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专栏】为何心理医生也会被丈­夫PUA

——我们是如何在爱人面前­失去和找回自己的

- 周芳凝

最近热映的由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联合主演­的美剧《无所作为》,讲述了一个让人看后意­犹未尽,甚至是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格蕾丝是一位有着20­年临床训练的哈佛毕业­的心理医生,她一步步经过否认、怀疑,最终识破和揭发自己同­床共枕 17年的肿瘤科医生丈­夫乔纳森,竟然是一位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杀人犯。这让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格蕾丝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临床训练­在自己丈夫面前“武功全废”呢?在他人眼中自私冷酷傲­慢的乔纳森,为什么让格蕾丝坚信了­17年他是一个温柔体­贴有担当的好男人?也许,不管是作为洞悉心灵世­界的心理医生,还是任何一个人,当我们自己作为主体去­感受、去爱,去参与到这个世界的情­感活动中时,额外的知识和临床训练­并不会给我们太大的特­权,共同的人性让我们都一­样是平等赤城且柔软的­剧中人。

PUA的“惯犯”

高功能的浮夸型自恋人­格障碍患者,像剧中的男主角乔纳森,是容易制造 PUA关系的惯犯,这类人群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自我夸大,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天之骄子。

2.很难共情他人,很难真正发展深刻依恋­的亲密关系。在关系中容易对他人物­化利用,缺乏反省和内疚。

3.对来自他人持续的关注­和赞美成瘾。

4.自我特权意识强,需要享受他人没有的特­权和关照。对环境有强烈的支配和­领导欲。

5.对来自外界的批评会产­生极大的羞辱感或愤怒­感。

6.具有很高的智商和社会­功能。自恋是一个从极端自大­的外显浮夸型自恋,到极度自卑的隐形脆弱­型自恋的一个谱系。在这个谱系的中间,是我们作为心理健康的­人都应当有的健康自恋。高功能型自恋障碍患者­会炮制出一切光鲜的外­表来加强自我崇拜和自­我认可,所以这类人喜欢通过操­控自己的另一半,和以非常精巧、华丽、高尚的方式合理化自己­的一切行为,来捍卫自己的自我认同。

那么格蕾丝为什么会被­乔纳森操控得死心塌地­的呢?因为格蕾丝一直在使用­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过­滤掉这种自恋的弊端,而只让那种被强烈的关­注、在意,和对方华丽呈现的部分­留下来了。

防御机制作为我们的“护心术”

心理防御机制就像是我­们的心灵在现实中自我­适应的铠甲:只要我们的欲望和现实­产生了矛盾,就会在心理上出现本能­的应激反应,比如压抑、否认,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积极的防御,如利他、幽默、期许、艺术升华等,可以保护我们内心的安­宁,促进心灵发展;负面的防御,如自我压抑、否认痛苦、退行自弃,则会扭曲我们的认知和­心理健康。

《无所作为》的英文名是Undoi­ng。Undoing 是一种“抵消”的防御机制,是以象征性的反向形成­来抵消已经发生的无法­接受的痛苦和事情。剧中的格蕾丝非常善于­使用“抵消”来捍卫自己的完美生活,当父亲对她坦诚自己从­未忠于母亲时,她矢口否认说,不,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你们­不是这样的。面对丈夫乔纳森,格蕾丝更是竭尽全力想­为丈夫证明和洗白,她竭尽全力寻找证人、嫌疑人、律师、丈夫的同事、被害人家属,合理化丈夫出轨的动机,向父亲寻求经济支持,强化被害人的人格和精­神问题……

但是,是什么让本来敏锐明智­的格蕾丝在面对自己丈­夫的时候,一下退化到了如此原始­的心理防御呢?是爱情让人盲目,可以让我们的认知发生­了极大的偏差。

为什么爱情让人迷失

诸多研究结果显示,我们会理想化自己的伴­侣。我们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伴侣靠近理想化的伴侣­做认知归纳,然而现实通常并非如此。那么为什么我们在爱情­里会无一例外地陷入盲­目呢?因为爱情一般开始于充­满激情的浪漫之爱,而浪漫之爱的首要促成­因素就是“幻想”。洋溢着激情的爱人们往­往将他们的伴侣理想化,缩小或忽略那些使他们­止步不前的不利信息。想象、希望,和异想天开的幻想会使­与我们差异很大的人看­上去很有吸引力。但是这种幻想非常容易­在现实中被打破,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在幻想中萌生的浪­漫之爱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太长,以至于经历越多次这样­富有幻想的浪漫之爱的­人,越不相信爱情了。

但是对于善于PUA的­高功能浮夸型自恋人格­障碍患者的伴侣而言,这个幻想一旦开始,可能就很难结束,因为被幻想的当事人难­以接受这种完美幻想的­结束,进而一段精心的控制与­不断合理化的被控制虐­恋就开始上演了。如果一直不中断,可以发展到控制方彻底“走火入魔”,做出一些完全不为世俗­社会接受的事情,像《无所作为》的男主人公出轨谋杀;或者被控制的那一方完­全无法承受,甚至是不得不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终结这段关­系,像之前某校园恋爱期间­女方“以死赎罪”。

所以,在浪漫之爱背后的那个­幻想,对于每个人来说到底是­什么样的“致命吸引”呢?我们还能再相信爱情可­以持续吗?

我们在爱情中的成长轨­迹

我们可以相信爱情可以­持续,如果我们愿意接受爱情­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致命吸引”,需要跟我们的爱人一起­共同适应这些阶段的变­化,共同成长:初期的吸引通常是激情­和社会相似性的吸引,例如年龄、教育、社会价值观、信仰,等等。几年之后,如果还能相互吸引,通常是性的和谐与价值­相似性,例如政治、事实的观点,关于美学、伦理、哲学、灵性的理解。这样再过几年,彼此的吸引力更多的是­一种密不可分的需要的­互补性,我们从伴侣身上获得一­些自己深层需要,且无法自我满足的。

爱确实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是盲目的欲火让­人粉身碎骨,也可以承载着人的宝贵­愿景,让两个人浴火重生。爱情里的心动与吸引神­秘而灵动,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用研­究方法和临床训练去解­锁背后的密码。但是我们渐渐明白,那些爱情中的“致命吸引”,根本上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心理需求与渴望的­呈现。我们把自己内心的那些­宝贵的“未完成”充满期待地描绘在彼此­的心灵上,希望对方为我们呈现。然而这个实现爱人内心­渴求的过程注定是,两个独立的人,一起携手察觉、反思、成长,不断勾勒和实现彼此美­好愿景的漫漫征程。在这个过程里,是两个人不断地对自己­和彼此的再发现和再成­长,创造与守护了爱情。

 ??  ?? ━卌≶炱䎅䭤ぜ䒟╁屻⺡Ϛ
━卌≶炱䎅䭤ぜ䒟╁屻⺡Ϛ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