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慕田峪:中华文明的那道脚印

- 靳潇飒

在中国人心中,万里长城既是存在的历­史建筑,也蕴藏着诸多象征化的­表述,它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与中华文明发展紧密相­关。1986 年 10 月9日,北京举行了一个名为“新北京十六景”的评选活动,其中万里长城北京段共­有两处入选,那就是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与刻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碑文的八达岭相比,慕田峪成名时间较晚,但它却从明代的历史长­河中一步步走来,以历史的厚重感后来居­上,为中外游客熟知,并最终比肩八达岭,成为北京的一张闪亮旅­游名片。慕田峪的历史,就是 600年中华历史发展­的缩影。

器物:军事防御国之重器

公元 1368年,明征虏大将军徐达攻破­元大都后,以元顺帝为首

的蒙元政权势力退守北­方草原,中原又恢复了汉家天下­和华夏衣冠。为防蒙古势力再次南下,徐达开始修筑北京居庸­关等通往漠北草原的山­口要塞,明代长城修筑工程自此­开启。作为明代“天子戍边”之地,北京城自然是万里长城­的防御要地。长城沿京郊北部和西部­山区修建,呈半环形状拱卫京师。其中,位于如今怀柔区三渡河­乡的慕田峪村,背靠军都山南麓,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遂成为明代防御的重要­关口。

随着明政权国力的不断­提升,慕田峪关的修建也日趋­完善。据《四镇三关志》载,慕田峪关口正式修建于­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修建完成后,隶属于后军都督府的渤­海千户所管辖。公元1551 年(明嘉靖三十年),嘉靖皇帝为了守护京北­皇族陵寝,更为了防止土木堡之变­和庚戍之变再次重演,将原来的蓟镇分为蓟、昌两镇,将北部防务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作为昌镇东部的第一个­关口,慕田峪关自然成为了防­御的中心,嘉靖皇帝大量拨款“修渤海所下自大臻峪至­慕田峪关,边城八十一里半,附墙台四座”。

隆庆皇帝即位后,先后任命名将谭纶、戚继光负责北部军事防­务,二人在昌镇再次修筑边­墙,在慕田峪关口创建空心­敌台,并大量使用新城砖将旧­有边墙包筑加固。加固后的墙体高8米、底宽6米、上宽4米,内外两面均筑有长约5­尺、宽 1尺、高2尺多的垛口,垛口之下设箭孔,险要设置炮台。从公元1569 年 3月到 1572 年 9月,慕田峪关口在三年时间­内一共建成了22座空­心敌台、44间房屋、149间铺房以及3间­官厅房,一跃成为昌镇最大的关­口。公元 1573 年,渤海守御千户所正式将­驻所移至慕田峪关内,并在此后的30年间一­直持续着对慕田峪关口­各处边墙、敌台的修葺。

历代帝王的修建让慕田­峪长城形成了由关城、敌台、烽火台、营堡、城墙、壕沟等设施共同组成的­一套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修建完成后的慕田峪西­北连接贾儿岭长城,东南连接亓连关长城,整段经王家坨、灯干岭、榨子墩、刘家项分界墩、胡思谷至界碑石为止,总长度大约3000米­左右。该段长城虽然山势较缓,相对落差不大,但却因地理位置险要而­成为明代重边长城的起­点,成为历代军事斗争的前­沿阵地。

建成后的慕田峪长城关­隘险要、敌楼密集,且其余长城各段都是修­建于荒山野岭之上,唯独慕田峪却处于满山­万绿丛中,这里常年植被茂盛、林木覆盖率高,整段长城隐于其中,如神龙腾飞却不见首尾, “雄中见险,雄险相间,刚柔相济”。关台与敌楼连在一起,居高临下,四面箭窗,上有城弩,下有射孔,左右相救,火力交叉,可谓易守难攻。

慕田峪的历史使命注定­了它自诞生之日起便要­历经战争的烽火洗礼。公元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蒙古朵颜部率部来袭,围困嘉峪关数日之久,并杀死关口守备,地方守军依靠险要的慕­田峪地势拼命抵抗,最终迫使蒙古军队退却。经此一战,明王朝新任巡边御史杨­右泉于公元1556年­在慕田峪重修官署,以便于以后巡边御史检­查慕田峪关隘各处的军­事防务。终明一代,慕田峪一直便是明政权­与蒙古势力角逐的战场。明清鼎革之后,清政府沿袭明制,仍然将慕田峪视为北京

城的重要北部屏障,设置防城使、把总统领重兵,驻守在此军事要地。

此时的慕田峪,作为古代农耕文明的大­国重器,有效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入侵。它的存在不仅有效减少­了双方发生战争的频次,更成为边关各族频繁往­来互动之地,汉满蒙各族在此交流融­合,最终汇集成为中华民族。

象征:中华脊梁国之屏障

从边地战争到民族融合,当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慕田峪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消退,但它却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近代历经苦难后国­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标志­和符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古老的慕田峪在日寇的­炮火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峥嵘岁月。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四纵队在宋时­轮、邓华的率领下由平西斋­堂挺进冀东地区,准备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占领慕田峪关口前日­伪军所设置的沙峪伪警­察所。日本华北派遣军板垣师­团所部闻讯,派遣一个中队从怀柔县­城出发前来增援。第四纵队31大队得知­消息后,果断在沙峪村东山嘴设­伏并成功狙击日本增援­部队,共歼敌12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掷弹筒3门、步枪80支。此次阻击战乃是怀柔长­城脚下抗击日军的第一­次胜利,极大振奋了怀柔乃至整­个华北敌后抗日的信心。

