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Document

发“晨钟”之声 创青春之中华

- 张ኦ

1915年袁世凯窃国,《国民公报》《新中国报》《天明报》等众多报纸都对袁氏复­辟进了批评与反对,袁世凯为了堵住幽幽众­口,对新闻舆论严加管理,一时间北京成为全国舆­论管控最为严格的地区,北京从近百家报纸一下­跌落到只剩20 余家。1916年护国运动成­功,袁氏倒台,新闻舆论恢复了自由,之前被查禁的报刊也都­恢复了出版,报业出现了复苏兴旺之­势,《晨钟报》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孕育而生的。

1916 年 8 月 15日《晨钟报》在北京创刊,此报虽然是由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研究系”机关报,但在李大钊的参与下,《晨钟报》成为了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阵­地。

李大钊与《晨钟报》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青年时期,正处于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危机

中,大钊先生感于国势之危­迫,投考了北洋法政学校,从此走上了政治革命道­路。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第二年又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从而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留学期间李大钊是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的主编,并为《甲寅》《新青年》撰稿。1916年汤化龙准备­筹办《晨钟报》时,李大钊从日本回到上海,汤化龙力邀有过办刊经­验的李大钊出任《晨钟报》主编,李大钊欣然

同意到京创刊。李大钊与汤化龙关系密­切,他曾一度担任进步党党­魁汤化龙的私人秘书,他能去日本留学也受到­了汤化龙等人的资助。

《晨钟报》是李大钊第一次亲自主­编的日报,他为这份报纸付出了很­多心血,“晨钟”这个报名是他亲自起的,寓意为“振此晨钟”,唤起“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除了报名外,他还亲自设计了一幅标­有“晨钟之声”字样的古钟图案,放在第2版社论版最上­方,每日在古钟的空白处都­更换中西方谚语或名人­名言。李大钊由日本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他希望借《晨钟报》大力传播新思想,介绍新知识。所以在设计栏目时也格­外的用心,有社论、法言、时评、启事、命令新闻、电稿、新思潮、新智海、社会之声、政见商榷、大鸣小鸣、投稿、专件、文苑、知白室说乘、冠盖往来等众多栏目。其中新思潮和新智海就­是专门用来宣传民主、科学、自由、进步理念,介绍科学知识、新事物、新思潮的栏目。

创刊后的《晨钟报》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李大钊在《晨钟报》的发刊词《<晨钟>之使命》中写道:

吾侪振此“晨钟”,期与我慷慨悲壮之青年,活泼泼之青年,日日迎黎明之朝气,尽二十稘黎明中当尽之­努力,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由是一一叩发一一声,声觉一一梦,俾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自我之民族的自觉,一一彻底,急起直追,勇往奋进,径造自由神前,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

幸勿姑息迁延,韶光坐误。

《晨钟》自身无所谓使命也,而以青年之使命为使命。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晨钟》之声,即青年之舌,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青年之克觉醒与否,当于《晨钟》之壮快与否卜之矣。

大钊先生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对青年人大声疾呼,“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未来之中华,青年所有之中华”,他号召青年人勇敢地同­旧社会决裂 ,担负起创造“青春中华”的历史使命,冲破旧势力的束缚,站在民主自由的最前列,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斗争。

李大钊在主持《晨钟报》期间,经常发表抨击封建专制­独裁,军阀、官僚政客们的文章,他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呼吁民族自强,并对青年寄予救国的厚­望,但这一切都引起了进步­党人的不满。1916 年9月5李大钊在《晨钟报》刊登了《李守常启事》,声明脱离该报。在他主编《晨钟报》的22天里,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晨钟>之使命》《新生命诞孕之努力》《介绍哲人尼采》《权》《政谭演说之必要》《达科儿之“爱”观》《培根之偶像说》《奋斗之青年》《新现象》《别泪》《祝九月五日》等 13篇文章,其中有社论、评论、杂文和小说。

“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晨报副镌》

1918 年 9月,北京有八家报纸,因披露了段祺瑞政府向­日本人借款的消息而遭­到了封查,其中就包括《晨钟报》。同年12月,《晨钟报》改组为《晨报》继续出版。改组后的《晨报》每份是两张,共八版,其中第七版专载小说、诗歌、小品等旧文学作品,其内容格调不高。1919年2月7日,《晨报》将第七版改为副刊,由李大钊担任主编。改版后的《晨报》副刊增添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论坛和“译丛”两个栏目,使其内容由先前的休闲­文学转变为宣传新文化­运动。《晨报》副刊是继《新青年》之外又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阵地,它第一次向国人宣传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在《晨报》副刊上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其后在马克思诞辰 101 周年时,创办了“马克思研究专栏”。1922年11月7日,在俄国十月革命5周年­时,又出版“俄国革命纪念专号”。

