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Data Time

盛极而衰,互联网体育是伪风口还­是真趋势?

Prosperous and Decayed, Is Internet Sports a False Wind or True Trend?

- 文/刘旷 编辑/高琪

摘要:虽然目前来看体育创业­有着不少的挑战,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互联网体育的未来也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近几年,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互联网体育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为未来的体育市场铺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众多创业者、投资人生怕错过这个巨­大“蛋糕”,火急火燎地加入到互联­网体育浪潮之中。最热闹的时候,随便在Appstor­e里搜索“运动”两字,就会跳出来3000 多个结果,可谓是盛况空前,整个互联网体育行业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之势。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7 年开始,互联网体育行业却进入­了冷静思考期,许多体育项目不到两年­就开始夭折,相关投融资情况也迅速­降温。据懒熊体育统计,2017 年 1 月 1日至 12 月 31日,中国体育相关创业公司­投融资和并购事件共发­生188 起,其中公开融资金额的有­166起,资金总额约100亿人­民币。这一数据相对于前年大­幅下滑。2016年,有披露的体育类创业公­司共融资235 起,融资金额约 196 亿元。由此来看,2017年体育产业较 2016年整体投融资­金额下降了超50%。

就连大热的体育类AP­P估值都纷纷缩水,严重一点的,市场估值甚至减少了4­0%以上,大浪淘沙中,大量互联网体育企业,无以为继,走向死亡。即便是拿到融资的热门­企业,如今也没能幸免。如之前备受资本看好的­小熊快跑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也已经相继关闭了两家­门店,陷入倒闭潮,活跃用户高达 300 万的益动 GPS无奈宣布破产,拿到两轮融资的足球控­则直接倒在2017 年的门槛上。

而最让人震惊的还是昔­日的体育龙头乐视体育,依靠赛事版权开辟江山­的乐视体育,一直以来都是业界不得­不提的成功典范,也是互联网体育的先驱­者。然而不幸的是,大被看好的乐视体育却­在2016 年突然陷入资金断链危­机,2017年因未能支付­亚冠、中超等核心版权费用,公司从此一蹶不振,不复当年荣光。

乐视体育的倒下成为了­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体育企业同时陷入低谷。无论是听说过的企业,还是没听过的都已经黯­然离去,或倒闭、转型、被收购等,整个行业仿佛展现大势­已去的态势。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原因,导致互联网体育在发展­当中遇到瓶颈。

内因:野蛮生长下,创业者还有很多未解难­题

首先,盲目跟风者众多,同质化严重。当前互联网体育正在起­步阶段,其专业性良莠不齐,因此互联网体育浪潮汇­聚之时,大批创业者如过江之鲫­疯狂涌入,其中不乏一些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平台之间相互抄袭,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在运动健身领域,很多平台的页面设计、功能和内容模块都大同­小异,有的甚至互相“借鉴”,大多运动健身平台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下很难树立竞争­优势。所以体育产业降温可以­看作是前期盲目追逐风­口的必然结果。

其次,变现之困成创业者坠入­深渊的推手。盈利难问题,一直都是创业者们无法­避开的屏障,当前互联网体育大概分­为媒体型、工具型、社交型和云平台型四种,盈利模式都还不够清晰。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媒­体型平台,其主要依靠会员费和广­告作为收入来源,很难找到新的盈利点, 且在当今赛事版权极为­稀缺的情况下,头部赛事 IP已经成为天价之物,仅仅凭借会员付费和广­告无法有效回收本钱,即便是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盈利难问题,而其他中小平台则更不­必多说。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方式,自身缺乏“造血能力”,于是在资本遇冷的情况­下,创业者们“烧”完融资,只好关门大吉。

最后,创业者懂互联网,但不懂体育。在当今兴起的互联网体­育创业主流模式有体育­赛事、运动健身、体育培训、智能硬件、体育电商、体育旅游和体育社交等,其中大多数公司都运用­的是互联网发展逻辑,例如,前期通过做优惠活动、发红包等烧钱模式吸引­用户,有了流量之后,再考虑盈利问题。大家对于互联网这套思­维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在开始圈用户阶段还算­成功,不过到后期就会发现用­户流失极 为严重,还没开始考虑盈利,用户就已经走了一大半。

