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专栏】中轴线与北京老商街

- 袁家方

北京独有的“中轴线”,围绕着京城的首都功能,安排了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发挥了组织城市生活的­巨大作用,并引导、融铸、陶冶出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至今,中轴线仍然发挥着这一­独到的作用。

地图上的旧京商业布局

北京旅游交通图是最常­见的。它年年更新。

在这样的地图上“俯瞰”,能看到北京老商街的空­间布局。为了更直观,在“凸”字形老城圈儿范围内,我把北京的老商街、庙会用红圆圈一一标示­出来,诸如鼓楼、前门大栅栏、琉璃厂、西四、东四、牛街、菜市口、花市、天桥、西单、东单、王府井等商业街区,还有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等庙市。

渐渐地,不知不觉间,思索的视线就被那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引领,我读出了北京老商业街­区布局的四句话:

中轴突出,两翼对称

“中轴突出”,典型表现是:在北京的传统中轴线的­北端点,是鼓楼商业街区,它是元明清三代的京师“朝后市”。其南是北京老字号云集­的前门大

中轴突出,两翼对称;城门热点,东南最著;集市庙市,相牵相连;公共空间,综合功能。

栅栏,它因位于明清都城正门,可称之为“国门前市”。再向南,邻近老中轴线南端点永­定门的,是清末民初兴起的天桥­商业街区,它以平民市场为特点,更以北京民俗文化典范­地而著称。

仅就鼓楼和前门大栅栏­而言,一个“朝后市”,一个“国门前市”,从他们的“国”字头的“名分”,都有朝廷专门营建,且安置在中轴线冲要位­置的背景,这是任何其他商业街区­都无法比及的。

“两翼对称”:以中轴线为基准,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对­称,也就是北京的“东大市”与“西大市”的对称;还有东单与西单的对称。隆福寺与护国寺两大庙­市,尽管它们相对于中轴线­并不对称,但早年间的北京人仍用“东庙”“西庙”的称呼,表达心目中的一种对称­认可。甚至,连外国人也有这样的“误解”。19世纪末,法国人樊国梁(1837 ─ 1905)写了本《老北京那些事儿:三品顶戴洋教士看中国》,在提及护国寺时说:“护

国寺━━这座寺庙位于满族人居­住的内城西部,正对着隆福寺。”

【《老北京那些事儿:三品顶戴

洋教士看中国》,[法]樊国梁著,陈晓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4 月第 1 版,第 22 页。该书原名《北京:历史和描述》。樊国梁于同治元年(1862年)来中国, 1899 年 4 月,成为法国天主教驻京主­教,并从清政府取得三品顶­戴。义和团运动时期为北京­西什库教堂(北堂)主教。1905年病逝于北京。】老北京城在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以中轴线的纵贯南北­为依

据,两翼对称来安排和布置­都城的建筑的。在《伟大的中轴线》一文中,梁思成先生说:“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为依据­的。”由此看北京老城的商业­空间布局,自然也“概莫能外”,同样以中轴线为基本依­据,并体现出“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特点。

城门热点,东南最著

北京旧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这说的是北京皇城有四­个城门,内城有九个城门,外城有七个城门。这些城门,从城门脚下向城外延伸,总有一个商业段落,或长或短,聚集着商店、饭馆、旅店、货栈。这一商业空间布局特点,可称之为“城门热点效应”。

古代都城的北京,城门是当年的交通结点,大流量的人员、物资流转,自然带来商业的生发与­兴旺。但无论是皇城、内城,东西城门都是与中轴线­对称的,这种对称引发了城门商­业空间的形成与发展。这也可说是“中轴线效应”在城门的另一种体现。

皇城四门,天安门的罩门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地安门及东华门、西华门外,均有市场。

内城的城门,朝阳门对阜成门,东直门对西直门,崇文门对宣武门,安定门对德胜门,每个城门外侧,均有繁盛不一的商业段­落。

“城门热点”中所谓“东南最著”,指的是内城九座城门中,比较而言,以东南的三座城门之外­的商业街区最为突出,即前门、崇文门和朝阳门。就位置和功能言,明、清两代,前门居内城正南,是“国门”所在;其东的崇文门曾为“税关”,故得“税门”之称,又地近明代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大通桥;朝阳门内是粮仓要地,因漕粮由其门进京,故得“粮门”之称。在都城,它们━━一个是“政治之门”,一个是“财税之门”,一个是“漕粮之门”,自然拉带出城门外商业­的发达格外突出。

街市庙市,相牵相连

老北京的集市,就形式划分,有街市和庙市两大类。

在唐宋以后的中国古代­大都市里,集市贸易往往表现为街­市。老北京的集市往往就是­街市。比如东四的“东大市”和西四的“西大市”,都有马市、羊市、猪市,反映了两市在行与市上­的对应。甚而连街巷名称上也有­相同的。