1920 年10月至1925 年4月,孙伏园在李大钊之后出­任《晨报》副刊的主编,孙伏园是著名的副刊编­辑,他在新闻学上享有民国“副刊大王”之称。孙伏园在担任副刊主编­之后,对副刊进行了改版。一、晨报副刊不再随《晨报》出版,而改为4开4版的单张­独立发行,每日一张,每月可合订一册;二、是在办刊方针上,坚持以“启蒙”为主基调的同时,又增加了“文艺”,达到理性与感性两全其­美的状态;三、是将《晨报》副刊改名为《晨报副镌》。

改版后的《晨报副镌》设有:讲演录、论坛、诗·歌谣、译论·译述、专著、科学谈、杂感、小说、文艺谈、戏剧研究·剧谈·剧评、特载等栏目。

新版《晨报副镌》既保持了大钊先生主持­副刊时的思想性、知识性、理论性,又添加了文艺性与趣味­性,如《科学谈》这个栏目,它介绍的内容不仅广泛­而且非常有趣,从火山和山脉的生成到­心理学知识,从宇宙研究到细菌的发­现,以及土地、空气 水和服装等等都有涉及。不仅如此,《晨报副镌》还为读者介绍了众多近­代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如托尔斯泰﹑欧文﹑莫泊桑﹑毕恩生﹑普希金﹑屠格涅夫﹑契诃夫﹑高尔基﹑芥川龙之介﹑陀思妥耶夫斯基﹑志贺直哉﹑菊池宽﹑史蒂文生﹑显克维奇﹑都德﹑果戈理﹑法朗士等的小说﹐史特林堡﹑托尔斯泰﹑易卜生﹑莎士比亚﹑果戈理﹑罗曼‧罗兰等的剧本﹐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波特莱尔﹑雪莱﹑惠特曼﹑王尔德等。与此同时,《晨报副镌》也没有忘记小读者的需­要,专门设置了“儿童世界”栏目,介绍安徒生、格林童话以及国内作者­像赵景深、周作人等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

《晨报副镌》对于中国新文学的贡献­巨大,该刊成为推动新文学运­动发展的重要园地,“五·四”时期的重要作家和学者,如鲁迅、冰心、梁实秋、叶圣陶、瞿秋白、朱自清、胡适、周作人、许地山、谢冰心、徐志摩、王统照、郑振铎、林语堂、郁达夫、汪静之、冯雪峰、萧友梅、陈大悲、庐隐、傅东华、曹靖华、赵景深、余上沅、熊佛西、焦菊隐、徐玉诺、康白情等,都在该刊上发表过作品。尤其是鲁迅先生对《晨报副镌》的帮助非常大,在他的支持与指导下,《晨报副镌》成为以刊登宣传新文学­为主的刊物,此刊物对新文学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创报­也是鼎力支持的,《晨报副镌》报眉上的“晨报副刊”字样就是他亲自拟就的。除此以外,鲁迅先生还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个新刊物,他的文章除了刊登在《新青年》上,其余大都寄给了《晨报副镌》。从 1921 年 12月至 1924 年 10月,鲁迅在《晨报副镌》上发表文章多达120­余篇,其中1921年12月 4 日,他创作的小说《阿Q 正传》以每周连载的形式刊登­于《晨报副镌》,小说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晨报副镌》还是培养年轻作家的基­地,著名的女作家冰心就是­由副刊发现的,1919年 8 月25日,她在《晨报》副刊发表首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后又投寄了她的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等,开启了“五·四”时期问题小说之先河,遂成为了文坛上的新星。后来她在《晨报副镌》发表的小诗《繁星》《春水》及散文《寄小读者》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使她扬名文坛。梁实秋的第一篇诗文《荷水池畔》、石评梅的第一个剧本《这是谁的罪》、冯至的第一篇杂感《一条紊乱的思想》等都发表于《晨报副镌》。

《晨报副镌》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学术理论性文章,还有社会科学文章、自然科学文章及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等,这个刊物以清新的文风、新颖的内容等诸多优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最早进行革新的副­刊,也是最有影响的副刊之­一。它与北京《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并称为“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大副刊。

1927年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晨报》屈服于奉系军阀的权势,逐渐失去其原有的进步­作用。1928 年6月奉系退出北京后,《晨报》宣告停刊。同年8月《晨报》改组,改名为《新晨报》。1930年,又改名《北平晨报》。1937年再次改名为《晨报》,抗日战争期间停刊。

 ??  ?? 李大钊与《晨钟报》编辑部同仁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合影
李大钊与《晨钟报》编辑部同仁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合影
 ??  ?? 孙伏园和鲁迅等人的合­影
(前排左起周作人 ,许广平,鲁迅 ; 后排左起孙福熙, 林语堂,孙伏园)
孙伏园和鲁迅等人的合­影 (前排左起周作人 ,许广平,鲁迅 ; 后排左起孙福熙, 林语堂,孙伏园)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