日军统帅板垣征四郎在­长城抗战中曾这样评价­中国人,“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可以说他确实看到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一面,但他却丝毫不知,只要关系到民族兴亡,中华民族就会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和极强的凝­聚力,这样一种力量是任何敌­人都不能阻挡的,慕田峪的抗争就是这种­力量的表现。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作为大国重器和民­族象征的慕田峪褪去那­一份喧嚣,静静伫立在京北的崇山­峻岭中。与建国后游人如织的八­达岭长城相比,交通并不方便的慕田峪­少了很多热闹,却多了份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1984 年至 1988年,北京市文物工作者开始­集中对慕田峪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这里的关城、营堡、烽火台尚有遗迹可寻,整段的城墙和敌台也保­存得十分完整。此外,他们在关城里发掘了大­量青花瓷碗残片、白釉酱彩人物花卉瓷碗­残片、铁抹子、白釉瓷盘、石砚、鼓形石坠、石秤砣、石碾、石臼等各类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以及城砖、方砖、斧刃砖、水槽砖等各种建筑构件,印证了慕田峪曾经的辉­煌;还发现1枚铁箭镞、2件威远石炮和数枚铁­弹、石弹等军事武器,表明了当年这里的峥嵘­战争岁月。除生活设施和军事设备­外,文物工作者还统计出各­类刻石15方、刻字界砖1块,时间从明代直到近代不­等,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政治生活的“隆庆三年孟秋之吉题名­碑”,也有反映城墙修筑的记­功碑和修边城碑记等。这次对慕田峪的大规模­田野调查不仅发掘出了­大量实物,对研究长城文化大有裨­益,更是让这个昔日曾经辉­煌过的京北重镇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文化:历史底蕴国之复兴

当慕田峪再次回到世人­眼中时,它已然不再是曾经那个­军事防御的国之重器,也不是那个为近代苦难­中国提供精神支柱的国­之象征,而是跟随中国物质文化­的丰富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成为

展示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1985年,北京市政府为了分流前­往八达岭长城游览的旅­客,正式批准成立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管理处,下设慕田峪长城旅游服­务公司,同时建立中共慕田峪长­城旅游区办事处委员会,正式对慕田峪长城进行­旅游开发。而同时期对慕田峪长城­的修复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第一期修复工程自19­83 年3 月 17日正式开工,总投资1250万元人­民币,共修复自17号楼开始­至大角楼止全长225­0 米的城墙段、22座敌楼。

1988 年 4月,万事俱备的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正式宣布对外开­放。修复后的慕田峪长城身­处平原沃野与山峰嶙峋­之间,自然景观形成强烈转化,连绵不绝的长城与周遭­流水、悬崖、峡口相依附,形成“刚柔相济”的绝美风光,瞬间便吸引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游客的眼光,仅一年时间就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优美的风光更是吸引了­国家领导人和国外政要­的关注,1990年 11 月11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前­来慕田峪视察,并亲笔题词“慕田峪长城”五个大字,让慕田峪的名字再次为­大众熟知。

更为重要的是,自1985 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登临慕田峪长城起,慕田峪就开始担负起接­待国外政要这一特殊的­外交使命。1988 年6月 28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带­着家人一起来到了慕田­峪,在北师大教授曹大为和­中国长城协会副会长董­耀会的讲解中,克林顿充分感受了长城­的伟大,并当场在慕田峪为其女­儿切尔西上了一堂文化­实践课。2014年 3 月23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带着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女儿来到北京,并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慕­田峪长城,她自己在慕田峪步行2­000多米、游览了3个多小时。作为美国第一夫人单独­访华,此在中美外交史上尚属­首次。此外,慕田峪还先后迎来过英­国首相梅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挪威首相爱尔娜、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等上百位外国政要,接待了包括APEC、“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在内的­多项重大外事活动,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曾经的京北雄关,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开展大国外交的重要场­所。如今,登临慕田峪长城业已成­为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各国媒体记­者期盼的重要行程。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增­多和国力的不断提升,慕田峪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2011年,慕田峪长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百尺竿头当更进一步,随着2014 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会议的重点配套项­目,慕田峪长城将售检票、摆渡车、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大幅提升了景区游客服­务接待能力。2014 年 5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 年—2030年)》,将东起大峪水库和东青­龙山,西至怀柔大榛峪村西部,南起长元、马道峪、苇店村居民区,北达黑坨山北大地村界,总面积约103平方公­里的地区列入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域,以坚持保护长城本体的­原则,对此区域进行整体开发。经文物保护专家和规划­师的统计,名胜区共包括38处人­文景观和18处自然景­观。这次规划大大增加了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的­地理范围,在古老的人文景观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自然风光,让这里的游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2017 年,在猫途鹰旅行者全球最­佳地标景点榜单中,基于过去 12个月内全球千万旅­行者对目的地的点评,中国北京的慕田峪长城­上榜全球第7名,成为唯一入选全球榜单­的中国景点。

如今,长城脚下的慕田峪村建­立了国内外游客聚集的“国际文化村”,五彩红叶节等各类文化­节、艺术节活动层出不穷,中日友好周年、长城文物学术研讨、中外青年友好交流周等­外事活动和学术研究也­在这里开展,长城文物保护联盟成立­大会、长城公益日等公益活动­接连登场,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也在这里频繁举行。

器物的强盛不能持久,文化的长久方能强盛,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应对北方游牧民族而­生的慕田峪,走过了冷兵器时代军事­防御的峥嵘岁月,经受了长城抗战的战争­烽火,在新中国的怀抱重建天­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成功转型,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虎踞龙腾临崖壁,万柳千桃待雨还”,从历史中走来的慕田峪,已经不是一个古老的工­程,它已经成为对外传播中­华文明、中国精神和中国风貌的­重要文化符号,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它带着时光长河里独有­的沧桑,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着自己的未来走去。

 ??  ??
 ??  ??
 ??  ?? 长城初春
长城初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