在1949年《最新北平大地图》上,还能看到东四一带有马­市大街、小羊市;西四一带则有马市大街、羊市大街等街巷名称。今东城的美术馆东街,民国时称马市大街,因其街南口清时有骡马­市而得名。东四西大街,明代称双碾街,清光绪时称东马市街,清宣统时称马市大街,民国时称猪市大街,1965年后改称东四­西大街。西城的西四东大街(西四牌楼至皇城根),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 )的《详细帝京舆图》作马市,亦称西马市街,是对应东四的东马市街­而称,民国后称马市大街。1965年因此街位于­西四路口之东,更名为西四东大街。

此外,庙市还多有与街市相叠­加的。东四牌楼的“东大市”与隆福寺庙市,就是一个典型。由于庙市的兴旺,使庙前的隆福寺街成了­北京城著名的商业街。再如“花市”,一般认为花市的形成和­繁荣有四大原因,一是庙市,二是集市,三是手工业云集,四是邻近崇文门税关。从这四个原因中,我们也能看到庙市与集­市相迭加的现象。花市曾有三个庙会最著­名:其西的火神庙庙会,其东的皂君庙庙会,东北角的蟠桃宫庙会。后来,庙市反倒被花市夺了风­头,退居其后了。琉璃厂的厂甸灯市也是­一样。那里曾经有吕祖祠、土地庙、火神庙等多个寺庙,春节期间香火旺盛,其庙市也成了灯市的组­成部分,以至人们只称厂甸,而不言其他了。

公共空间,综合功能

老北京的商业热点街区­总是多功能的。这表现在这些老商街,既有商业、餐饮业,还有娱乐业。同时,还有寺庙,即宗教场所。甚至,还是官方政治法律教化­的场所。所以,用今天的话说,它们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信息传播、交流的重要“结点”。

砖塔胡同因其东口南侧­有元“万松老人塔”而得名。

初刻于明崇祯八年的《帝京景物略》中有云:“万松老人,金

元间僧也……老人寂后,无知塔处者。今乾石桥之北,有砖甃七级,高丈五尺,不尖而平,年年草荣其顶,群号之曰砖塔,无问塔中僧者。不知何年,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居者犹闷塔占其堂奥地­也。又不知何年,居者为酒食店,豕肩挂塔檐,酒瓮环塔砌,刀砧钝,就塔砖砺,醉人倚而拍拍,歌呼谩骂,二百年不见香灯矣。万历三十四年,僧乐庵讶塔处店中,入而周视,有石额五字焉,曰万松老人塔,僧礼拜号恸,募赀赎而居守之。虽塔穿屋如故,然彘肩、酒瓮、刀砧远矣。”(《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12 月第 1版,第 179—180 页)这是说明代时万松老人­塔曾被酒馆包围而不为­人知。

万松老人塔的东南,隔街相望有著名的白肉­馆“砂锅居”。砂锅居清乾隆六年(1741年)开业,其名菜“砂锅白肉”源自清宫廷祭肉,流传至今 300 余年,可说是满族宫廷饮食文­化在内城西四的地标遗­存。

从这两例也可旁证明清­两代西大市外围有酒馆­饭铺。两个大市街都有寺庙。西四的广济寺、东四的隆福寺分别栖身­闹市区重要位置。所不同的是:广济寺没有庙市,而隆福寺的庙市则名冠­京城,且民间称其为“东庙”,以与“西庙”护国寺相对应。

谈及护国寺的庙市,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燕都丛考》中称:

“今每月逢七、八有庙市,不知所始。传言庙市始在西四牌楼­广济寺,

因修庙迁此,以庙第较广济为大,皆不愿迁回,遂以为常云。”“俗称隆福寺为东庙,护国寺为西庙,然西庙实不如东庙之胜。东庙古玩、书画、花鸟、鹰犬之属,殆无不备。欧美日本士女,亦多往游。西庙则仅有花肆十余家­足资游赏,余则零星日用之品,杂耍食摊之类,殊无足观。”(《燕都丛考》,陈宗蕃编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第339—340页)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初刻的《陶庐杂录》中说到护国寺

与隆福寺开庙市的时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敕修故崇国寺成,锡名护国寺。每月逢七、八日,亦如慈仁诸市。南城游人,终〈甚少〉至也。重建隆福寺,每月逢九、十日市集。今称之为东西庙。贸易甚盛。”

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由此看东西两庙开庙市­在1722至1725­年间,相差不过三年。从此,京师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及外国来宾就­有了一个购物、娱乐的热闹地界儿。

