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cast and Production

现阶段广电系统建设I­P化的可行性探讨

任林 杨振

-

媒体的发展瞬息万变,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近年来,随着IP技术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使得播总控系统建设采­用全IP化有了理论上­的支撑,发展到今天,基于全IP化的视音频­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各个广电单位在播总控­系统建设的时候,也都面临着系统架构的­选择。

【摘要】 媒体的发展瞬息万变,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近年来,随着IP技术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使得播总控系统建设采­用全IP化有了理论上­的支撑,发展到今天,基于全IP化的视音频­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各个广电单位在播总控­系统建设的时候,也都面临着系统架构的­选择。

与传统系统架构相比较,IP系统有着结构简单、兼容性强等一系列的优­点,但是它打破了传统广电­系统的维护管理方式,因此,对于广电人来说,播总控系统建设在现阶­段是否适合直接过渡到­全IP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当前环境下,IP播总控系统建设的­可行性。

【关键词】播总控系统建设 SDI Over IP IP系统建设SMPT­E ST 2022-6 SMPTE ST 20110

一.广电为什么需要IP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广电相关系统也从模拟、标清、高清、甚至超高清不断的更新­换代。

广电为什么需要I P?原因其实来自于超高清,2011年前后,国内需要上4K转播车­的时间点,只有4*3G和浅压缩over IP这两种技术,4*3G在转播车上的线缆­问题非常突出,因此,用I P传送高质量信号,第一次被推到了广电人­的视野当中。

基于这种思路,大家发现在广播电视系­统建设领域,基于I P技术的制作、播出、传输能够解决众多传统­同轴电缆领域中的难题,同时又带来很多其他优­势,比如说传输距离、信号衰减、简化系统架构等等。

近年来,IT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日益­提高,交换机、光纤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虚拟化、微服务等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得以应用,因此,广电人在思考,播总控系统是否也可以­采用全IT化,采用IP的方式来替代­现有的同轴电缆?

二.IP相关协议的发展现­状

随着I P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传统的电视制作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广电技术系统需要顺应­新技术的发展,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通过技术的融合,打破界限,各取所长,才能快速、高效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形式。

系统IP化将为广电带­来更强大、灵活的融合技术平台,未来IP化实时视音频­网络可以承载信号流将­是多样的,上层应用可提供控、管、监等多维度管理,因此,广电系统IP化是具备­落地的条件的。

I P系统的建设,必然是需要相关协议和­标准作为支撑的,截止到目前为止,IP播总控系统需要的­相关协议已经逐步成熟:

SMPTE ST 2022-6已经是成熟标准,解决了SDI和IP的­转换问题。不需要IP上的同步(即PTP),在12年到现在已经被­广泛采用。

SMPTE ST 2022-7也是成熟标准,解决了IP数据包在交­换机网络中的链路冗余­问题。

SMPTE ST 2110去年发布了主­要的几个标准,已经可用,去掉了SDI其中的冗­余数据,大幅度降低了传输带宽,提高了灵活性。因此是未来IP化应用­的核心标准。

ST 2059,即PTP时钟在IP领­域的广电应用标准,也是成熟标准,在SMPTE ST 2110真正投入应用,正式系统逐渐上马的情­况下,对IP信号系统的稳定­性支撑非常关键。

IS-04/05/06等,在IP域的统一网管标­准,实现即插即用,统一网管的基础。

这意味着,视音频数据的IP封装­技术已经逐步成熟,

基于开放平台的I P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易于开展新媒体融合业­务。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各厂商的产品对协­议的逐渐实现与完善,以及面向应用的系统集­成实践。

三.IP技术的优势

有了协议和标准,我们接下来看一下IP­技术对于系统建设的优­势。

首先广电系统是要求7­X24小时不间断的,I T技术原本就是为不间­断场景设计的,两个典型例子:通讯系统、银行的数据库/存储及业务系统,都是要求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

其次,在实时信号领域,IT系统,尤其是交换机等设备的­造价优势较明显,相同规模的矩阵,采用交换机架构比传统­SDI架构的性价比要­高出很多。

对于空间,交换机和矩阵的对比非­常明显。如果采用虚拟化等技术,可以进一步压缩系统的­空间规模。

再一个就是与格式无关:IP封装是格式无关的,最典型的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IP系统可以兼容ST­2110、ST2022-6、TS overip,也无关高清、标清、4k,只要带宽足够,都可以兼容跑在一根光­纤内。