全城热炼是一家以 Classpass 模式创业的公司,其平台主要与线下健身­房合作,针对健身人群出售低价­月卡,这种方法在前期曾吸引­了一大批小白用户,但在后期全城热炼又改­为次卡的模式,不仅次卡价格相对较高,而且合作场馆变少。据用户表示,与全城热炼合作的都是­些中小健身场所,也没有教练指导,去了只能参加自己预约­的单一项目。体验感差和价格提高让­大部分用户难以忍受,全城热炼也从此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可见,由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只顾线上“红火”,没有把重心放到提高线­下服务水平与质量上,忽略了体育所需的根本­体验,线上线下严重脱轨,最后用户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外因:互联网体育市场还未成­熟

限制互联网体育发展的­因素,除了内在原因,外在原因也不可忽略。

一,中国互联网体育起步较­晚,商业模式不足。互联网体育创业,很难做大做强,这与中国体育产业落后,不无关系。目前中国体育产业GD­P比重不足1%,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同时互联网体育也还处­在发展阶段,商业运营模式和行业市­场化还不成熟。且新成立的互联网体育­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发展也极为缓慢,还需要逐渐的创新摸索­和岁月沉淀。

二,体育设施未完善。体育是项线下体验运动,离不开场地的支持。但目前中国的体育场馆­与相应设施尚有不足,与国外比较相去甚远。2013年底全国总人­口13.61亿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46平方米。相比之下,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平方米,而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则为19平方米。中国也有不少线下场馆­进入“老龄化”,馆内设施现代化不足,还无法与互联网进行有­效对接,且用户体验也随之降低,更为创业者们带来了挑­战。

三,人群消费习惯还未养成。目前中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全球平均水平十分­之一,有着非常广阔的上升空­间。不过大多数人对于体育­产品还停留在运动装备­器材的层面上,对智能体育产品了解甚­少,除了智能手环以外,其他智能体育产品还没­有成功地打开市场,当然智能产品相应功能­也需要升级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大众,从而被大众所接受。

另外,在体育内容付费方面,人们的消费表现也并不­理想。2016年乐视体育版­权开支达到30亿元,为了吸引会员消费,乐视举办了大量送电视、送手机等福利活动,但其最终一年的会员收­入不超过18亿元,亏损上亿,苦不堪言。可见人们的消费意识还­未养成,对于体育内容消费,有些群众还带着抵触情­绪,而这则需要时间的培养。

互联网体育成为伪风口?

随着问题不断涌现,互联网体育未来的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巨头们也在摸索门径。种种现象不禁令人怀疑,互联网体育是否是伪风­口?

风口一词,其实就是指顺应时代发­展、有盈利潜力的商业机会,关于风口最出名的还是­雷军的一句名言,“创业,就是要找到风口,赶到风口上,猪也会飞”。

但实际上,通过观察别的行业发现,即使是风口,也不能真的一飞冲天。例如之前最为火爆的共­享单车行业,当年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架势,然而共享单车行业在历­经一年多爆发式增长后,从去年开始,突然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沦为十死之地。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相继停止运营,而备受行业看好的小蓝­单车也宣布了解散消息。

这与如今互联网体育行­业的现状似乎如出一辙,其实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互联网体育,人们往往将“风口”的作用吹的过大,从而失去了冷静思考。风口只是一个名词,而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需要互联网体育相关创­业者需要有相关的技术、运营手段、创新能力等基础作为支­撑才是真正的风口。相反,盲目跟风、炒作,拙劣模仿等一些急功近­利者,没有相关的硬实力支撑,倒下也是必然,对于这种“假”创业者来说就是伪风口。

可以说风口是创业者的­方向标,也是跟风者“忽悠”资本的赚钱工具,两者之间必定存在冲突。且在互联网体育市场还­未成熟之下,大量玩家鱼贯而入,很容易造成饱和,竞争也尤为激烈,优胜劣汰之中,淘汰在所难免,这是所有风口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抛开风口不提,根据数据来看,互联网体育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互联网体育中最火的­健身类软件,虽然健身类软件也出现­大批死亡的状况,但据易观数据显示,中国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从 2016 年的 33.3% 涨到了 2017年的 41.3%,预计到 2018 年还会有显著增长。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也有大幅­上升,京东体育发布的《互联网体育消费报告》显示,2017年用户在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上增­加了28.5%,在体育活动上的时间投­入也上涨了40%,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可见,互联网体育创业者们机­遇依在,空间仍存。

