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China

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高地”

- 文 / 川江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

由此可知,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脱贫攻坚后,党和国家攻坚克难的又­一重要“高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乡村­振兴擘画新坐标

“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张小平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乡村振兴提出的­历史任务和总体要求,是新时期开展“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坚定信心和战略定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 年 10 月 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 3 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 5 月 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8 年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冯­仕政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更­加深入全面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着众多新概念、新表述和新要求,彰显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心系农业农村农民的国­家情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担当。在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广袤农村发展和亿万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擘画了新坐标,描绘了理想蓝图。

乡村振兴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

张小平认为,这是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阐发,具有三大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党的执政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把乡村发展摆到国­家的战略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人口落下,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是改革开放 40余年来探索乡村建­设规律的必然结果,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不断­探索和不断丰富的结果,符合中国的乡村发展规­律。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统筹城乡再到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郝保权也­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五大战略意义。

一是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国家稳,农业兴则国家兴。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有利于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三是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村庄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乡村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进一步丰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郝保权表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进农民福祉,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张小平进一步强调只有­深入学习和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才能有更高的站位,增强战略思维的自觉性,推进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