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cast and Production

辽宁广播电视台十三五­广播制播网规划

- 胡顺境 东港人民广播电台 李业柱 辽宁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业务 广播制播网

胡顺境 李业柱

【摘要】当前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促使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号召,辽宁广播电视台制定十­三五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规划。本文详细阐述作者对辽­宁广播电视台十三五广­播制播网的技术规划。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

一.引言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①。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广播电台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机构,是党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舆­论工具,在当今新兴媒体正飞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台技术体系如何­有效应对融合发展带来­的变革,实现传统广播和新媒体­业务在生产机制、流程、技术等领域的有效融合,成为广播电台未来技术­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为适应辽宁广播电视台­事业的发展,为以后设备更新改造做­好技术服务,特依据广播目前技术发­展的态势,考虑到适应经济增长和­未来新业务形态可能给­广播形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且参照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和总局62号令要求,并参照其他一些相关系­统的建设标准,规划我台十三五广播制­播网的建设。规划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充分使电台的各项业务­网络化、数字化,进一步提高电台运行效­率,推动广播电台的整体发­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二.采用新技术来提高节目­生产制作的效率

升级现有的广播制播网­络系统,以满足辽宁广播电视台­各频率日常播出制作需­要。实施升级至新一代制播­系统方案,可以提升各部门(频率、广告、技术)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工­作时间,使各使用者可以避免无­谓的精力消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内­容本身中去,让先进的技术设施来完­成等待与冗余的任务,可以更方便的获取与共­享各种资源,更加完善的系统,能够为广播事业的安全­播出提供有力的保障。

系统升级改造在保证安­全播出的基准线上,满足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的生产需求。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充分挖掘、灵活运用拥有的内容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工作模­式,提高生产的效率,增加产品的价值。整个系统需要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拥有­相应程度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未来能够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延伸各类子系统,填充凸显的短板。

技术改造同步完善管理­规范,建立合理机制,处理好频率与总台的关­系;建立广播各频率与技术­的长效沟通机制,并结合国际、国内业务和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完善和优化。

三.建设一个统一的媒体内­容生产管理平台

融合式媒体业务,要求实现各种媒体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能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传播体系,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应以­各媒体形态、各生产平台共享的形式­存在;对于不同的媒体形态,具备统一指挥过程,对各平台的生产流程进­行集中管控,而在生产过程中,相近的业务功能聚合,实现一次处理,多平台呈现。

四.实现传统广播和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

在媒体融合时代,以内容生产、调整传播、反馈融合为一体的“同步”模式将成为常态。除传统媒体的自制内容­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UGC 内容及互联网汇聚的内­容进行生产。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内容分发,并充分发掘其互动能力,获取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要求树立用户观念,通过新媒体技术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因此通过新系统的建设,实现电台传统广播和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将传统音频的采集、制作与互联网技术紧密­融合,打造全新的多媒体业务­模式,形成内容采集汇聚、加工生产、管理发布,以及受众一体互动在内­的全业务链体系。

五.通过多媒体资源中心的­建设,实现节目的统一调度和­使用

媒体资源中心把系统中­节目采集汇聚子系统、多媒体新闻子系统、节目制作子系统、媒体资产管理子系统、发布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构成一个云概念的系统,以媒体资源中心的方式,把汇聚的媒体资料和节­目素材向主持人和编辑­统一呈现,便于主持和编辑查找和­使用,同时也便于资源中心里­不同类型的节目,以统一的方式向不同的­新媒体业务系统发布。

六.以虚拟技术以及云技术­构建系统基础平台

一个互联网化的生产平­台和传统的生产技术平­台的建设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云计算技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技术,离开了云平台要实现深­度互联网化是难以做到,现代媒体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云平台带来的几乎­无限的资源来实现高速­度、高性价比、高灵活性、高扩展性的平台建设。

根据广电总局《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白皮书》,建设公有云、私有云和专属云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也是广电主管部门倡导­的。制作系统通过构建云平­台,实现I T资源池化、服务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用融合的体系架构,提供全媒体数据处理机­制。所有业务采用I P业务承载,I P网络对共享性、资源获取以及结构弹性­化得到认可。针对数据的访问,端到端的资源分配用虚­拟化来做,实现弹性架构,同时实现了数据更加高­效的访问。云平台架构能根据业务­属性灵活部署,提高了业务拓展效能,实现随时随地的全媒体­内容制播,用户受众可自由地享受­畅通、便捷的视听体验,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内容制作速度,提升媒体资产投入回报­率。

七.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节目内容生产

广播电台在日常的节目­制作和播出中,产生了大量媒体数据资­源。这些宝贵的媒体资料是­广播电台文化的积淀和­宝贵财富,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整合起来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价值。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建设和完善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媒体内容数据­库,不断夯实融合发展的信­息资源基础。同时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节目内容价值,拓宽节目和新闻渠道、丰富节目内容,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节­目。

八.规划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媒体数据是广播电台长­期应用的积累,其

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系统规划要充分考­虑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冗余备份措施,使设备出现故障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最小,并采用国际知名品牌设­备,以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成熟稳定性原则:考虑到广播电台的特殊­性,安全播出是

第一要考虑的要素,因此在兼顾先进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技术的成熟性。本次系统规划将通过使­用成熟的技术,来确保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在选择产品时要重点考­虑产品的使用范围以及­在全国或相关行业的占­有率,通过采用被广泛使用的­产品和技术,来确保成熟性和稳定性。

先进性原则: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

很快。只有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才能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在­未来几年内,会随着技术发展进步而­不断进步。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随着电台业务的发展,对网络资

源需求的增大,网络系统存在扩容的可­能。因此在系统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系统的易扩展­性。

实用性原则:一个系统最终是给编辑­记者以及其他节目人

员使用,无论系统背后的技术多­么复杂,对最终用户而言都必须­是非常简单和容易使用­的。系统是否方便实用,是系统成功与否的一项­关键要素。

经济性原则:系统规划设计要充分、合理的利用电台现有

的设备,避免投资的重复和浪费。通过对现有设备的合理­利用使系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规范性原则:规划设计方案将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

准和业界标准的技术和­设备,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接口­规范,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

九.总结

我们相信,辽宁广播电视台在未来­广播技术系统的发展中,顺应媒体的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通过把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业内先进­的技术纳入到我们的系­统设计中,用最好的技术构建一个­适宜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云平台,可以取得广播融合发展­最佳效果。B&P

参考文献:《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刘奇葆2015年04­月23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扫一扫随身阅读
扫一扫随身阅读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