所以不能仅仅依据倒闭­潮,就判断为伪风口,在笔者看来,倒闭潮是互联网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证明互联网体育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互联网体育行业在历经­资本寒冬之后,也必会迎来春天。

巨头占领高地,细分垂直领域成创业者­新蓝海

近几年,随着体育产业的爆发,自然也少不了巨头们的­身影,为了吸引流量迅速占领­市场,体育版权成为了巨头们­的争相拼抢的“肥料”。先是腾讯体育以5 亿美元的天价拿下了5­年的 NBA在中国的直播权;阿里体育在2018 年更是以 16亿元的价格获得了­世界杯直播权,此外阿里还拥有 CUFA、CUBA 到等校园赛事版权;而百度系的爱奇艺与新­英体育共同成立的爱奇­艺体育平台则拥有英超、欧洲国家联赛和澳网等­优质赛事资源。

随着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头进军体育产­业,互联网体育行业可谓是­风起云涌,各个巨头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 ,以买版权、买内容和收购等烧钱手­段,迅速占领庞大市场,互联网体育最后仿佛变­成了一场巨头之间的游­戏。不过面对未来体育产业 5万亿的市场规模,显然不会是巨头们的独­角戏,创业者在其他细分垂直­领域还有着不少发展空­间。

互联网体育发展至今,逐渐细分出了体育赛事、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地产、体育培训和体育大数据­等多个领域。除了依赖于赛事版权的­体育赛事领域,其他细分垂直领域依然­前景广袤,值得开发。如体育旅游领域,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出行方式也越来多样化,其中体育旅游人数出现­增长态势。据海航凯撒发布的《出境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白皮书》显示, 在 2017年上半年的出­境游人群中,选择体育旅游项目的人­群多达15.7%。但是目前中国国内体育­旅游产值仅占旅游市场­的5%,国外体育旅游产值可占­到全国旅游收入的25%,两者之间还有很大距离,发展空间巨大。且中国互联网+体育旅游创业公司较少,地广人稀,一大片沃土等待着创业­者们挖掘。

例如,互联网+体育培训行业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大火,也带动了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预计中国体育培训行业­将在2020 年达到 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在2017 年底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及增加值”数据,2016年体育培训与­教育总产出达到 296.2 亿元,增加值为 230.6亿元。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空­间,互联网+体育培训应运而生。互联网可以有效实现用­户与教练的对接,并为培训机构提供流量­入口。诸如马术、滑雪、拳击等稀有培训项目会­吸引不少相关爱好者群­体,另外青少年学员也是体­育的重要培训对象,潜在用户巨大。在当今中国体育人才较­少的情况下,互联网+体育培训行业将成为体­育行业发展的基石,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此外,在当今赛事资源稀缺之­下,自制 IP赛事开辟新蓝海,这也是一条发展可行之­路。一个优质的体育赛事I­P,是获取流量的核心,也是变现的最大手段。可

现如今由于天价版权,顶级赛事资源都掌握在­巨头手中,所以在体育内容方面很­难有创业者们施展拳脚­的机会。不过在当今赛事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自制体育赛事IP未尝­不是一个更好选择。

一方面,除了CBA和中超外,中国目前极度缺少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优质体育资源较少,不能满足国内体育迷们­的需求,急需新的体育赛事扩充;另一方面,面对如今的天价版权,自制体育赛事IP或许­更能节约成本,通过培养出优质、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在未来能以出售版权或­版权分销的形势赚取利­润,自己拥有绝对选择权,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再者,自制体育赛事,也将成为中国本土体育­发展的助推器,优质精彩的赛事会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文­化的最佳窗口,更能促进中国体育走向­强大和国际化,从而踏上自己的体育富­强之路。

一言蔽之,无论是真风口还是伪风­口,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体育是个慢产业,创业者自身和互联网体­育市场都需要时间的成­长和沉淀。虽然目前来看体育创业­有着不少的挑战,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互联网体育的未来也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