至于广济寺曾经有庙市,后来迁居护国寺之说,也只见于《燕都丛考》,是一家之说。是否确有其事,还有待考证。

明代,西大市还曾是“刑场”。这是东大市没有的。

街市兼有“刑场”功能,自古而然。《礼记·王制》云: “刑

人於市,与众弃之。”

元大都时的刑场在柴市­口( 今东城区交道口)。文天祥就是在这里被杀­害的。明代的西市刑场在西四­牌楼。有明一代两百多年间,不知

有多少人被刑之于西市。为今人所熟知的有:兵部侍郎于谦,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的袁崇焕及兵­部武选员外郎杨继盛等。

清代的刑场则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被杀害的。

刑场所以选择在“市场”,是因为在古代城市,特别是都城,只有市场才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云集之地,也自然是信息传播最广­而快的地方。这种利用市场人流量大­及口碑传播的速度与效­率,行朝廷惩戒、警示、教化百姓之实的做法,也把市场的商业功能拓­展到了政治功能与信息­传导功能方面。

“俯瞰”再识中轴线

多少年来,没有琢磨过北京老商街­和它们的空间布局。每每走过,从不经心。是司空见惯,才有熟视无睹。

在地图上“俯瞰”北京城,在俯瞰中琢磨北京传统­商业街区的布局,我们看到中轴线对这些­老商街在京城格局形成­与发展的规制与引导。这种“俯瞰”是静态的。倘若再从时间,即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踏勘”,或者还会有更多让人惊­叹的发现。但就是从静态的“俯瞰”,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中­轴线对古都北京社会生­活的组织与安排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些老商街还在现代北­京的城市生活中活着,既讲述着悠久、厚重的故事,又以独有的文化熏陶、感染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这变化有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味道与蕴藉。

 ??  ?? 前门商圈新地标——北京坊
前门商圈新地标——北京坊
 ??  ?? 多ⱏ㙒炱␟ᾔ樯憖佨㷧巑㚬⧀⯿⹾◟䶔⌈Ổ ᾔϙϟ⯿㌾ϠỔ侯ϙϟ樯憖佨㷧䡆­㞴ϠỔ侯ϙ樯憖佨㷧䢭­䬏㋙⌈㋙昘ϙ昘⡧㙞㻑⯿曻⌈曻昘ϚỆ➖◟ẳ ⒋⯿ᾳ⻑⌺䒟ἤϙỆ➖⟉䒟⯿ᾳ⎰ὅ㙞㻑⟉⯿ᾳ⻑⌺䒟ἤϙ⎰ὅ◟ẳ佨㷧⯿ ᾳ⻑⌺䒟ἤϙ⎰ὅ㙞㻑⯿ ᾳ䒟ἤ炱⼏ồỆ➖䧗䩪曻㙞㻑䢭䬏ỆぜẬ­ⱏ椗暇佝㊩⓱Ϛ作者说
总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境写北京的历史文化。
北京的文章不好写。有根有据、扎扎实实,就是努力的目标,也是基准。竭尽努力就是。还请各界横挑鼻子竖挑­眼。
多ⱏ㙒炱␟ᾔ樯憖佨㷧巑㚬⧀⯿⹾◟䶔⌈Ổ ᾔϙϟ⯿㌾ϠỔ侯ϙϟ樯憖佨㷧䡆­㞴ϠỔ侯ϙ樯憖佨㷧䢭­䬏㋙⌈㋙昘ϙ昘⡧㙞㻑⯿曻⌈曻昘ϚỆ➖◟ẳ ⒋⯿ᾳ⻑⌺䒟ἤϙỆ➖⟉䒟⯿ᾳ⎰ὅ㙞㻑⟉⯿ᾳ⻑⌺䒟ἤϙ⎰ὅ◟ẳ佨㷧⯿ ᾳ⻑⌺䒟ἤϙ⎰ὅ㙞㻑⯿ ᾳ䒟ἤ炱⼏ồỆ➖䧗䩪曻㙞㻑䢭䬏ỆぜẬ­ⱏ椗暇佝㊩⓱Ϛ作者说 总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境写北京的历史文化。 北京的文章不好写。有根有据、扎扎实实,就是努力的目标,也是基准。竭尽努力就是。还请各界横挑鼻子竖挑­眼。
 ??  ?? 《老北京那些事儿:三品顶戴洋教士看中国》
《老北京那些事儿:三品顶戴洋教士看中国》
 ??  ?? 西四万松老人塔
西四万松老人塔
 ??  ?? 西单金街
西单金街
 ??  ?? 鼓楼大街老商铺
鼓楼大街老商铺
 ??  ?? 蟠桃宫庙会
蟠桃宫庙会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