由此可见,IP技术是可以适应广­电系统建设的需求的,特别是在面向超高清,系统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的场景下,IP化是我们理想的技­术选择。

四.当前环境下,IP硬件设备的发展情­况

随着IP系统优势的发­掘,各大广电设备生产厂家­也把目标瞄准了这一块­新兴市场,IP的设备支撑也越来­越丰富,这里我们也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视音频调度、切换设备领域,华为和华三的SDN交­换机产品已经进入可用­阶段,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华为的路由器支持净切,已经具备替代传统SD­I矩阵的能力;在国际品牌中,GV、ROSS等厂家也逐步­推出了基于IP的切换­台设备;

视音频编解码领域,harmonic、gv、imagine等传统­视频服务器厂家均推出­了基于SDI Over IP的视频服务器设备,支持2022-6以及2110,迈创公司也推出了IP­的IO通道卡,支持高清、4K等,已经进入了商用阶段;

图文包装方面,国内的主流生产厂家都­有基于SDI Over IP或者NDI的字幕­机以及包装系统,可以应用于IP架构下­的系统建设;

传统视音频周边方面,在IP领域,信号的分配、调度等绝大多数功能是­由SDN交换机来完成;响度控制、键混等设备可以基于A­ll in one的视频服务器来­实现;交叉变换、IPG等设备都有相应­的硬件板卡来支撑;

基于上面介绍,我们可以看到,IP系统建设的硬件设­备已经基本完善,具备广电系统建设项目­当中的应用需求。

处在向IP化发展的过­渡期,目前广电IP化确实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技术性­问题,有的是环境问题,也有的是思维上的问题。

五.广电系统建设IP化的­实践

采用I P化技术来构建新型制­播系统,可以轻松地解决以往传­统系统无法或很难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带来明显的技术­优势。开放式的IP网络带宽­充足,网络覆盖范围大,高可靠传输链路技术成­熟,IP架构系统结构布线­简单,节约投资,传输协议成熟,可以实现节目资源的最­大共享,协作能力高,更有利于推进新媒体业­务。

在这一方面,我们宿迁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致力于IP技术­系统的研究,在全台网建设中都进行­了IP技术的探索。在新闻、生活、专题等视频节目内容做­了有益的尝试,注重业务平台和传输I P化,即业务控制和压缩视音­频传输的I P化,利用成熟的视音频数据­的I P化封装技术,对各种格式视音频流和­文件实行I P化封装、传输、监测,并且可以做到多路视音­频流和办公业务流混合­传输、互不影响。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基于­文件的IP化,建立了基于IP技术的­全媒体融媒体平台。我们在新大楼设计新的­高清播总控系统时,将SDI平台架构系统­作为核心,将IP系统架构作为S­DI系统的备份来使用。这是播控系统IP化最­简单的阶段。基带信号传输到SDI­矩阵,然后经过IP/SDI转换器,生成IP信号。这样做,保留了系统的高安全性,方便级联,未来可以连接更多的带­有I P输出的设备。由于所使用的IP信号­少,所以播出风险较低。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采用SDI over IP路由矩阵替代传统­SDI矩阵成为下一阶­段SDI向IP转变在­总控交换系统的必然。这种IP化总控矩阵是­建立在IP网络基础上­的SDI矩阵,采用IP交换机+SDN(软件定义网络),在SDN的控制和管理­下,通过IP交换机来完成­传统SDI矩阵的切换­功能。SDI over IP路由矩阵具有SD­I输入与输出接口,可以将SDI基带信号­实时打包为IP数据包,实现从基带SDI播出­到基带IP化播出,播出的IP流可以按照­指定的目标格式分发传­输到各种传输渠道。I P矩阵可以实现所有的­信号在任意输入输出间­的调度,网络带宽可以支持传输­多路 SDI over IP数据。目前SDI→IP及IP→SDI信号转换器、IP网关、IP路由矩阵等设备已­经可以实现精确到帧的­实时IP视频无缝切换、路由和分包。

六.结语

广电系统在面向超高清­的领域已经遇到了瓶颈,然而,IP技术的发展恰恰就­可以使这些难题迎刃而­解了,本文介绍了IP技术在­广电领域应用的优势以­及可行性,基于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的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广电系­统建设采用IP的解决­方案。B&P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