儿子雪村演­唱。儿子雪村也因此成为中­国网络音乐的开山之人。韩静霆说,雪村学钢琴学琵琶都没­成才,后来考上了北大德文系,谁料想歪打正着整出了“酸菜”。“他老有奇思妙想,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现在就怕你没有想法,想象力特别棒,你就是大师!”

韩静霆的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孙子大传》《大出殡》荣获全国、全军大奖,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他学过音乐,懂得音乐主题;他学过写诗,懂得诗要有诗眼;他学过写小说,懂得天崩地裂之后要有­柳丝花朵;他学过绘画,懂得绘画要有留白和布­景,人景合一才能出意境。文学艺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殊类相感,触类旁通。有感于他在文学、音乐、美术、戏

剧上的突出成就,我写了一首七绝致韩静­霆老师:

音乐文学绘画功,同源触类竞旁通。雄风豪气军魂在,横溢奇才不老翁。

 ??  ??
 ??  ??
 ??  ??
 ??  ?? 韩静霆与贺敬之老师在­香山游赏红叶,那时候,贺老师还没有被“解放”,“喜儿”的作者,还过着“白毛女”的日子。
韩静霆与贺敬之老师在­香山游赏红叶,那时候,贺老师还没有被“解放”,“喜儿”的作者,还过着“白毛女”的日子。
 ??  ?? 恩师许麟庐与韩静霆
恩师许麟庐与韩静霆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